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7)
2023(13408)
2022(11856)
2021(11289)
2020(9229)
2019(21169)
2018(21306)
2017(40482)
2016(22125)
2015(24549)
2014(24215)
2013(23695)
2012(21477)
2011(19185)
2010(18969)
2009(17682)
2008(16434)
2007(14125)
2006(12383)
2005(10480)
作者
(61352)
(50798)
(50479)
(48019)
(32413)
(24508)
(22998)
(19907)
(19464)
(18072)
(17558)
(16835)
(16065)
(15750)
(15722)
(15390)
(15317)
(15048)
(14503)
(14393)
(12633)
(12330)
(12106)
(11605)
(11334)
(11326)
(11240)
(11218)
(10194)
(10193)
学科
(81185)
经济(81100)
管理(62389)
(54975)
(45729)
企业(45729)
方法(36286)
数学(30831)
数学方法(30435)
(23516)
中国(21496)
(20260)
地方(19678)
(18890)
业经(18869)
环境(18240)
农业(15695)
理论(15271)
(14916)
(13772)
贸易(13762)
(13460)
(13334)
(13257)
技术(13010)
教育(12221)
(12110)
财务(12038)
财务管理(12018)
(11276)
机构
学院(297430)
大学(297229)
管理(118088)
(108182)
经济(105483)
理学(102637)
理学院(101419)
管理学(99433)
管理学院(98924)
研究(96404)
中国(70768)
(64290)
科学(63610)
(48230)
(47496)
(47224)
业大(46384)
中心(44841)
研究所(43672)
(43094)
(42300)
师范(41896)
北京(40586)
财经(39223)
农业(36916)
(35980)
(35741)
(35541)
师范大学(33848)
技术(32755)
基金
项目(211379)
科学(164890)
研究(155344)
基金(150590)
(130647)
国家(129521)
科学基金(111497)
社会(95244)
社会科(89858)
社会科学(89834)
(83958)
基金项目(81277)
自然(73542)
自然科(71698)
自然科学(71682)
教育(71322)
(70628)
自然科学基金(70341)
编号(65293)
资助(60864)
成果(52004)
重点(47054)
(45178)
(44793)
课题(44439)
(43838)
创新(40755)
科研(40223)
项目编号(39781)
大学(39201)
期刊
(120806)
经济(120806)
研究(83831)
中国(55685)
学报(48179)
科学(43865)
(42834)
管理(41510)
教育(37352)
大学(35983)
(35790)
学学(33447)
农业(30329)
技术(26475)
(21749)
金融(21749)
业经(21641)
图书(18716)
经济研究(18207)
财经(17397)
资源(15466)
问题(15439)
科技(15364)
(15250)
(14736)
理论(14565)
(14324)
实践(13682)
(13682)
现代(13464)
共检索到425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继春  曹亚妮  
在我国面临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道重大课题。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武汉市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生态都市主义核心观点入手,分别从低碳可持续、生态化、环境公平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现阶段绿道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基于生态都市理念下的绿道建设策略,希望对今后城市绿道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继春  曹亚妮  
在我国面临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道重大课题。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武汉市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生态都市主义核心观点入手,分别从低碳可持续、生态化、环境公平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现阶段绿道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基于生态都市理念下的绿道建设策略,希望对今后城市绿道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忠明  滕明君  张恒  郭燕妮  肖伟峰  周志翔  徐永荣  
实地调查了武汉市绿色廊道501个路段(绿带或河流)共1 363个群落。共记录有植物142种,分属58科110属,其中蔷薇科、木犀科、禾本科、木兰科、柏科植物为常见。乡土种占52.8%,外来种占47.2%。乔∶灌∶草比例约为1.00∶1.58∶0.60;木本植物中常绿落叶比接近1∶1。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乔木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樟树,灌木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红继木。1 363个群落分属3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54个群系、359个群丛,以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被型为主,群系以樟树群系最为常见,其次是广玉兰群系和桂花群系。垂直结构上,乔木单层结构群落占绝对优势(56.05%),乔-灌复层结构群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菁  周雯雯  杨小花  
城市轨道交通会引起站点周边住宅价值的变化,产生溢价效应,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呈现差异性。基于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589个二手住房信息数据,构建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实际影响范围、规律和分市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明珠  刘志宏  
珠三角"都市型绿道"的"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的理念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绿道的建设及使用处于探索时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市民对"都市型绿道"的感知及满意度。利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绿道的12个观测变量中提炼出市民感知的5类主成份因子,再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这5类因子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子,依次为生态景观、通达性和配套设施。通过分析发掘"都市型绿道"的优势因子与弱势因子,对绿道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传东   洪歌   吴雪飞  
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进居民健康及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中合理配置绿色空间,同时满足生态效益、社会公平及用地限制等多种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空气净化、热岛效应缓解和雨洪调节3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效益优化目标,使用绿色空间配置基尼系数表征公平性,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和公平性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社会和环境制约因素,同时集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生态效益与公平性之间的矛盾。该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可为武汉以及其他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后建  王学雷  宁龙梅  芦云峰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蕾  汤昪  陈艳红  于婧  聂艳  陈豪杰  由加  
城市零售商业的空间分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分析城市零售商业的集聚特征,有利于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及合理配置城市商业资源。基于POI数据,以武汉市街道为研究尺度,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Ripley’s K函数来识别武汉市零售商业中心热点和分析各业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武汉市零售商业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集聚趋势和扩张态势并存,在中心城区集聚特征明显,并形成多个次级集聚中心。(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为0.385,说明武汉市零售商业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高-高集聚区的街道集聚特征明显,但其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极化现象明显。(3)零售商业分布的"中心-外围"结构明显,零售商业集中区主要分布在以江汉路商圈为核心的10 km圈层范围内,由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4)不同距离下各业态空间集聚存在差异,商场、超市进行区位选择的范围较小,便利店、家居建材市场、专卖店的距离范围较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席吕思  
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始终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中的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绿色农业产品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确保绿色农业的发展。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在网络发展的新环境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助推农业科研力量与先进技术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农业的内涵,在分析绿色农业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为解决传统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出新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朱俊青   单卓然   姜浩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波  王潇  伍蕾  
随着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居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运用自然实验的方法探讨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以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绿道——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东湖绿道周边52个居住小区的1020份跟踪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与混合效应双重差分模型,探索城市绿色空间干预对周边小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东湖绿道的建设显著促进了周边2 km范围小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控制变量中,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与家庭收入水平则呈负相关关系;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小区的社会凝聚力、小区周边500 m范围的建筑密度、居住用地比例和地铁站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公交站密度则呈负相关关系。建议通过完善以绿道为核心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提高绿道可达性与邻里社会凝聚力,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陈银蓉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其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积极研发先进的低碳科学技术是武汉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雨欣  孙欣  李晓琳  张淳  薛生赟  
分析总结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从快递量、功能以及设计约束等方面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客货共线与客货分线两种依托地铁运输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运营模式的优缺点,确定设计的依托地铁运输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采用客货共线且地铁外挂物流车厢的运营方式,利用AGV占地面积小、灵活性高等特性作为货物的实际承载工具,以武汉市地铁为研究对象进行地下物流系统设计,具体分析了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流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信仕  王诗哲  石铁矛  师卫华  蔡文婷  
本文从低碳城市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归纳了低碳理念与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性,总结了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以沈阳市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以及绿地生态功能等角度探讨构建低碳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