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9)
- 2023(14216)
- 2022(12521)
- 2021(11875)
- 2020(9752)
- 2019(22329)
- 2018(22218)
- 2017(42585)
- 2016(23280)
- 2015(25958)
- 2014(25609)
- 2013(25092)
- 2012(22929)
- 2011(20459)
- 2010(20315)
- 2009(18614)
- 2008(17519)
- 2007(14821)
- 2006(12913)
- 2005(10868)
- 学科
- 济(90028)
- 经济(89933)
- 管理(64949)
- 业(58146)
- 企(47681)
- 企业(47681)
- 方法(38524)
- 数学(33194)
- 数学方法(32787)
- 农(25441)
- 地方(25291)
- 中国(22933)
- 财(20906)
- 学(20496)
- 业经(20337)
- 环境(17604)
- 农业(17245)
- 和(15336)
- 贸(15105)
- 贸易(15095)
- 理论(14913)
- 易(14518)
- 制(14446)
- 技术(13409)
- 划(13331)
- 务(13213)
- 地方经济(13201)
- 财务(13148)
- 财务管理(13128)
- 企业财务(12317)
- 机构
- 学院(312480)
- 大学(310951)
- 管理(124885)
- 济(117025)
- 经济(114263)
- 理学(108743)
- 理学院(107431)
- 管理学(105493)
- 管理学院(104937)
- 研究(103144)
- 中国(75436)
- 京(67052)
- 科学(66991)
- 财(52073)
- 所(50691)
- 农(49027)
- 江(48896)
- 中心(47773)
- 业大(47613)
- 研究所(46655)
- 范(44389)
- 师范(43999)
- 财经(42281)
- 北京(41462)
- 院(38811)
- 经(38349)
- 农业(38240)
- 州(37899)
- 师范大学(35649)
- 经济学(33835)
- 基金
- 项目(224077)
- 科学(176015)
- 研究(165472)
- 基金(160466)
- 家(139386)
- 国家(138221)
- 科学基金(119172)
- 社会(102475)
- 社会科(96829)
- 社会科学(96805)
- 省(89204)
- 基金项目(86635)
- 自然(78252)
- 自然科(76272)
- 自然科学(76256)
- 教育(75454)
- 划(74885)
- 自然科学基金(74829)
- 编号(69408)
- 资助(64598)
- 成果(54643)
- 重点(50280)
- 发(48829)
- 部(48176)
- 课题(47192)
- 创(46545)
- 创新(43298)
- 科研(42593)
- 项目编号(41811)
- 大学(41230)
共检索到446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袁奇峰 陈军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区域生态规划,扩展了区域生态规划的视野,并为规划的目标和生态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对九江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结合生态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地区的过程分析等,提出了九江市生态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区域生态规划 九江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霞 张磊 董雅文 黄文钰
随着长江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域生态安全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以九江市沿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为理念,通过遥感、GIS技术手段,划分小流域单元。并将这些单元作为空间分析与评价的基础,选择工业集中区、城镇居民地、路网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或施压因子,以河流级别、湖泊数量和面积、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程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别等作为承压因子,综合叠加形成生态环境压力区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5个生态源区和9条生态隔离、缓冲、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组成的生态空间安全体系,用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消纳水气及土壤污染、稳定区域生态、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实现生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琨,尹航
江西省九江市是“综合性区域卫生发展项目”的3个贷款省市之一,在1988年底卫生部、世界银行评估通过了这个城市的“区域卫生发展概略规划”。1990年项目开始启动,经过几年的规划,九江市的卫生资源在布局、结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卓然 赵庚星 刘金花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以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发展潜力为特征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济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禁止开发区为4个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为济阳县、平阴县和商河县这3个农产品主产区及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为长清区和章丘市,优化开发区为天桥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研究表明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道辰 王振健 唐永顺 石立岩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框架,并以莘县为例进行了详细计算,结果表明,莘县目前处于不可持续状况,为了缓解生态压力,本文从减少生态足迹需求和增加生态足迹供给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生态足迹赤字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县 莘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霞 任志远 薛亮
文章选择延安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生态安全与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或不安全发展态势。其中,生态安全度综合评分值为0.404,属于较不安全;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0.474 6 hm2的人均生态赤字。同时,就实证分析过程对2种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予以评价,以期为探讨更真实、全面、客观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足迹 对比研究 延安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 林文鹏 宗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定量化可持续评价的重要理论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产品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构建了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模型,调整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并增加了污染物账户。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模型和改进后的模型分别计算了南通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改进模型下的南通市2000~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都是稳步增长的,改进后的模型变化较小;(2)南通市2000~2013年生态承载力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南通市连续14年出现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0.308 6 hm~2/人上升到0.587 7 hm~2/人,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可见,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研究区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南通市生态不安全状况,从土地结构、能源消费等方面提出减少生态足迹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玲 王劲松
九江市全辖现有小额贷款公司1 6家,截至2014年末,全辖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为10.92亿元,发放贷款余额为16.1亿元,税前实现盈利1.448亿元。为及时了解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自2014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俊文 段佩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则日益凸现"留守妇女"的参政议政问题。农村"留守妇女"参政议政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且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研究"留守妇女"参政议政问题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留守妇女 问题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飞 樊春梅 刘叶飙
休闲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九江市为例,以中等城市休闲产业发展障碍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产业优势条件基础上,从环境、需求、供给方面提出了休闲产业针对性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中等城市 休闲产业 障碍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晓军
适度人口取决于生态、经济和土地等多要素的综合承载力。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兵团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兵团的1995—2010年的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兵团的实际人口虽然在增加,但相对于生态适度人口并没有出现过剩;2000—2010年兵团生态适度人口在不断下降,实际人口和过剩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兵团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地矛盾相对紧张,生态适度人口规模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适度人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霞 佘济云 沈金明 周丹华
为了探讨南渡江流域历年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流域2005年~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盈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流域未来4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能力逐年降低,至2011年存在人均-0.137 822 hm2/cap的生态赤字;通过SPSS软件中的Holt线性趋势预测模型得到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500 149 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8 368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为0.601 78 hm2/cap;说明该区域自2011年后将处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颖 陈伟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可以很好地反应区域生态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预评估,为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对2003到2011年巩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得出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巩义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然后预测出规划目标年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为3.1555 hm2/人,并利用规划中各类用地指标计算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63 hm2/人,得出规划目标年2020年的生态赤字为2.8692 hm2/人,说明在规划期巩义市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规划决策中应当尽量减少对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