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1)
2023(14228)
2022(12146)
2021(10996)
2020(9126)
2019(20732)
2018(20391)
2017(38786)
2016(20818)
2015(23359)
2014(23370)
2013(23113)
2012(21841)
2011(20082)
2010(20518)
2009(19319)
2008(18850)
2007(17039)
2006(15221)
2005(14017)
作者
(61648)
(51767)
(51438)
(48965)
(32778)
(24746)
(23447)
(19994)
(19339)
(18375)
(17713)
(17151)
(16400)
(16221)
(16042)
(15967)
(15405)
(15251)
(14958)
(14736)
(12952)
(12844)
(12448)
(11852)
(11784)
(11542)
(11514)
(11343)
(10470)
(10225)
学科
(105993)
经济(105902)
管理(56759)
(52803)
(40689)
企业(40689)
方法(36674)
数学(31646)
数学方法(31378)
中国(28825)
地方(28354)
(27477)
业经(22247)
(21332)
(20653)
农业(18668)
环境(18021)
(17588)
贸易(17578)
(17073)
(16913)
地方经济(16747)
(15929)
金融(15927)
(15780)
银行(15749)
(15249)
(14837)
(14697)
理论(13597)
机构
学院(306244)
大学(302245)
(134094)
经济(131341)
管理(111563)
研究(111352)
理学(94470)
理学院(93319)
管理学(91745)
管理学院(91176)
中国(84364)
科学(67462)
(64618)
(59593)
(57691)
(52517)
研究所(52020)
中心(50264)
(47808)
财经(46619)
业大(43740)
(42089)
(42007)
经济学(41943)
师范(41700)
北京(41368)
农业(40927)
(39596)
(38248)
经济学院(37506)
基金
项目(194858)
科学(152496)
研究(145040)
基金(138503)
(120264)
国家(119219)
科学基金(100981)
社会(92512)
社会科(87619)
社会科学(87595)
(77990)
基金项目(72916)
教育(65668)
(64988)
自然(62263)
自然科(60676)
自然科学(60658)
编号(59578)
自然科学基金(59539)
资助(56018)
成果(48639)
(48266)
重点(44762)
(42347)
课题(41927)
(40582)
发展(39107)
(38483)
国家社会(38136)
创新(37954)
期刊
(162462)
经济(162462)
研究(94617)
中国(63865)
(49387)
(45862)
学报(45732)
科学(42795)
管理(41314)
大学(34107)
农业(33528)
教育(33323)
学学(32162)
(30622)
金融(30622)
技术(27046)
业经(27034)
经济研究(26526)
财经(23427)
问题(20773)
(20328)
(17842)
技术经济(16581)
(16413)
商业(15331)
世界(14934)
统计(14428)
资源(14296)
国际(14170)
现代(13907)
共检索到475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雯  曾琰  
文章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出两国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得出在生态足迹指标体系下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显示出相对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的结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琰  方雯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兴  顾晓薇  李广军  王青  刘浩  
本文计算了中国1961年~2001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赤字,分析了这些指标的构成及其变迁;对1990年~200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占用强度(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从1970年代初开始,生态系统就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赤字增长迅速,人均赤字年增长率达到9%以上;能源和耕地在生态足迹中占主要份额;第一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最高(63·7%~68·5%)、生态占用强度也最高(达20hm2~23hm2/万元GDP)且生态效率有下降趋势,是影响我国经济之生态效率的主要矛盾所在;第三产业生态足迹在总足迹中的比重很低(4·5%~5·4%),其生态占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华  苏维词  赵卫权  
为揭示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性,弥补水足迹单纯考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占用的缺陷,文章结合“水生态足迹”与“脱复钩”理论,从水量(用水量)和水质(污染物排放量)的综合视角,采用Tapio弹性指数评价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水平。研究表明:2002-2014年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除2011年扩张性水质型负脱钩外,其余年份为水量型或水质型强(弱)脱钩,且历年脱钩指数时间序列上波动明显,其脱钩平均值为0.138;由于贵阳市GDP增速稳定,故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取决于水量和水质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故实现贵阳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限制工业用水和污水排放量,还要节约生活用水量,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另外,相比水足迹,运用水生态足迹的视角评价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态势更具科学性、全面性,有助于丰富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脱钩评价角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斌  陈虎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计算生态足迹来分析我国2008-2013上半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状态,并得出相关结论。这预示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婧  陈国生  
湖南发展旅游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而日益突出的能源缺乏也为旅游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基础,即低排放与高利用。基于游客碳足迹分析之上,对湖南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初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牛叔文,常慧丽,刘正广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地评估自身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背景和最新研究进展;阐释了其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以西北内陆地区的甘肃省(2002年)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为0.2883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安娥  陈丽  
为定量评价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本文计算湖北省1995-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利用指标,识别其真实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社会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及其程度,并构建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足迹近16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水资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水资源压力指数近6年逐步上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从1995年的7.85元/m3显著提高至2010年的53.72元/m3,GDP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由强脱钩的优质协调向弱脱钩的初级协调转化,协调发展状态呈减弱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刚毅  刘杰  
为探索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原城市群2001~2016年水量生态足迹和水质生态足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脱钩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总体水生态足迹表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水量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超过50%;(2)地下水质生态足迹和地表水质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4∶3,2001~2010年导致地表水质生态足迹面积最大的污染物是硝态氮,2011~2016年磷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而导致地下水质生态足迹的规律较为复杂,由多种污染物交替决定;(3) 2001~2016年,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由弱脱钩的不协调和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中级协调转变,表明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4)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中原城市群在协调度上的表现优于其在脱钩指数上的表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某承  王斌  李文华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国际上一种重要的判别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量方法。本文对1949年-2008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建立一个非线性的动态预测模型,并进行长时间的模拟验证,后又分"惯性发展"和"稳步调整"两个情景对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生态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建国60年以来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在小幅波动中不断上升,同时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从1985年起中国整体上处于生态赤字期;②若按照惯性发展,则2030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3.9024hm2/cap,可持续发展形势非常严峻;③若按照"稳步调整"情景,则2030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5217h...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一萍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方法,其基本模型是通过计算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基于需求的标准法和动态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序列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以及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定行业、行动等方面的分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存在着优缺点,就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状况而言,需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关注和改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舒绍敏  
中国和印度是"金砖四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较快的共同特点,然而,两者之间又在金融发展等方面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文章从"法与金融"理论的投资者利益保护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中印两国在经济、金融和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两国不同的法律渊源及投资者保护替代机制,进而提出旨在改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雷霆  
参考韩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利用产业高级化指标评价产业结构,对中国和印度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分析劳动力转移预测未来两国的产业升级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印度的产业结构状况优于中国,具有为其经济增长贡献的更大潜力;中国拥有更大的产业升级动力,将在未来缩小与印度的差距;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相似问题,可通过广泛合作和共同研究来寻找解决之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12年生态足迹动态趋势和生态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的计量模型,以此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情况。研究发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能力得到逐步增强,但区域多样化指数不断下降; 区域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生态足迹对人均GDP 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均GDP 与生态足迹之间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从完善发展成果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忠  
考察经济发展,视角可以是多方面的。人们既可以从总量变动方面,也可以从结构演变方面,或者从不同的发展内容及其动态关联上,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进行多方位的把握。笔者认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技术进步的过程,往往和长期、有效的技术引进过程相联系;经济发展的轨迹,从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