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9)
2023(11494)
2022(9485)
2021(9045)
2020(7759)
2019(18099)
2018(17907)
2017(34709)
2016(18653)
2015(21234)
2014(21247)
2013(20680)
2012(18803)
2011(16741)
2010(16512)
2009(15143)
2008(14886)
2007(13141)
2006(10915)
2005(9459)
作者
(52034)
(43540)
(43404)
(41616)
(27467)
(20948)
(19954)
(17194)
(16409)
(15390)
(14764)
(14620)
(13696)
(13683)
(13575)
(13513)
(13388)
(12968)
(12586)
(12477)
(10713)
(10619)
(10510)
(10005)
(9882)
(9800)
(9738)
(9581)
(8755)
(8683)
学科
(74457)
经济(74381)
管理(54435)
(52390)
(43833)
企业(43833)
方法(39114)
数学(34849)
数学方法(34391)
(20484)
(20427)
中国(17745)
业经(16161)
(14343)
(13986)
贸易(13982)
(13814)
财务(13762)
财务管理(13726)
(13597)
(13448)
地方(13249)
农业(13114)
企业财务(13005)
理论(12602)
(11852)
技术(11420)
环境(10863)
(10401)
银行(10375)
机构
学院(262430)
大学(261395)
管理(105327)
(104580)
经济(102387)
理学(91864)
理学院(90939)
管理学(89338)
管理学院(88844)
研究(80671)
中国(60333)
(53375)
科学(49879)
(47499)
(41690)
业大(39462)
中心(39398)
(39178)
财经(38899)
(37979)
研究所(35889)
(35365)
(33366)
师范(33009)
农业(32926)
北京(32625)
经济学(32135)
(30174)
(29662)
经济学院(29264)
基金
项目(182503)
科学(143560)
研究(133418)
基金(132030)
(115057)
国家(114115)
科学基金(98434)
社会(83728)
社会科(79379)
社会科学(79355)
(72022)
基金项目(70213)
自然(64206)
教育(63206)
自然科(62716)
自然科学(62698)
自然科学基金(61546)
(60754)
编号(55226)
资助(53807)
成果(43755)
重点(41375)
(40792)
(38659)
(38614)
课题(37265)
创新(36117)
科研(35652)
教育部(35232)
国家社会(34637)
期刊
(105810)
经济(105810)
研究(68087)
中国(44912)
学报(39897)
(38972)
科学(36871)
(36617)
管理(36605)
大学(30788)
学学(29086)
教育(28069)
技术(25514)
农业(24943)
(19873)
金融(19873)
财经(18811)
业经(18408)
经济研究(16976)
(16104)
问题(14390)
(13715)
(13085)
技术经济(12943)
统计(12769)
财会(12344)
理论(12293)
商业(12210)
图书(12198)
(11718)
共检索到362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禹  陈关泽  陆泳溶  樊伟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爆炸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置于信息过载、信息噪声、信息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之下,使得社会信息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和探讨现有AIGC事故的特征属性,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有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设计/方法]基于AI事故数据库(AIID),以AIGC相关事故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现有AIGC事故的类型、原因、损害对象和应对措施。[结论/发现] AIGC事故影响客体的多元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潜在危害的复杂未知性,导致任何单一行动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无法有效应对危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行动主体形成“多元+协调+制衡”的治理参与模式,并在“情境-意识-行动”的行动框架下开展信息治理。[创新/价值]引入了AIID作为案例来源数据库,提供了关于现有AIGC事故相关细节的直观论证,并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AIGC事故分析三级类目框架。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视角促进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禹   叶继元   贾毓洁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作为生成式AI技术赋能的一类新型信息资源及内容创作模式,引起图书馆学界广泛关注。然而,AIGC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仍模糊不清,干扰图书馆学未来的AIGC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文章基于信息论、批判信息学等理论,利用共词分析法梳理当前AIGC概念的认知维度并辨析其关系,归纳出以内容及其生产模式两个维度为核心的AIGC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分析图书馆要素的嬗变,构建涵盖资源、服务、技术和需求四大要素的图书馆学AIGC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化进路,帮助图书馆学研究者清晰定位对AIGC研究的层次,以推动其在实践中落地应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万岩  李明慧  吴霏  彭紫晴  
聚焦人工智能监视技术的伦理监管困境,采用文本分析挖掘公众对AI监视的伦理关注,并进行整体和分场景比较,结合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对伦理属性进行情感分析。研究发现:公众关注的19个伦理问题贯穿AI监视技术的“动机-过程-结果”生命周期,关注程度在工作、教育和生活场景下存在差异;公众对AI监视整体持负面态度,对其动机合理性、过程正当性及监管有效性存在质疑;通过重要性-情感联合分析可以确定治理优先级,重要性等级高-情感值低的伦理问题需高度重视;最后,结合道义论与目的论,构建了AI监视的伦理审查框架。对AI传统治理予以重新审视,为分层分级治理与负责任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浩伟   汪璠   王秉琰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以往以用户生成内容(UGC)为主的信息空间开始逐渐被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所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旨在从主题视角比较AIGC与UGC,揭示两者在内容与结构特征上的差异,并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创新参考。[方法/过程]收集了金融、法律、医疗和开放问答4个领域的多个在线平台上的问题和用户回答,并借助gpt-turbo-3.5模型生成每个问题的人工智能回答,最终构建了包含65260条问答数据的语料集,并采用BERTopic主题模型分别对AIGC与UGC进行主题提取,并从主题间关系、主题与文档关系以及主题与主题词关系3个角度对两者进行综合对比。[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AIGC和UGC在主题分布、主题内文档一致性和主题词权重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特征差异,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规律,并为AIGC的治理策略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子凡  蔚海燕  
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智慧服务将是元宇宙图书馆的构建与实践核心,近几年AI在智慧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图情领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Content,AIGC)已进入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阶段。本文在介绍AIGC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演进、技术场景、技术治理等基础上,着重阐述AIGC 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文献采购、资源组织、阅读服务、决策咨询、素养教育、用户管理等方面。最后,在分析AIGC在智慧服务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需要从资源基础保障、场景预训练模型、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创新项目支撑等方面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创设不同用户需求的智慧服务应用场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服务需求的构建策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志锴   张骁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能通过模拟人类思维来辅助文献阅读、扩展写作思路、辅助文本创作和润色语言格式,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和有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然而学界对将该技术应用于学位论文写作存在争议,涉及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学术作假等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辅助学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同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法律风险。基于包容审慎的法律要求,应当坚持协同共治,坚持技术革新,坚持分类分级监管,在禁止代写行为的同时多措并举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孙榕   李白杨  
[目的/意义]识别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为破解数字弱势群体的认知和行动困境提供启示。[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认知一行为”视角,利用大规模文献调研的方法构建框架。[结论/发现]构建了一个“认知—获取—使用—评估”(CAUE)框架,以识别和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新型数字鸿沟的三级指标;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创新/价值]提出识别和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框架,为解决新型数字鸿沟相关的概念辨析、形态识别和弥合路径等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泽   邵波  
元宇宙空间需要海量内容进行填充,作为元宇宙场景下重要的内容生产方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enerated Content,AIGC)能够推动图书馆的转型与变革,在图书馆用户服务方面的应用具有无限可能。在元宇宙视域下,从AIGC在图书馆用户服务智慧化转型中的作用、元宇宙带来的挑战以及用户对新技术的期待三个方面论证了AIGC赋能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AIGC赋能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潜在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咨询、知识保存与发现、智能翻译与个性化推荐。为推动AIGC的应用实践,图书馆需促进数据、算法、算力融合发展,加强人机协同发展并重视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与落实。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旭光   胡奕   王曼   陆颖颖   冯瑄  
[目的/意义]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应用、风险及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新兴主题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roQuest、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文献,分析AIG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风险,并提出AIGC的治理目标。[结果/结论 ] AIGC主要在医疗、新闻、学术、教育与艺术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同时面临具有关联关系的来自技术、个人和社会3个层面的风险。本文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AIGC服务体系模型,从内部循环共生层面提出技术控制和个人提升的具体治理措施,从外部控制引导层面提出政策法规和社会引导具体措施,以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设计、应用与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卫  黄成驰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传统责任归因机制产生了新的挑战,以往对于责任的讨论主要从责任的构成条件上来分析,而遗忘了责任机制存在的根本前提在于“身体”。以“身体”的“有死性”和“有限性”作为探讨责任的根基可以得出,AIGC在责任归因上与人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具备“身体”的消亡以及对生命之“畏”,而后者则具有“有死性”的身体以及知道自己“有死者”,这使得AIGC不具有“可问责性”。在人工智能没有“觉醒”之前,责任只能在人类行动者之间进行分配。另外,AIGC与其他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责任基本上由技术的“提供者”来承担。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俊   谢青伶   刘畅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日常生活情境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行为。[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结合日记法和访谈法,记录熟练使用ChatGPT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用户使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任务下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体验差异。[结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高校用户利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可以按照认知复杂度分为: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分析评估型、创造表达型等五类任务。其中用户对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任务表现出较高满意度水平,而对分析评估型任务的满意度略低、对创造表达型任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创新/价值]从认知层次归纳任务类型,可以为未来AIGC提供可操作的评价维度,有助于发掘智能交流时代的用户信息需求,丰富AI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峰   吴跃东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以其内容生成的高效性、多模态性、交互性和沉浸感体验,以及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智能性,正成为驱动教育理念、形态、模式、路径等全方位变革的“新引擎”,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本文聚焦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首先阐释了AIGC与教育创新的内涵,剖析了二者的多维契合点,并从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学等视角诠释了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支撑、主体素养、伦理安全、生态培育、要素耦合”是AIGC驱动教育创新的五大核心要素。结合国内外AIGC教育应用的最新进展,提炼了推动AIGC教育创新的实践启示,展望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图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峰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扩散过程中,应用领域逐步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小众化走向普惠化,但其间所带来的机会也并非能惠及社会所有的物理空间和群体,形成了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离心力、穿透力和扩张力,加快了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加深了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加大了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有可能因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和采纳程度差别而产生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的智能鸿沟。在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膜拜感、危机感的交错心理中,更要思考人工智能创新扩散中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技术和如何做好普惠性包容性的兜底之间的平衡,缩小和弥合智能鸿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双龙  隆云滔  陈立松  刘叶婷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层面对五大城市群自2015年以来所制定出台的近70条人工智能发展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首先从政策发布数量、政策发布时间、政策发布层级、政策发布内容及政策协同五个维度对五大城市群人工智能领域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各区域人工智能领域政策现状;其次对五大城市群人工智能领域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综合评价,以了解不同区域政策供给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在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增强区域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协同性、构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监测平台、发挥行业组织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鞠宏磊   申欣雨  
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会对内容安全产生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是其中的关键问题。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破除充满科幻色彩的想象,理性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可控性。研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内容安全上具有可控性,但同时亟待通过完善人工智能基础性法律法规、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安全评估与安全审计、强化社会教育等治理方式,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安全与发展的最优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