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3)
2023(12850)
2022(10665)
2021(9815)
2020(8365)
2019(18303)
2018(18220)
2017(32696)
2016(18444)
2015(21001)
2014(20846)
2013(19480)
2012(17630)
2011(15708)
2010(16091)
2009(14543)
2008(13870)
2007(12620)
2006(10877)
2005(9763)
作者
(52778)
(43739)
(43682)
(41697)
(27513)
(21092)
(19937)
(17243)
(16637)
(15897)
(15070)
(14886)
(14244)
(13759)
(13743)
(13670)
(13330)
(13157)
(13111)
(12439)
(11188)
(10993)
(10859)
(10048)
(9999)
(9934)
(9887)
(9647)
(9027)
(8916)
学科
(55761)
经济(55688)
管理(49523)
(47554)
(37952)
企业(37952)
方法(21616)
中国(20935)
(18486)
数学(18172)
数学方法(17818)
技术(16977)
理论(15102)
(15044)
(14959)
(14722)
业经(14626)
(12920)
银行(12872)
教学(12396)
(12288)
农业(11879)
教育(11563)
地方(11312)
(11173)
金融(11165)
(11135)
贸易(11129)
(11063)
保险(10971)
机构
学院(246642)
大学(236966)
管理(86588)
研究(84773)
(84267)
经济(81841)
理学(72104)
理学院(71274)
管理学(69620)
管理学院(69211)
中国(65614)
科学(55265)
(51839)
(44458)
(44044)
(42080)
(40758)
研究所(40154)
中心(39313)
业大(38549)
技术(37902)
农业(35073)
(34266)
师范(33821)
北京(32865)
(32475)
(32389)
财经(32063)
职业(30331)
(28976)
基金
项目(164576)
科学(126581)
研究(123764)
基金(110962)
(98878)
国家(97987)
科学基金(81616)
社会(71426)
(69735)
社会科(67294)
社会科学(67270)
教育(60463)
(58706)
基金项目(57893)
编号(54248)
自然(53035)
自然科(51768)
自然科学(51745)
自然科学基金(50712)
资助(45409)
成果(43777)
课题(40468)
重点(39027)
(35980)
(35379)
(34276)
(33783)
创新(33000)
项目编号(32204)
科研(31394)
期刊
(97946)
经济(97946)
研究(71861)
中国(61586)
教育(45900)
学报(41618)
(40738)
科学(37096)
(33004)
管理(32608)
大学(30877)
技术(29123)
学学(28930)
农业(28094)
(24551)
金融(24551)
职业(18277)
业经(17287)
(16086)
经济研究(15101)
财经(14737)
(13944)
论坛(13944)
科技(13789)
(12661)
(12525)
图书(11957)
技术教育(11826)
职业技术(11826)
职业技术教育(11826)
共检索到381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李佳敏   徐国庆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发职业教育变革浪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嵌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目标呈现精准化和效能化特征,评价内容呈现丰富化和高速化特征,评价形式呈现一体化和智能化特征,评价环境呈现多元化和全景化特征。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面临着内涵失真、内容颠覆、主体重构等众多风险挑战。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做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把握主流价值导向;二是清朗舆论生态圈,强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监管机制;三是构建生成式语料库,赋能技能人才发展;四是挖掘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内蕴价值,创新数字育人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秋斌  
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很多技能操作型职业将被取代或改造,对技能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需加强学习引导,开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探索,开发新型师资,做好教育规划与创新培养体系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晶晶  和震  
百万扩招是适应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的战略之举,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挑战,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伴随生源多样化与需求差异化而来的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教学形式与培养模式的调整需要。在这一转型进程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易受到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路径依赖性影响,还因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培养模式的同形性而阻滞教学形态转型,降低质量建设效率。因此还需进一步发挥国家相关政策的叠加性优势,完善育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做强产教融合的开放性优势,构建因材施教式的弹性化培养方式;突出终身学习的发展性优势,推行资源整合利用的在地化教育模式,保障质量型扩招要求的落地落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熊正非   薛熠  
ChatGPT为人工智能技术按下加速键,科技领域不断迎来技术突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出新财经,引发了高等财经教育的深层次变革。从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来看,科技革命纵深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新财经迎来新趋势,面临新需求,肩负新使命,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波发展浪潮为新财经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载体等教育内部因素直接产生影响,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高等财经院校应当通过优化培养过程,更新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机制,明确培养目标,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熊正非   薛熠  
ChatGPT为人工智能技术按下加速键,科技领域不断迎来技术突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出新财经,引发了高等财经教育的深层次变革。从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来看,科技革命纵深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新财经迎来新趋势,面临新需求,肩负新使命,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波发展浪潮为新财经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载体等教育内部因素直接产生影响,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高等财经院校应当通过优化培养过程,更新培养理念,创新培养机制,明确培养目标,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梁正  余振  宋琦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拥有算力、数据和资本的互联网平台在要素集成和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智能与平台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带来或加剧了诸多治理挑战,数据治理、算法正义以及权责划界等议题在新时期的平台治理实践中尤为凸显。尽管公共部门与平台企业对这一系列问题采取了不同治理方式,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责任分配与数据共享机制的缺失极大制约了政府和平台的共治实践。文章认为,中国当前的平台治理体系在理念、主体、目标、场域、内容和工具上都尚未适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转型挑战。基于此,文章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等维度出发,对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的平台治理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敏捷适应、多元共治、场景驱动、技术赋能"的治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杰  
加入WTO,将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从容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明  
天津自贸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对天津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首先对"自由贸易区"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自贸区给天津现代服务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面向自贸区的天津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教育学历提升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辉  徐凤游  代乔  刘秭岑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文章重点阐述“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此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硕   阎妍  
基于科技传播体系的分析框架,系统地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科技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技术赋能的角度考察,AIGC深刻赋能各个传播环节,引发科技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科技传播体系的高效化与精准化进程。从技术赋权的角度考察,AIGC为多类传播主体赋权,科技传播的权力关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推动科技传播体系的民主化和去中心化进程。从技术责任的角度考察,AIGC也带来一系列技术伦理难题和社会伦理风险。未来需要持续加强AIGC行业自律、推动开放科学与AIGC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对关键应用领域的监管,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数字伦理素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李玥琪  刘宇桐  李文乔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外高校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促进我国高校图情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转变,以满足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查、文献收集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iSchools联盟中美国10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对其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对图情学科人才的需求,提出对我国图情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图情学科教育的改革。[结果/结论]在满足社会需求的条件下,注重研究生的数据素养能力、学科融合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是未来图情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趋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奕俊  杨悠然  
人工智能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将对劳动力技能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技能市场中关于技术性失业的忧虑和争议。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人才培养应何去何从?为回答这一问题,从厘清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在吸纳经典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以Autor、Levy与Murnane创建的ALM模型为框架,以会计职业为例,利用美国职业信息教育网络(O*net online)数据与中国相关数据,分析会计职业总体技能需求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原本由程式化认知技能主导的会计职业中,非程式化认知技能与交互技能的需求在逐渐扩大并加速增长。进一步利用Python技术,对中国各大招聘网站的会计岗位招聘文本进行挖掘和词频分析,验证了以上结果并将具体技能要素分析细化。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多层次、复合型、前端化和终身化等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逐渐成为教育界应该思考的命题。“双碳”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育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对策建议:宏观层面是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高职育人外部环境;中观层面是学校要积极作为,努力补齐内部育人“短板”;微观层面是提升师生综合素养,提高服务“双碳”目标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李资成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将引发劳动力市场变化,必须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针对绿色技能人才绿色培养目标模糊、绿色专业不完善、绿色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职业教育亟需通过确立绿色技能培养框架、开设绿色专业、完善绿色课程体系、加强绿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协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