- 年份
- 2024(8499)
- 2023(11901)
- 2022(9995)
- 2021(9466)
- 2020(7744)
- 2019(17933)
- 2018(17962)
- 2017(34529)
- 2016(18655)
- 2015(21148)
- 2014(21085)
- 2013(20900)
- 2012(18817)
- 2011(17064)
- 2010(16944)
- 2009(15194)
- 2008(14632)
- 2007(12599)
- 2006(10905)
- 2005(9507)
- 学科
- 济(72260)
- 经济(72182)
- 管理(55091)
- 业(52067)
- 企(43827)
- 企业(43827)
- 方法(34170)
- 数学(28908)
- 数学方法(28551)
- 农(19687)
- 中国(18521)
- 业经(17917)
- 学(17383)
- 财(16580)
- 理论(14637)
- 地方(14235)
- 技术(13493)
- 农业(13337)
- 和(13081)
- 贸(12571)
- 贸易(12565)
- 易(12196)
- 制(11580)
- 环境(11298)
- 教育(10987)
- 务(10923)
- 财务(10859)
- 财务管理(10843)
- 划(10811)
- 企业财务(10237)
- 机构
- 大学(265454)
- 学院(263322)
- 管理(108579)
- 济(99706)
- 经济(97379)
- 理学(94763)
- 理学院(93760)
- 管理学(92226)
- 管理学院(91768)
- 研究(85570)
- 中国(61409)
- 京(56918)
- 科学(54443)
- 财(43441)
- 所(42419)
- 农(40513)
- 业大(40233)
- 研究所(39028)
- 中心(38456)
- 江(36842)
- 范(35976)
- 北京(35838)
- 师范(35674)
- 财经(35639)
- 经(32436)
- 农业(31750)
- 院(31303)
- 州(30533)
- 师范大学(29007)
- 技术(28928)
- 基金
- 项目(185209)
- 科学(145083)
- 研究(137265)
- 基金(132882)
- 家(115717)
- 国家(114761)
- 科学基金(98684)
- 社会(84075)
- 社会科(79638)
- 社会科学(79615)
- 省(72378)
- 基金项目(71157)
- 自然(64656)
- 自然科(63141)
- 自然科学(63129)
- 教育(62968)
- 自然科学基金(61965)
- 划(61115)
- 编号(57476)
- 资助(54329)
- 成果(46180)
- 重点(40900)
- 部(40135)
- 创(39236)
- 发(39165)
- 课题(38650)
- 创新(36449)
- 项目编号(35820)
- 科研(35328)
- 教育部(34474)
- 期刊
- 济(106413)
- 经济(106413)
- 研究(76601)
- 中国(47617)
- 学报(41435)
- 管理(39854)
- 科学(38592)
- 农(36331)
- 教育(34484)
- 大学(31512)
- 财(31442)
- 学学(29193)
- 农业(26123)
- 技术(24359)
- 业经(17934)
- 融(17788)
- 金融(17788)
- 图书(17654)
- 经济研究(16655)
- 财经(16351)
- 科技(14575)
- 理论(13898)
- 经(13883)
- 业(13830)
- 问题(13338)
- 技术经济(12875)
- 实践(12847)
- 践(12847)
- 情报(12584)
- 现代(12002)
共检索到372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梳理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VOSviewer软件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影响与变革、治理路径等四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现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未来还需要深入探索并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研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赋能科研知识生产全流程、科研知识生产的治理路径,以及拓展与丰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梳理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VOSviewer软件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影响与变革、治理路径等四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现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未来还需要深入探索并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研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赋能科研知识生产全流程、科研知识生产的治理路径,以及拓展与丰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杨 季馨怿 欧阳忠明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生产与培育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突破原有仅“由人”的知识生产,可更为便捷地以人机协同的方式生成职业知识,并改变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样态。原有的职业知识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向知识生产模式2乃至机器生产模式转型。职业知识生产与人才培育的场域指向人机协同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的场域。由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与培育的逻辑指向“人的智慧提升——人对职业知识的运用——人的自我完善与人之为人”三个递进维度。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促进高技能人才学习方式及人的角色的转型、推进职业知识生产及技术创新发展。由此,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软硬件建设、构建基于职业知识的智能情境化教材、建立专家审核与机器知识生产的自动过滤机制、促进与智能机器知识生产同步发展的人的生成”四个维度探索新路径,指向人机协同中高技能人才的“转识成智、由技入道”的生命实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君华 宋雯琪
[目的/意义]厘清国外集群式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整体态势、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为信息安全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国外学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结论]研究总结了集群式信息攻击的概念,并将其具体表现特征概括为信息成簇存在、信息真假混淆和信息主题积聚三种主要形式;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应用于集群式信息攻击后的新的表现形式,如集群式深度伪造、集群式自然语言伪造以及集群式情感煽动,这些新形式的网络信息攻击手段更具针对性和破坏性,对现有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归纳了AIGC技术应用于集群式攻击的检测与防护策略,分析了当前集群式信息安全问题的治理痛点,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罗怡帆
[目的/意义]AIGC拥有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对知识服务领域具有变革作用。研究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对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提升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模因复制与传播为研究视角,从AIGC拓展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要素、参与知识服务的过程、提升知识服务的框架三方面,分析AIGC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是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在AIGC的影响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参与主体由图书馆、AIGC和用户组成;AIGC能有效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每一个阶段;图书馆应从战略决策、战术筹备和流程设计三部分做出调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江峰 张冉 张君冬 裴雷
大语言模型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模式。通过生成式自然语言处理,为史料计算化处理提供高效途径。以百川大模型作为基准模型,使用《思想家评传》系列丛书文本作为数据源,采用领域继续预训练、有监督微调、直接偏好优化的方法构建了思想家模型,并进行了性能评估。经过评估,思想家模型在中国思想史领域文本的表现优于通用模型,具有可用性。思想家模型降低了知识交流的专业壁垒,可以破解自然语言理解式计算人文研究带来的解读困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严奕峰 丁杰 高赢 戴岭
面对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推动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和育人路径的改革创新。面向未来培养新质人才,是数字时代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未来的数字化育人将更加强调培养:跨界整合能力、人机协同能力、创意创新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全球领导力、智能交互能力等。基于数字时代育人转型的前瞻思考,本研究提出创新育人的行动对策,包括:从知识学习到综合运用,构建跨界育人新体系;从人际协作走向人技协同,打造人机共生合成体;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同质发展到独特成长,架设个性化成长路径;从地方性思维到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全球领导力;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创构数字孪生宇宙。本研究有助于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代课题,对应用数字技术高质量育人具有启迪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珊红 李晓松 赵柯然 耿国桐
[目的/意义]发掘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科技情报领域应用的潜在价值,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国防科技情报工作转型的方法对策。[方法/过程]从国防科技情报领域的核心关切出发,结合主流大语言模型主体架构,从语料体系、预训练算法与模型、微调算法与模型三个层次归纳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识;立足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的本质特征,从情报收集、情报评估、情报分析、情报生成环节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领域的潜在应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国防科技情报工作带来的反情报工作风险、循证能力问题、准确性、时效性、安全性等挑战,提出了有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国防科技情报领域从业者应当积极融入新技术大潮,从受益者转变为贡献者。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国玮 高文丽 刘佳惠 李思帆 陆金凤
人工智能营销作为一个新兴研究主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72篇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给出了人工智能营销的定义,探讨了其基础、特征和目的,总结归纳了人工智能在企业用户洞察、内容管理、交互投放、监测评估中的实践应用,并进一步梳理了用户对人工智能营销过程中数据收集、投放推荐、人机交互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最后,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营销的研究框架,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及营销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国玮 高文丽 刘佳惠 李思帆 陆金凤
人工智能营销作为一个新兴研究主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72篇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给出了人工智能营销的定义,探讨了其基础、特征和目的,总结归纳了人工智能在企业用户洞察、内容管理、交互投放、监测评估中的实践应用,并进一步梳理了用户对人工智能营销过程中数据收集、投放推荐、人机交互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最后,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营销的研究框架,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及营销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如江 陈鑫 任前前
[目的/意义]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强烈冲击。为响应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好地完成情报工作,以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已成为当前情报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方法/过程]基于供需理论提出从数据供给侧(Supply)、智慧情报分析中台(Analysis)、情报需求侧(Demand)三方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情报工作范式模型——SAD范式模型,深入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情报工作机理,并结合国际前沿项目案例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情报工作的前瞻性融合发展。[结果/结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情报工作范式模型SAD,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情报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情报工作效率,为情报工作范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探索已走向生态化发展与模式创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学生智慧培养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机制及新的教学模式极为紧迫。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核心理念,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生成的技术流程和技术应用三重境界,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可为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和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开展面向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智慧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课堂 智慧生成 生成性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杨骏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和“中国之治”正在进一步结合发展,乡村治理面临“技术治理”赋能的新格局,需以技术改革推动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是数字治理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对话能力、文本处理能力和可期待的全场景通用性应用能力,是未来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乡村治理发展实践,需看到其基础性风险、价值风险和预判性风险抑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向发展,应以利益共联机制、组织共生机制和风险共监机制化解主体关系、规则滞后和机制约束的不足,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顺利 张雪宁 苏新宁
[目的/意义]解析科研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信息茧房成因要素及作用路径,探讨科研人员信息茧房形成机理,引导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科研。[方法/过程]首先,从相关文献及专家访谈中识别出科研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信息茧房成因要素;然后,使用ISM模型方法对成因要素进行层级划分,结合相关研究提出假设并构建信息茧房成因要素模型;最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构建模型及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素养、信息过滤技术和信息推荐技术均对信息选择偏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素养对信息同质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过滤技术和信息推荐技术对信息同质化影响不显著。信息选择偏好、信息同质化和信息过载对信息茧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信息过载在信息选择偏好对信息茧房形成和信息同质化对信息茧房形成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段海英 郭元元
本文在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失业以及促进就业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单纯地根据技术可行性来判断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影响。就业效应非常复杂,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群中有差异,且会受到法律法规、消费者偏好、特定市场中的大众行为、道德伦理等因素的约束。当前我国各层次教育体系应对人才培养做定向调整,使得未来劳动力更加适应智能社会和智能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性失业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