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8)
2023(5883)
2022(4893)
2021(4616)
2020(3597)
2019(7789)
2018(7635)
2017(13842)
2016(7723)
2015(8532)
2014(8792)
2013(8811)
2012(8615)
2011(8228)
2010(9054)
2009(9309)
2008(8153)
2007(7434)
2006(6845)
2005(5753)
作者
(25202)
(21526)
(21250)
(20208)
(13233)
(10621)
(9468)
(8159)
(8055)
(7781)
(7595)
(7320)
(7098)
(6641)
(6574)
(6386)
(6382)
(6365)
(5987)
(5895)
(5447)
(5385)
(5043)
(4998)
(4927)
(4828)
(4792)
(4637)
(4458)
(4443)
学科
(34683)
经济(34649)
(24247)
(18524)
管理(16914)
农业(16349)
(11862)
方法(10518)
业经(10477)
(9441)
企业(9441)
土地(9407)
中国(9214)
地方(8450)
环境(8433)
(8220)
数学(7687)
数学方法(7519)
农业经济(7350)
(7284)
(6703)
发展(6495)
(6483)
理论(5904)
生态(5769)
(5706)
金融(5703)
收入(5663)
问题(5643)
经济学(5538)
机构
学院(123244)
大学(119436)
研究(44626)
(42505)
管理(41379)
经济(41265)
中国(34854)
理学(34655)
理学院(34132)
管理学(33253)
管理学院(33037)
科学(31100)
(30736)
(26584)
(23303)
农业(22878)
业大(21600)
研究所(21206)
中心(21108)
(20924)
师范(20720)
(20475)
(19519)
(16819)
师范大学(16517)
北京(16514)
(16235)
(15770)
农业大学(15217)
财经(15115)
基金
项目(79246)
科学(61136)
研究(56754)
基金(56192)
(49757)
国家(49262)
科学基金(40922)
社会(36635)
社会科(34057)
社会科学(34046)
(32539)
基金项目(30461)
(26389)
自然(25820)
自然科(25043)
自然科学(25037)
教育(24568)
自然科学基金(24511)
编号(23187)
资助(22493)
成果(19002)
(18331)
重点(17871)
(17008)
课题(16465)
(16293)
(14965)
国家社会(14855)
科研(14813)
计划(14578)
期刊
(62692)
经济(62692)
(35047)
研究(31672)
中国(29773)
学报(24112)
科学(23345)
农业(22860)
大学(18226)
学学(17499)
业经(13591)
(13295)
教育(12285)
管理(12094)
(11297)
金融(11297)
(9370)
资源(9111)
(8821)
农业经济(8502)
农村(8282)
(8282)
问题(8098)
业大(7554)
技术(7520)
(7186)
财经(7114)
社会(7063)
经济研究(6745)
(6567)
共检索到191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娅  郭凌  严兴  
生态马克思主义面对现代生态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从科学技术、经济危机、消费异化、新陈代谢、私有制度等几个角度分析了生态危机的社会原因和具体机制。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基本观点对于"新土改"实施过程当中乡村旅游土地流转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顺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本质肇因,进而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具有因果关联,与生态文明相对立。然而,无论是以马克思资本逻辑二重性的生态文明蕴含来省察,还是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境遇来检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完备性并非完全自洽,其既有进步意义也具有值得警惕的理论缺憾,尤其是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对其存在着丰富和超越。对资本逻辑的"道德批判"决不能代替"科学批判":生态危机的肇因不只资本逻辑"一面",而且包含非自觉创造人类文明的"另一面",这即是"资本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深刻的历史辩证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顺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本质肇因,进而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具有因果关联,与生态文明相对立。然而,无论是以马克思资本逻辑二重性的生态文明蕴含来省察,还是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境遇来检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完备性并非完全自洽,其既有进步意义也具有值得警惕的理论缺憾,尤其是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对其存在着丰富和超越。对资本逻辑的"道德批判"决不能代替"科学批判":生态危机的肇因不只资本逻辑"一面",而且包含非自觉创造人类文明的"另一面",这即是"资本文明"与"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毫不留情的生态批判,同时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之路。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小燕  
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作为公共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去化解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政府生态危机管理提供了思路,政府应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科技等多维度构建全方位的生态危机管理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闵继胜  
资本通过衍生出节约成本的农业技术、控制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农业技术,将农业变成了剩余价值的"提款机",诱发更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渗透农业形成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假象,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成效甚微。因此,应该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生态观,谨慎对待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农业的功能和内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闵继胜  
资本通过衍生出节约成本的农业技术、控制劳动过程的标准化农业技术,将农业变成了剩余价值的"提款机",诱发更多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会引发经济危机,同时资本渗透农业形成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假象,导致环境保护运动成效甚微。因此,应该摒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生态观,谨慎对待工商资本下乡,坚持以多维的视角看待农业的功能和内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博  胡涵锦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博  胡涵锦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裴小革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秀红  张梦辰  
美丽中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生态美,既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在实现乡村生态美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出发,建议从主体维度和整体维度两方面入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实现乡村生态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超  
在旅游市场上,旅游消费者与旅游供给者之间发生交换关系,旅游消费者以一定的货币购买旅游供给者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自然也就是一种商品。而商品所含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商品价值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旅游产品与一般工商产品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属性,因此,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价值量的确定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飞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民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当前,我国在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却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基层干部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农民知识的贫困与信仰的迷失,传播媒介资源缺失与功能弱化,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的晦涩难懂等现实困境。透视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从强化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并举,科学选择与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加快农村传媒建设、强化大众传媒功能等路径寻求出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梦柔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被实践证明的先进、正确的理论体系,它给予了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重要的启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不断推进。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乡村文化建设有着比任何时候都优越的环境和机遇,然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文化事业落后于城市等问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乡村地区的指导地位,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好民族性的同时推进乡村文化“走出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