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8)
2023(3641)
2022(3022)
2021(2869)
2020(2291)
2019(5352)
2018(5423)
2017(9399)
2016(5300)
2015(5724)
2014(5974)
2013(5696)
2012(5326)
2011(5059)
2010(5283)
2009(4884)
2008(5208)
2007(4583)
2006(4093)
2005(3814)
作者
(16335)
(13429)
(13356)
(12739)
(8636)
(6457)
(6130)
(5301)
(5142)
(4985)
(4642)
(4596)
(4341)
(4315)
(4269)
(4261)
(3933)
(3887)
(3839)
(3812)
(3413)
(3263)
(3237)
(3157)
(3144)
(3052)
(2945)
(2942)
(2828)
(2641)
学科
(22045)
经济(22023)
管理(16882)
(12091)
(11247)
企业(11247)
方法(9216)
(8524)
环境(8063)
理论(7196)
数学(6530)
数学方法(6295)
业经(5471)
生态(5432)
(5408)
中国(5377)
(5049)
(5031)
(4694)
资源(4075)
地方(3914)
(3769)
(3613)
金融(3612)
农业(3515)
(3457)
银行(3451)
经济学(3382)
(3296)
(3290)
机构
大学(80544)
学院(79633)
管理(29579)
(29494)
研究(29080)
经济(28716)
理学(25527)
理学院(25180)
管理学(24488)
管理学院(24354)
中国(22084)
科学(19229)
(18612)
(15158)
(14183)
研究所(13890)
中心(12613)
北京(12309)
(12268)
师范(12165)
(11879)
(11819)
业大(11179)
财经(11056)
(10856)
师范大学(9977)
(9951)
(9677)
农业(9123)
科学院(8940)
基金
项目(51427)
科学(40121)
研究(37384)
基金(36628)
(32317)
国家(32031)
科学基金(27261)
社会(22789)
社会科(21525)
社会科学(21518)
(19832)
基金项目(19181)
自然(17926)
自然科(17365)
自然科学(17359)
教育(17179)
(17035)
自然科学基金(17027)
编号(15087)
资助(14958)
成果(12496)
重点(12120)
(10967)
(10938)
课题(10467)
(10443)
科研(9656)
创新(9649)
大学(9500)
国家社会(9282)
期刊
(37175)
经济(37175)
研究(22388)
中国(16550)
学报(12703)
科学(11884)
管理(11818)
教育(11301)
(10914)
(9832)
大学(9361)
学学(8637)
技术(7527)
农业(7000)
资源(5489)
图书(5190)
业经(4938)
财经(4921)
(4886)
金融(4886)
经济研究(4883)
(4296)
(4042)
(4000)
统计(3982)
问题(3969)
科技(3724)
技术经济(3717)
生态(3709)
现代(3690)
共检索到120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伟文  文礼章  仝宝生  沈佐锐  高觅  
生态足迹是一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工具。介绍生态足迹的定义、思想、基本计算方法,总结其在国内外不同尺度、不同领域、不同应用层面、计算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内容与进展,评析生态足迹理论的优缺点,对生态足迹的应用进行展望,从而为有志于从事生态足迹研究的学者做出理论铺垫。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传明  
在全面采集国内外碳足迹研究文献基础上,改进共词聚类法,结合专家意见法,将其提炼为4个一级研究主题和13个二级研究主题。借助h-b指数法梳理研究文献,系统解析研究冷热点。进而依照研究主题进行文献归类综述,从碳足迹概念内涵研究、碳足迹计算方法和碳足迹研究尺度等方面分析现有研究问题,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阳秋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之一,生态审计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将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运用归纳整理法和内容分析法,首先界定了生态审计的内涵;其次对生态审计的目标、主体、客体与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报告等一系列理论进行了探讨;再次对生态审计的实践现状进行探索;最后结合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规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生态审计未来研究与发展创新性地提出构建生态审计理论体系、制定生态审计准则指南、推动生态审计实施进展、培养生态审计专业人才等建议。通过开展生态审计理论相关研究,可以明晰国内外关于生态审计理论研究前沿及其发展趋势,促进生态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统一,推动绿色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田泽  霍正刚  
当前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日显重要。全面分析水足迹情况,是通过虚拟水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从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对象、定量研究方法、内容等多角度比较国内外研究,总结关于我国水足迹研究的不足。包括对南方或经济尚不发达地区的研究不足;缺乏较大范围内进行较小空间尺度的分析及科学的时间维度划分,且对区域的分析无统一口径;有关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研究较少;缺乏适合我国实情的先进定量研究方法;关于虚拟水流动、水足迹时空差异、"灰水"的研究以及相关评价分析方面均有待完善。在关于我国水足迹的进一步研究中,要加强对南方及落后区域、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水足迹研究;科学借鉴国外先进的分析方法并予以创新;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素波  王耀东  耿晓媛  
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生态补偿修复自然生态创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文章从生态文明绿色和谐发展观角度出发,基于历史计量研究与层级划分的方法从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生态补偿意愿、生态补偿应用4个角度对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机制结构不完备,虽有专家学者构建出系统的生态补偿体系,但大多是就"生态补偿"谈"生态补偿",缺乏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具体深入研究;(2)生态补偿标准在制定时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且缺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3)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一旦市场补偿机制发生失灵状况,会使政府承担巨大的生态补偿资金压力。因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4点政策启示;(1)构建结构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补偿各相关主体的互动机制研究;(2)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标准,并根据时期、地域与环境不同而适时调整;(3)扩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交易费用对生态补偿项目效果的影响;(4)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不断提高生态补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该研究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春梅  
2015年8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7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演讲嘉宾认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别较大,产业转型处于初级阶段,低碳能源转型面临严峻挑战。应当通过发展绿色投资、产业转型、节能改造、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大力推广低碳能源等措施,推进环境健康、有活力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守美  
认为国外学者在对知识生态的兴起、特点、实施障碍和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与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并在将理论成果应用于企业组织、政府部门、教育领域和Web3.0环境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国知识生态研究可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形成知识生态理论体系,指导知识生态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璇  倪晋仁  毛小苓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 ,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生态足迹提出于 2 0世纪 90年代 ,是一种新颖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 ,它计算简明 ,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迄今为止 ,人们已在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并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  
随着生态足迹模型的不断完善,其应用案例大量出现。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生态经济等领域所得到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态足迹模型在应用过程所得到的修正,如采用投入产出分析以完善计算方法,采用地方生产力指标体系以体现区域特征,补充丰富土地划分类型,通过长时间序列研究以弥补原模型的静态缺点,并配合其他可持续发展指标以辅助相关政策制定等。文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今后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逸颖  董会娟  田旭  余艳红  陈异晖  耿涌  钟绍卓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国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面临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污染等诸多问题。水足迹从消费视角研究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淡水资源的占用情况,从而为制定适宜的虚拟水战略和减缓区域水资源压力提供政策建议。中国水足迹研究开展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果,为指导未来研究开展,有必要梳理水足迹的概念内涵,其次介绍水足迹计算方法,然后分别从不同时空尺度的水足迹研究、驱动力分析、可持续评价及其他相关应用等方面整理了中国水足迹研究的进展,总结热点区域和当前问题,最后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英  
近些年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兴起,碳足迹测算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在环境影响与管理领域的新研究视角。酒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对其碳足迹进行测评研究,分析其碳排放的整个过程,将为探索酒店业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酒店碳足迹相关研究进行了资料整合,重点介绍了酒店碳足迹的定义、测算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其中测算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评价(LCA)法、投入产出(I-O)法以及混合生命周期分析法,并根据测算方法对相关应用案例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后,针对当前酒店碳足迹测评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边界、研究视角、测算方法、模型构建等四个方面存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涌  董会娟  郗凤明  刘竹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本文从碳足迹的起源和各种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碳足迹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足迹的各种分类。本文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计算方法和碳足迹计算器等四大类,并总结和比较了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四个主要的碳足迹评估标准:英国的PAS2050:2008标准、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林  傅晓华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其生态安全是指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量化研究的手段,对于研究全球或一个较大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可行性思路。但是,我们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而具体到生态安全时,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长株潭生态安全研究与评价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这能更真实地反映长株潭的生态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论文系统地解析了生态足迹概念,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账户框架建立的假设条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最近的国际研究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生态足迹计算中容易引起误解和疏忽的两个问题:化石能源用地的处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在此基础上,从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中化石能源的处理和“利息”的处理两个角度评价了生态足迹方法的局限性。同时从贸易的处理缺乏可持续性基础,忽视国家和区域尺度上空间地理情况的差异,忽视人类社会对自然资产“利息”流的积累和储存,忽视自然资产存量的状况四个角度,分析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尺度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将生态足迹分析还原到IPAT等式,并从热力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解...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淼  周应祺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生态足迹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热点。成分法作为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中应用于微观单位的一种算法,能够较为简便形象地估算微观单位对各种资源的消耗程度,为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对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分类方法、计算方法和优势缺陷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利用成分法进行生态足迹分析尚需根据国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我国应用生态足迹的成分法分析模型的主要困难是数据的收集和均衡因子的取得,但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需求,成分法分析模型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