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6)
2023(9285)
2022(7807)
2021(7243)
2020(6013)
2019(13360)
2018(12958)
2017(24948)
2016(13648)
2015(15317)
2014(15187)
2013(14817)
2012(13914)
2011(12533)
2010(13352)
2009(13161)
2008(12554)
2007(11475)
2006(10614)
2005(10134)
作者
(39778)
(33063)
(32718)
(31516)
(20912)
(15798)
(14884)
(12688)
(12399)
(12029)
(11624)
(11176)
(10775)
(10615)
(10585)
(10274)
(9750)
(9659)
(9490)
(9339)
(8576)
(8152)
(8018)
(7651)
(7620)
(7482)
(7357)
(7318)
(6699)
(6512)
学科
(50167)
经济(50067)
管理(46830)
(41544)
(35502)
企业(35502)
(27329)
金融(27325)
(25160)
银行(25137)
(24339)
中国(21805)
(20219)
(19659)
方法(16860)
(16085)
业经(14150)
数学(13860)
数学方法(13594)
(13180)
财务(13140)
财务管理(13107)
环境(12771)
(12538)
企业财务(12466)
(12227)
地方(12028)
中国金融(11109)
农业(10727)
体制(10636)
机构
学院(197140)
大学(196955)
(80916)
经济(79018)
管理(70128)
研究(69671)
中国(61156)
理学(58430)
理学院(57735)
管理学(56689)
管理学院(56332)
(44858)
(41909)
科学(40715)
(35858)
财经(33940)
中心(33558)
(32215)
(32071)
研究所(31795)
(30427)
北京(27047)
业大(26470)
(26017)
经济学(25974)
(25715)
师范(25483)
财经大学(25083)
(25018)
农业(24387)
基金
项目(123336)
科学(97186)
研究(92507)
基金(89689)
(77709)
国家(77058)
科学基金(65517)
社会(59635)
社会科(56501)
社会科学(56484)
(48316)
基金项目(46901)
教育(41614)
自然(40558)
(40490)
自然科(39483)
自然科学(39471)
自然科学基金(38754)
编号(36764)
资助(36430)
成果(32174)
(28948)
重点(28714)
(27493)
(26963)
课题(26649)
(26116)
国家社会(24912)
(24908)
创新(24591)
期刊
(98099)
经济(98099)
研究(64308)
中国(43732)
(37670)
金融(37670)
(36633)
(31090)
学报(29917)
科学(27803)
管理(27221)
大学(23132)
学学(21864)
教育(20606)
农业(19467)
财经(17846)
业经(15286)
(15218)
技术(14556)
经济研究(13904)
问题(12721)
理论(10397)
(10152)
(9747)
国际(9586)
实践(9163)
(9163)
财会(9148)
(9104)
现代(8890)
共检索到320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慧  魏圣香  
作为环境危机的应对机制,生态金融市场因应而生。生态金融市场包括市场化机制和生态金融机制,前者以排污权交易为代表,后者的类型较为多样,比如环境基金、气候变化衍生品、自然灾害证券和生态期权机制均属于生态金融机制。作为新型的金融市场机制,生态金融机制对现行金融法制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为推动生态金融机制的发展,我国应当完善现行的金融法制以便为生态金融机制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李璐玮  
通过分析由金融创新引发的问题,结合金融创新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为防范金融创新风险应加强对金融创新方向的正确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建立风险隔离,提高各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我国金融创新要解放思想,加快金融业的改革,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需要同步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马思萍  
电子支付是在网络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它在现代经济中的迅速发展使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法律问题,为防范法律不健全或缺失可能引发的电子支付风险,需从市场准入监管、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监管手段、方式、内容的改革以及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加强对电子支付的规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冠男  吴丹波  章亮明  
由于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高风险性、庞大的规模交易量等特征,为防止交易一方在发生破产事件时的损失和风险通过交易对手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而引起系统性风险,ISDA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通过终止净额结算、单一协议和抵销制度赋予了合约中的非破产方拥有其特别权利。本文以ISDA主协议的协议安排制度为切入要素,通过合同对金融衍生产交易提供特别保护的协议安排,详细论述ISDA主协议中终止净额结算与抵销制度及其他与破产法上的冲突问题,通过单一协议、终止净额结算和抵销制度,对场外金融衍生交易的非破产一方当事人提供特别保护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范丽霞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飞  
本文以法与金融学的方法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双边性质,并认为,我国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时应采用ISDA主协议或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文本,并应注意文本术语的差异。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立法经验和实务操作,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对净额结算条款、信用支持文件、信用限额和信用衍生产品等法律效力给予明确规定,以增强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洋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前期大规模开发与建设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功能破坏、系统退化问题突出,城市发展、耕地保护、生态建设矛盾凸显。现阶段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还停留在政策文件层面,亟须建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梓耀  
碳金融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外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碳排放权是碳金融体系的基础,其意为权利人对碳配额或碳信用所表征的容许碳排放量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财产权利,此应在立法中明确。立法还应明确碳金融的监管主体及其市场准入监管权、信息披露监管权、调查取证权、违规处罚权等监管权限,为维护碳金融市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儒靓  
金融债权的保障是我国各金融机构的重中之重,在金融债权维护与逃废金融债务的博弈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空白和漏洞,导致金融维权步履艰难。如何完善有关企业改制、破产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加强金融维权相关法制建设,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香爱  
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体制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了这一进程中实现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制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任燕  
本文站在金融业综合统计法律保障角度,分析现行有关金融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对《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品OTC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OTC交易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态势。文章通过对全球知名金融衍生品OTC交易纠纷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交易全球化和快速化出现的新问题,希望能对"中国版ISDA协议"的设计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