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7)
- 2023(14109)
- 2022(11284)
- 2021(10339)
- 2020(8632)
- 2019(19384)
- 2018(19306)
- 2017(36570)
- 2016(19682)
- 2015(21869)
- 2014(21480)
- 2013(21137)
- 2012(19001)
- 2011(17052)
- 2010(17647)
- 2009(16660)
- 2008(16609)
- 2007(15314)
- 2006(13722)
- 2005(12359)
- 学科
- 业(88899)
- 济(85346)
- 经济(85245)
- 企(71503)
- 企业(71503)
- 管理(67454)
- 农(47271)
- 方法(36707)
- 农业(31657)
- 业经(31073)
- 数学(28722)
- 数学方法(28145)
- 财(24432)
- 中国(21232)
- 务(17955)
- 财务(17917)
- 财务管理(17895)
- 技术(17894)
- 制(17820)
- 企业财务(16874)
- 理论(16382)
- 策(16175)
- 划(15757)
- 和(15323)
- 地方(15107)
- 环境(14768)
- 学(14454)
- 贸(14117)
- 贸易(14108)
- 体(13924)
- 机构
- 学院(288084)
- 大学(276711)
- 济(117642)
- 经济(115321)
- 管理(114572)
- 理学(98695)
- 理学院(97782)
- 管理学(95924)
- 管理学院(95462)
- 研究(92472)
- 中国(73638)
- 农(65625)
- 京(58138)
- 科学(58079)
- 财(51958)
- 农业(50502)
- 业大(49441)
- 所(46971)
- 江(46062)
- 中心(43416)
- 研究所(42510)
- 财经(40896)
- 经(37012)
- 北京(36026)
- 州(35902)
- 范(33876)
- 经济学(33808)
- 师范(33468)
- 院(33243)
- 经济管理(33024)
- 基金
- 项目(191758)
- 科学(151548)
- 研究(140258)
- 基金(138064)
- 家(121215)
- 国家(120053)
- 科学基金(103621)
- 社会(89567)
- 社会科(84519)
- 社会科学(84488)
- 省(79346)
- 基金项目(72504)
- 自然(67333)
- 自然科(65745)
- 自然科学(65723)
- 自然科学基金(64560)
- 划(64403)
- 教育(63031)
- 编号(57612)
- 资助(55998)
- 成果(44219)
- 重点(43400)
- 发(43259)
- 创(42857)
- 业(42030)
- 部(41184)
- 课题(39613)
- 创新(39300)
- 国家社会(36606)
- 制(36356)
- 期刊
- 济(141747)
- 经济(141747)
- 研究(77553)
- 农(67438)
- 中国(59583)
- 农业(45680)
- 管理(45090)
- 学报(45070)
- 科学(43354)
- 财(41675)
- 大学(35210)
- 学学(34023)
- 业经(30650)
- 技术(28394)
- 教育(27676)
- 融(26607)
- 金融(26607)
- 业(24223)
- 经济研究(19993)
- 财经(19687)
- 问题(18455)
- 经(17064)
- 技术经济(16566)
- 版(15796)
- 农村(14684)
- 村(14684)
- 农业经济(14411)
- 世界(14274)
- 统计(14123)
- 科技(14076)
共检索到431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仲梅
在我国西北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尤其是在那些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贫困村,如何持续地推动生态重建和加快培育后续产业,有一个必须切实解决的操作模式和技术路径问题。其核心做法是坚持生态重建与特色农业重建紧密结合,发挥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探索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村级“双重建耦合模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董耀武 尹新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市场内生性作用的逐步增强,中国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开始凸显并日趋严重,由此催生出了以处理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谐发展问题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资源、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如何统筹处理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如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等关系,已成为区域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即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以该耦合产业达到产业系统整体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产业资源配置动态最优化为目标,对耦合产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兴元 沈禹颖 赵菏
我国西北部旱区城郊农业承担着城市生态屏障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职能。传统的城郊农业功能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和功能互补的需求,其功能定位已由单一的生产服务功能向生产、生态、景观与文化等多功能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为例,根据其自然资源特征和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从系统的功能耦合、产业耦合和空间耦合角度,设计了高效林草植被恢复生态保育模式、高质粮-果-草-畜耦合生产模式和休闲观光文化拓展模式。通过这3种模式的综合应用,以水土涵养和生态保育为基础,高效、优质生产为导
关键词:
西北旱区 城郊农业 功能定位 耦合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兴元 王锁民 郭正刚
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允许进行反复的耕翻种植,从资源特征和生态安全的要求出发调整其产业结构,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获得农业资源耦合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农林牧复合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是半干旱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战略。论文以甘肃中部的秦王川地区为例,依据其资源特征,设计该地区的植物和家畜生产的合理时空配置结构和产业复合体系结构,提出了以高效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生态经济型林草植被恢复和替代产业培育及产业化经营等3种农业资源复合经营的耦合式发展模式。通过各结构要素在功能特性、产业布局、空间格局和时序过程在系统内相互的耦合作用,分析了农业资源在复合经营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翠萍 高云飞
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有其适用的条件,即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农业政策。因此,家庭农场模式应当是有步骤、有阶段的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广,对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亦需要保持一定的历史耐心。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家庭农场模式,应当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和优势,推动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政策红利、加强村级组织对生产经营必要的行政监督、发挥村级经济合作社和专业服务机构的组织优势投入技术力量以及优化农场主自我提升的发展渠道并向职业化方向转化。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条件 实施路径 农业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道路的耦合设计模式兼备自主演化与理性设计两种模式的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色化办学的效率,其技术路线是:在统筹环境和组织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化办学意图;经过价值判断形成明确的特色化办学主题;组织各类要素,构建并耦合和则体系与谐则体系,形成实施特色化办学主题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在适当时机评估特色化办学的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晓 刘新平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庭院设施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模式。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农业生态经济 耦合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杰
为了研究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本文立足于内蒙古乡村特色养殖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简要论述融合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意义、动力机制、壁垒及路径。
关键词:
生态养殖 乡村旅游 融合模式 构建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其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精准扶贫等问题。本文以产业耦合协调理论为基础,以具有重要价值的茶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研究的突破口,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中国18个产茶省份的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表明,中国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步协调的趋势,但整体而言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除浙江省达到勉强协调外,其余17个省份均为失调状态,其中浙江等8个省份属于茶叶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山东等10个省份属于旅游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产业间深度融合互动、加强政府引导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茶叶产业 旅游产业 动力机制 产业融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红 蒲勇健
本文以三峡库区为例,研究了农业与旅游业两个产业的系统耦合升级问题。研究发现,产业耦合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在开放产业系统中,互补产业可以直接导致产业耦合;相互竞争的产业在某些特定的强约束下可能促进产业耦合。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产业耦合与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冬梅 郑林凤 林赛男 余茜 张社梅 王芳
农业特色小镇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动机,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进程中形成的新格局。目前国内外有关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以组织种群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从界定农业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入手,深入探讨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形成机理,并结合成都实践对当前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提出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宇宏
与完全一体化、完全自治模式相比较,我国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开展更适合采取中间模式。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是国库现金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意义重大。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国库现金管理的顺利推进,我国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条件日趋成熟。与完全一体化、完全自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程璐 冯立杰 岳俊举
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工具,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颠覆式创新的过程深入剖析,并通过情景化方式,从理论高度构建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模型。研究发现:在颠覆式创新不同发展阶段,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不同的耦合模式,并通过技术、经济、关系的双向嵌入耦合互动,从而实现耦合效应的逐步增强,进而构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争优势以打破现有的技术范式和竞争格局,实现跨越式赶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锡泉
高职院校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两个行动计划的颁布激发了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研究热潮。传统的依附于政府为主导的单一行政化治理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发展新形势的变化,想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发展取向,则必须要厘清"管理"还是"治理",以及"治理"还是"自理"两个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治理模式作出适当安排与优化。文章通过对"管理"还是"治理",以及"治理"还是"自理"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多中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高职院校外部治理和内部自理有机耦合的创新治理模式,为高职院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慧玲 何立胜 李军超
笔者在嵌套式规则体系的分析框架下,引入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参与的合作治理机制,对社会性规制与CSR的耦合展开研究,其中,社会性规制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内化为企业行为的决定因素;企业通过履行其社会责任对政府规制产生影响;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影响为二者的耦合提供外部监督机制和信息平台。授权型自我规制、共同规制与回应型规制是实现二者耦合的有效模式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