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6)
2023(11395)
2022(9657)
2021(8653)
2020(7131)
2019(15795)
2018(15405)
2017(30457)
2016(15644)
2015(17169)
2014(16620)
2013(16296)
2012(15018)
2011(13634)
2010(13830)
2009(13275)
2008(12241)
2007(10669)
2006(9640)
2005(8570)
作者
(42877)
(36473)
(35895)
(34297)
(23025)
(17206)
(16314)
(13934)
(13591)
(12699)
(12562)
(12068)
(11397)
(11266)
(11193)
(11080)
(10575)
(10484)
(10241)
(10203)
(9041)
(8747)
(8634)
(8295)
(8242)
(7999)
(7719)
(7614)
(7242)
(6865)
学科
(90670)
经济(90596)
管理(50520)
(43174)
方法(36455)
(35275)
企业(35275)
数学(32609)
数学方法(32435)
地方(20201)
(18620)
中国(18513)
环境(18488)
(18384)
业经(16239)
(15593)
地方经济(13630)
(13225)
贸易(13220)
农业(12879)
(12722)
(12348)
(11892)
(11468)
财务(11456)
财务管理(11431)
(11053)
金融(11052)
企业财务(10938)
(10801)
机构
学院(228958)
大学(226704)
(108830)
经济(107067)
管理(88403)
理学(77280)
理学院(76487)
研究(75835)
管理学(75322)
管理学院(74914)
中国(56768)
(48465)
(44793)
科学(42446)
财经(39592)
(36235)
经济学(36146)
(36059)
中心(34280)
研究所(32682)
经济学院(32550)
(32547)
(30657)
财经大学(29495)
业大(29235)
(28173)
师范(27959)
北京(27584)
(27506)
(25868)
基金
项目(153864)
科学(123827)
基金(115454)
研究(113527)
(99157)
国家(98392)
科学基金(86239)
社会(78413)
社会科(74580)
社会科学(74567)
基金项目(60854)
(58883)
自然(53106)
自然科(51826)
自然科学(51817)
教育(51634)
自然科学基金(50928)
(48662)
资助(47010)
编号(43608)
(34960)
重点(34658)
(34137)
成果(33988)
国家社会(33860)
(32260)
教育部(31074)
人文(30883)
创新(30118)
课题(29806)
期刊
(122763)
经济(122763)
研究(68579)
中国(37871)
(37265)
管理(32928)
学报(30936)
科学(29455)
(27216)
大学(24221)
学学(23257)
经济研究(21992)
财经(20935)
(20492)
金融(20492)
业经(18739)
农业(18512)
技术(18246)
(18096)
教育(16736)
问题(15491)
(12859)
技术经济(12753)
统计(12278)
商业(11671)
(11272)
世界(10794)
国际(10496)
资源(9997)
决策(9873)
共检索到333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学定  范宪伟  韩金雨  高峰  
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根据1978~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发现:我国资源环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型,处于拐点时人均GDP为19672.6元,表明我国整体上已于2008年跨过拐点,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期。并通过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文婧  贺灿飞  
从生态足迹视角出发,采用1952~2007年的数据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对生态足迹各个构成项的分析表明,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的消耗在各项中增长最快,要控制我国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大,必须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增长速率。回归分析结果则表明,在我国语境下,宏观意义上的资源环境综合压力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我国资源环境压力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出现倒"U"形;同时,我国当前面临特殊的国际背景,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控制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否则倒"U"形曲线将转向环境质量再次降低的"N"形曲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翔  华倩  
文章以中部江西、河南、山西、湖南和湖北五省2005—2011年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例,运用双对数模型探讨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单调递减、单调递增、"U"型、倒"U"型、倒"∽"、"N"型中的哪个形态。由于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工业化进程的快慢,致使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脱钩的拐点迥异,并且各省份通过拐点的时间有先有后。实证的结果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有较大的出入,表明各省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五化"同步的进程中摈弃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蓓蓓  梅艳  
本研究选取1985年~2007年江苏省的生态足迹、经济数据,构建生态足迹消耗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的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在实际取值区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二者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②经济结构变量对生态足迹消耗以及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产生影响,固定资产投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加大资源的消耗量,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促使生态足迹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军华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来描述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响应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是生态足迹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茜  胡慧源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运用1995~2010年数据,创新性地将环境污染指标扩展到生产污染、生活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三类,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唐平   杨德林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生态效率,即以最少的资源占用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数字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和较强的绿色属性,可以在增加经济产出的同时减少资源占用,从而提高生态效率。采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人均GDP与人均生态足迹之比测度生态效率,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率,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门槛效应),表现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增强;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和时间异质性,表现为对资源型地区的影响较小、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后(2015年之后)影响较大。此外,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源自促进人均GDP增长,但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其抑制人均生态足迹增加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重视和增强其在减少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功效,以更为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建民  杨文培  杨力  
文章采用4步法,对1990~2011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基于三者之间协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关系的传导效应关系,其传导关系为:1:1.5177:1.5722,即经济每增长1%,能源消费增长1.5177%,碳排放增长1.5722%。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春虹  
经验证据表明:我国GDP对税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税收与经济税源之间保持着合理的关系。从经济增长率最大角度,我国最优宏观税率应该是20%左右。税收应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宏观税率的提高要与经济增长适度,说明了“拉弗”曲线在我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意定  杨艳  刘贯春  
文章立足于金融部门的视角,从需求跟进论出发,对银行和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进程中的演化重要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验证了两者与保险市场的作用关系。传统的OLS、GMM估计发现,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股票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时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股票市场的演化重要性越来越大,而银行信贷则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巢阳  
本文在回顾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9-2009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刘文欢  苏妍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视角,对信用与经济之间的数量和逻辑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信用总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关联方式存在国别差异。在中国社会信用中,金融部门信用占大多数,政府释放出的基础信用大部分滞留于金融体系之中,金融体系与实体部门之间的信用流动渠道并不畅通,是阻碍信用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雪阳  
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协整框架下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分别代表我国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情况的基尼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了我国1990~2009年间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并对协调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浩  沈文星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增长永恒的主题,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第一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琛  
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时点固定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率与CPI的关系,得出:第一,CPI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负效应,对经济增长呈现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基于经济增长率最大化前提下,我国CPI的最优值为103.53。第二,我国CP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单重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103.55,当CPI<103.55时,CPI对经济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当CPI≥103.55时,CPI对经济的影响呈现负向效应。门槛效应进一步验证了CPI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