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0)
2023(7114)
2022(5798)
2021(5593)
2020(4637)
2019(10194)
2018(10191)
2017(19899)
2016(11099)
2015(11866)
2014(11966)
2013(12224)
2012(11244)
2011(10516)
2010(10945)
2009(9856)
2008(9710)
2007(8905)
2006(8129)
2005(7315)
作者
(34175)
(29566)
(28596)
(27407)
(18098)
(14410)
(12703)
(11397)
(10960)
(10368)
(10327)
(9743)
(9367)
(9245)
(9133)
(8698)
(8627)
(8296)
(8205)
(8127)
(7421)
(7235)
(7182)
(6723)
(6603)
(6546)
(6517)
(6460)
(6124)
(5940)
学科
(47738)
经济(47699)
(45788)
(37388)
农业(30594)
管理(24624)
方法(16092)
(15780)
企业(15780)
数学(14405)
业经(14285)
数学方法(14261)
地方(11894)
(11620)
中国(11189)
(10979)
环境(10859)
(10401)
农业经济(10321)
土地(9800)
(9663)
(9189)
农村(9180)
发展(8555)
(8549)
资源(7807)
(7732)
(7732)
及其(7453)
收入(7287)
机构
学院(161555)
大学(155681)
(66088)
经济(64686)
研究(60371)
管理(59249)
(57179)
理学(51570)
理学院(50954)
管理学(49881)
管理学院(49611)
中国(46972)
农业(43899)
科学(40544)
业大(35965)
(33228)
(32785)
研究所(30040)
中心(28740)
(27464)
农业大学(26997)
(25812)
(23550)
(21939)
财经(21725)
科学院(21532)
(21254)
师范(21037)
(20682)
北京(20221)
基金
项目(112464)
科学(87936)
基金(81935)
研究(79497)
(73883)
国家(73199)
科学基金(60966)
社会(50761)
社会科(47651)
社会科学(47632)
(45691)
基金项目(43980)
自然(40129)
自然科(39035)
自然科学(39023)
自然科学基金(38295)
(37848)
教育(33454)
资助(32329)
编号(32080)
(32028)
(26101)
重点(25547)
(24880)
成果(24576)
(22816)
计划(22054)
(22006)
(21757)
科研(21650)
期刊
(80819)
经济(80819)
(61706)
农业(41921)
研究(41796)
中国(36808)
学报(32062)
科学(29304)
大学(23557)
学学(22895)
业经(20245)
(20162)
(18794)
(18087)
金融(18087)
管理(15527)
农村(13713)
(13713)
农业经济(13710)
资源(12984)
问题(12076)
(11427)
教育(11242)
技术(10728)
业大(10452)
世界(9791)
财经(9742)
经济问题(9326)
经济研究(9316)
农村经济(9206)
共检索到242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申建秀  王秀红  
科学评判生态退耕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对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正宁县为案例区,从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土地产出效益、环境支持力、政策补贴4组准则出发,选取了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1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1995-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测算体系,并通过相对接近度法(TOPSIS),来多层次衡量农业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时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基于全部指标对研究年份进行聚类,进而区分研究区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变化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①构建的土地投入水平合理度指数C(I)、土地产出效益指数C(O)、环境支持力指数C(E)和农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C(T)时序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申元村  王秀红  岳耀杰  
本文以土地类型生态属性为依据,以黄土高原正宁县为案例区,开展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类型与生态系统间有良好耦合关系,是进行土地生态评价,构建区域合理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依据。文章最后以构建正宁县土地合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发挥生态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了该县生态建设战略和对策措施,对指导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志勤  姚顺波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萍  
欠发达地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广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对于西部内陆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挑战更为艰巨。地处西北的甘肃省正宁县就尝试通过实施资源整合机制、协调发展机制、分类实现机制,以实现从农村倾向的补偿性统筹向城乡融合的发展型统筹的跃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李桦  
基于吴起农户调查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和结构方程分别对退耕农户复耕的可能性进行甄别,并分析了农户退耕还林持续性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不同复耕意愿农户非农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户非农化程度与退耕还林可持性之间显著相关,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农户复耕可能性越低;且以补助作为激励手段作用依然存在,但影响不如非农化程度对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影响大。因此,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一方面应为农户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消除农户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障碍;另一方面应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标准,提高大规模退耕且主要从事农地经营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清娥  
退耕还林使农民受国家政策补助,眼前利益比较明显。但这种建立在国家补助政策基础上的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支撑力,其可持续性令人忧虑。那么,四川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什么影响?退耕农民会复耕吗?退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退耕农民的可持续增收?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直文  姚顺波  党晶晶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直文  姚顺波  党晶晶  
根据陕北志丹县1997~2006年(退耕前,退耕后)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分析引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居民用地和耕地类型之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耕地和林地之间发生双向转化,且主要是在于1999~2006年间。人口和经济是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自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好转,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卫国  周辉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洪云  史中美  
本文基于陕西眉县237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项目期末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本文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地块退耕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地块坡度、土壤质地和离水源的距离,是决定地块是否被退耕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非观测效应的一阶差分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收入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眉县,退耕户总收入低于非退耕户总收入,其原因主要在于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农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退耕户的种植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都低于非退耕户,而且农户没能及时足够地获得退耕还林补贴,因此,总收入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并没实现调整农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目标,项目期末,如果没有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冉永红  牛定炜  刘金荣  
参与性农村评估(PRA.,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是一种向研究区内群众学习,并同群众一道调查、分析和评估研究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享有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制订符合实际的相关的发展和研究计划的一种方法。借助这种手段,我们分析研究了花岔流域在现有条件及环境下退耕还林(草)对农民经济收入产生的影响。作为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性评估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多见,将其应用于西部开发的效益分析,对于我们正确进行政策分析、流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骆进仁  
 针对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重林轻草现象,结合甘肃省及其不同类型区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相关理论对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甘肃省应以还草为主、还林为辅,在有还林潜力的地方还应坚持"还草—还灌—还林"的逆向治理路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亚红  马燕玲  陈秉谱  
利用2000-2011年甘肃省农业投入的六大类碳源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历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从2000年起,甘肃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以年均6.0%和5.8%的增速上升。六类碳源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和灌溉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8%,17.7%,7.6%,5.4%,0.3%,1.1%。运用LMDI模型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2011年,由生产效率、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劳动力规模变化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量比分别为:-15.18%、-4.46%、44.19%和0.34%。由此表明,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洪云  喻永红  
本文采用陈述偏好法中的选择实验法,基于重庆万州的调查数据,首次从包括农民和城市居民在内的受益者角度评估了退耕还林的环境改善价值,并基于环境评价的研究结果评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受益者对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支付意愿。结果发现,退耕还林给项目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价值;退耕还林政策具有很好的绩效和可持续性;样本区绝大多数家庭对退耕还林具有较强支付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