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7)
- 2023(11876)
- 2022(10285)
- 2021(9446)
- 2020(7987)
- 2019(18810)
- 2018(18816)
- 2017(36023)
- 2016(19809)
- 2015(22634)
- 2014(22999)
- 2013(22804)
- 2012(21492)
- 2011(19708)
- 2010(20490)
- 2009(18983)
- 2008(18886)
- 2007(17266)
- 2006(15241)
- 2005(13878)
- 学科
- 济(91967)
- 经济(91886)
- 管理(53236)
- 业(51656)
- 企(39895)
- 企业(39895)
- 方法(39447)
- 数学(35011)
- 数学方法(34418)
- 中国(25907)
- 农(25872)
- 地方(24431)
- 业经(19437)
- 学(18954)
- 财(18443)
- 农业(17437)
- 环境(16567)
- 贸(16124)
- 贸易(16111)
- 易(15532)
- 制(14837)
- 银(14310)
- 银行(14279)
- 和(14137)
- 融(14125)
- 金融(14123)
- 理论(14070)
- 行(13779)
- 发(13502)
- 地方经济(13363)
- 机构
- 学院(292293)
- 大学(288123)
- 济(118749)
- 经济(116068)
- 管理(109257)
- 研究(102859)
- 理学(93041)
- 理学院(91924)
- 管理学(89908)
- 管理学院(89386)
- 中国(77859)
- 科学(65578)
- 京(62905)
- 所(54180)
- 农(53594)
- 财(52762)
- 研究所(49140)
- 中心(47172)
- 江(46045)
- 业大(45301)
- 农业(41920)
- 财经(41273)
- 北京(40453)
- 范(40197)
- 师范(39779)
- 州(37201)
- 经(37118)
- 院(36729)
- 经济学(35631)
- 技术(32938)
- 基金
- 项目(189175)
- 科学(147342)
- 研究(137281)
- 基金(133247)
- 家(116634)
- 国家(115665)
- 科学基金(97951)
- 社会(84468)
- 社会科(80037)
- 社会科学(80009)
- 省(77364)
- 基金项目(69987)
- 划(64502)
- 教育(63785)
- 自然(63430)
- 自然科(61855)
- 自然科学(61840)
- 自然科学基金(60664)
- 编号(56926)
- 资助(56013)
- 成果(46220)
- 发(45983)
- 重点(43577)
- 课题(40668)
- 部(40639)
- 创(39243)
- 创新(36679)
- 发展(36481)
- 科研(36004)
- 展(35863)
- 期刊
- 济(137234)
- 经济(137234)
- 研究(84301)
- 中国(62226)
- 农(49512)
- 学报(46079)
- 科学(42684)
- 财(39978)
- 管理(39687)
- 教育(35180)
- 大学(34146)
- 农业(33702)
- 学学(32105)
- 技术(28125)
- 融(27515)
- 金融(27515)
- 业经(24362)
- 经济研究(21706)
- 财经(19714)
- 业(18767)
- 问题(18108)
- 经(16922)
- 统计(16851)
- 技术经济(15644)
- 策(15341)
- 资源(14864)
- 商业(14330)
- 决策(13962)
- 图书(13940)
- 版(13929)
共检索到444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云平 别雪艳
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被众多研究者和一些国际机构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但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时,测度结果有时是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的。因此,学术界对该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一些研究认为:生态足迹模型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区域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区域生态超载,但全球生态赤字可以指示全球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造成的。本文将生态足迹模型具有的测度功能分别与测度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应具备的功能进行比较,得出: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区域尺度上,生态足迹模型不仅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也不能作为生态可持续性的测度方法,当然,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不仅存在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的缺陷,同时还存在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这个结论进一步推进了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正确运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祯燕 吕光辉 贡璐 安尼瓦尔·阿木提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里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1988~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1988~2005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显著上升,从1995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S显示,1996年后新疆的资源利用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新疆 动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斌 陈虎
本文基于能值分析的方法计算生态足迹来分析我国2008-2013上半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状态,并得出相关结论。这预示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能值足迹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元相虎 李华 陈彬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1997年开始小幅度下降。本文对中国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表明若要改变长期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就要降低人口数量,改变资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胜帮 刘江宜 张婧婧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明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洁 李忠德 杨萍 季明川 李明辉
生态足迹是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生态足迹模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标尺,主要反映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强度。研究采取宏观形势分析与微观数理模型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生态足迹模型为评价手段,通过对2000~2013年山东省农业资源开发强度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山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3.662 2hm2/人增至2013年的7.709 4hm2/人,而2013年生态赤字率更是高达1709%的结论,在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先 谢屹 常菁菁 牟格格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江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伟 韦苇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可持续发展状况。比较陕西省1999—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生态赤字,说明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草场)和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达到7.856%,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高达15.77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过度耗用;近10年陕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增强的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2010年已超出其发展潜力,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发展持续性出现矛盾,生态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生态足迹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因其直观、简便和容易被人理解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研究了模型的假设条件存在的缺陷,指出了模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假设条件 缺陷 偏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一萍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方法,其基本模型是通过计算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基于需求的标准法和动态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序列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以及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定行业、行动等方面的分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存在着优缺点,就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状况而言,需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关注和改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开亚 叶文振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一种新方法 ,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的程度。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以安徽省合肥市的统计数据 ,计算分析了该地区2 0 0 1年的生态足迹 ,并讨论了其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合肥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文亮 李文龙 朱亚莉 蔡栋 余翠 许静 魏巍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其方法和数据优于普遍采用的全球标准。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地分析了2005–2014年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发展能力指数,分析了青海省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海省区域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小于0且不断下降。2)青海省不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市区及其周边的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由北向东的带状分布。3)结合能值生态足迹和多因子耦合分析表明,虽然青海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发展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主要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水土流失、生态功能恶化、地区承载力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亿勤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6年浙江省人均本地生态足迹2.763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437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2.325 9 hm2;(2)1991~2006年浙江省的本地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环境生态的不可持续性;(3)2005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本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浙江全省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从1991年的2.078上升到2006年的5.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