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1)
- 2023(9075)
- 2022(7070)
- 2021(6780)
- 2020(5454)
- 2019(11924)
- 2018(11712)
- 2017(21986)
- 2016(11800)
- 2015(13331)
- 2014(12983)
- 2013(12294)
- 2012(11297)
- 2011(10139)
- 2010(10364)
- 2009(9595)
- 2008(9811)
- 2007(8766)
- 2006(7901)
- 2005(7178)
- 学科
- 济(38809)
- 经济(38760)
- 业(34457)
- 管理(34347)
- 企(27802)
- 企业(27802)
- 方法(15689)
- 中国(13642)
- 财(12707)
- 农(12679)
- 数学(12601)
- 数学方法(12354)
- 业经(12306)
- 制(10931)
- 险(10921)
- 学(10906)
- 保险(10830)
- 理论(10256)
- 银(9757)
- 银行(9736)
- 务(9408)
- 财务(9380)
- 财务管理(9356)
- 行(9212)
- 企业财务(8950)
- 融(8258)
- 金融(8255)
- 农业(8081)
- 和(7135)
- 体(6908)
- 机构
- 学院(168358)
- 大学(167889)
- 管理(63595)
- 济(57692)
- 经济(56194)
- 研究(55420)
- 理学(53360)
- 理学院(52742)
- 管理学(51651)
- 管理学院(51348)
- 中国(45851)
- 京(35672)
- 科学(35553)
- 财(32324)
- 所(27966)
- 中心(26697)
- 农(26683)
- 江(26367)
- 研究所(25575)
- 财经(25311)
- 业大(23804)
- 范(23253)
- 师范(22987)
- 经(22927)
- 北京(22569)
- 州(21482)
- 农业(20884)
- 院(20725)
- 技术(19245)
- 财经大学(18959)
- 基金
- 项目(112939)
- 科学(88328)
- 研究(83574)
- 基金(80489)
- 家(71416)
- 国家(70811)
- 科学基金(59911)
- 社会(51031)
- 社会科(48008)
- 社会科学(47990)
- 省(43902)
- 基金项目(42061)
- 自然(39025)
- 教育(38727)
- 自然科(38111)
- 自然科学(38102)
- 划(37979)
- 自然科学基金(37409)
- 编号(35837)
- 资助(32114)
- 成果(30649)
- 重点(26252)
- 课题(24602)
- 部(24053)
- 发(23563)
- 创(23490)
- 项目编号(22758)
- 创新(21983)
- 科研(21624)
- 性(21530)
共检索到253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漆晨航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网络空间的信息生成模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不仅数量庞大且有高拟真性,有严峻的虚假信息风险,亟须从把握发展与安全平衡的角度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风险的治理方法。[方法/过程]归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虚假信息现实问题和未来风险,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现有虚假信息治理体系的挑战,进而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风险的治理路径。[结果/结论]机制建设层面,建立虚假信息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战略规划统一“虚假信息”的规范概念,并传导至法律制度与信息执法内容实践中。多元治理层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事实核查工作,赋予信息发布与传播者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标识义务,并通过学校教育与资源渠道拓宽提升公民信息素养。科技方法层面,主要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底层降低虚假信息风险,并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配备必要的虚假信息鉴别科技和渠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琳 叶凤云
[目的/意义]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中用户规避虚假信息的行为模式及其形成机制,揭示用户虚假信息规避行为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变化,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增强防范虚假信息的能力。[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对30名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进行调研,基于CAPS理论及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4个核心范畴和18个主范畴。[结果/结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情境中,用户会经历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态演变过程。情境因素触发用户个性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引发认知评估和情感反应,进而形成虚假信息规避行为;行为结果又会作为新的情境因素反馈给用户,影响其后续的认知评估和情感反应,形成循环动态过程,不断塑造和强化用户的虚假信息规避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鞠宏磊 申欣雨
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会对内容安全产生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破除充满科幻色彩的想象,理性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可控性。研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内容安全上具有可控性,但同时亟待通过完善人工智能基础性法律法规、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安全评估与安全审计、强化社会教育等治理方式,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安全与发展的最优平衡。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内容安全风险 监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徐磊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生成的内容在质量、效率以及多样性等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在于大模型,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算法,而实现则在于算力。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伴随着数据信息泄露、模型算法安全、生成内容偏颇、技术违法滥用等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地影响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使用者、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等多元治理主体应当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服务提供等全流程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在有效应对现实违法行为或潜在安全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成昊 谭燕楠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导致选举政治呈现新变化。在“信息”“选民认知”以及“投票行为”的选举宣传研究框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推广使美国选举活动具有信息生成自动化、动员群体目标微观化及过程治理有机化等新特征,可能强化或动摇选民固有认知观念,影响投票倾向。在美国选举宣传中,若大规模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或将在舆论场中产生煽动、误导、干扰与冷漠等多重运用场景。选民安全性、代表性与主体性的缺失或使美国政治在安全、功能与制度层面面临新的风险,对代议制选举及美式民主的冲击或将深刻塑造美国未来的政治制度与秩序演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美国选举 选举宣传 代议制民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鲁斯齐
如何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责任缺失下产生了技术风险泛化导致的制度供给失位、技术资源集中导致的企业权责失衡、技术伦理滞后导致的社会生态失调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治理危机。除采用自上而下的治理方案外,还可协同采用自下而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方案形成互补共治关系。人工智能企业与社会签订的基于正式制度的显性契约和基于非正式制度的隐性契约可以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技术跃迁背景下政府失灵对企业敏捷共治的需求以及全球竞争背景下国家与企业战略共赢的需求可以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逻辑。为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制度供给层面,应构建软法硬法协同治理的综合网络;在政企合作层面,应构建企业自我规制与政府监管衔接互动机制;在微观落实层面,应构建多元化董事会结构和合规管理制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杨骏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和“中国之治”正在进一步结合发展,乡村治理面临“技术治理”赋能的新格局,需以技术改革推动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是数字治理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对话能力、文本处理能力和可期待的全场景通用性应用能力,是未来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乡村治理发展实践,需看到其基础性风险、价值风险和预判性风险抑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向发展,应以利益共联机制、组织共生机制和风险共监机制化解主体关系、规则滞后和机制约束的不足,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东方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与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不合理使用、用户生成信息的非法再处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保留。相应的规制路径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以及敏捷治理理念;在微观上,具体的规制方案应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同开发模式,明确不同主体的个人信息合规处理要求以及应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冬娜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具前瞻性和先导性的高新技术,它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社会风险和伦理问题。因而,必须对人工智能进行多维审思,理性对待,以道德规范和制度建设来规避其风险,确保人工智能顺利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伦理风险 社会公平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略涛
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关联分析能力、结果输出能力,在征信领域具有提高信息输入效率、提升信用评估准确性、生成与解读信用报告、预知风险的应用潜能,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结合技术原理与征信领域的特性,可从输出结果的质量问题、数据泄露的安全问题、信息处理的合规问题三个方面剖析征信领域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隐患。为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应在规范体系层面倡导目标导向式的框架性立法、以人为本确立基本原则,在治理主体层面倡导协同共治、多元参与,在监督管理层面倡导包容审慎的监管立场与分类分级的监管方式并行。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略涛
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关联分析能力、结果输出能力,在征信领域具有提高信息输入效率、提升信用评估准确性、生成与解读信用报告、预知风险的应用潜能,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结合技术原理与征信领域的特性,可从输出结果的质量问题、数据泄露的安全问题、信息处理的合规问题三个方面剖析征信领域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隐患。为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应在规范体系层面倡导目标导向式的框架性立法、以人为本确立基本原则,在治理主体层面倡导协同共治、多元参与,在监督管理层面倡导包容审慎的监管立场与分类分级的监管方式并行。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黎 周霖 赵磊磊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主体交互的“规训化”、技治主义的“宿命化”,进而遮蔽与压抑教育中的人、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风险,超越教育的主体性之痛,可能的实践理路包括:坚守主体教育实践的理性遵循,培育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构筑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责任伦理体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共鸣;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机制,提升教育系统的自我治理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旭光 胡奕 王曼 陆颖颖 冯瑄
[目的/意义]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应用、风险及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新兴主题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roQuest、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文献,分析AIG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风险,并提出AIGC的治理目标。[结果/结论 ] AIGC主要在医疗、新闻、学术、教育与艺术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同时面临具有关联关系的来自技术、个人和社会3个层面的风险。本文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AIGC服务体系模型,从内部循环共生层面提出技术控制和个人提升的具体治理措施,从外部控制引导层面提出政策法规和社会引导具体措施,以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设计、应用与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邹开亮 刘祖兵
生成式人工智能秘密收集个人敏感数据,冲破“知情同意”原则和“最小必要”原则的限制,或将使信息关联违法高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收集行为主动、收集内容全面、泛化能力强劲,对“知情同意”原则和“最小必要”原则带来严重挑战。宏观层面,我国现有民事法律无力于数据安全治理,刑事法律缺乏明确的违法计量标准,由行政法规挑起数据法治大梁。微观层面,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体系对被侵权人加以不合理的举证义务,司法救济路径单一,不利于权利救济。选择风险控制路径,从算法协议透明化、治理场景化和多方位协同化应对信息关联违法等方面展开制度构建,引入个人敏感数据单独监管制度和预防性公益诉讼制度破解该困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梁少博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