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7)
- 2023(13146)
- 2022(11256)
- 2021(10448)
- 2020(9048)
- 2019(20524)
- 2018(20052)
- 2017(38978)
- 2016(21279)
- 2015(23581)
- 2014(23264)
- 2013(23158)
- 2012(21367)
- 2011(19418)
- 2010(19635)
- 2009(18533)
- 2008(18751)
- 2007(17197)
- 2006(15168)
- 2005(13391)
- 学科
- 济(89622)
- 经济(89490)
- 业(64244)
- 管理(57977)
- 农(48367)
- 企(42400)
- 企业(42400)
- 方法(37547)
- 数学(32527)
- 数学方法(32229)
- 农业(32056)
- 业经(22753)
- 财(22621)
- 中国(21301)
- 学(19256)
- 制(18621)
- 地方(18489)
- 贸(17224)
- 贸易(17220)
- 易(16771)
- 环境(15882)
- 银(13781)
- 银行(13724)
- 务(13427)
- 财务(13403)
- 财务管理(13362)
- 发(13158)
- 行(13064)
- 融(12910)
- 金融(12908)
- 机构
- 学院(310286)
- 大学(305986)
- 济(125222)
- 经济(122627)
- 管理(117407)
- 研究(105897)
- 理学(101799)
- 理学院(100610)
- 管理学(98863)
- 管理学院(98296)
- 中国(81522)
- 农(78288)
- 科学(69557)
- 京(63861)
- 农业(60986)
- 业大(56874)
- 财(56143)
- 所(55586)
- 研究所(50828)
- 中心(50378)
- 江(47354)
- 财经(44553)
- 范(40472)
- 经(40393)
- 师范(39964)
- 北京(39669)
- 农业大学(38354)
- 州(37295)
- 经济学(37270)
- 院(36865)
- 基金
- 项目(210422)
- 科学(163644)
- 基金(152477)
- 研究(147818)
- 家(135942)
- 国家(134733)
- 科学基金(113271)
- 社会(94543)
- 社会科(89233)
- 社会科学(89203)
- 省(84166)
- 基金项目(82485)
- 自然(74474)
- 自然科(72607)
- 自然科学(72578)
- 自然科学基金(71293)
- 划(70061)
- 教育(64808)
- 资助(60732)
- 编号(59405)
- 重点(47471)
- 发(46736)
- 成果(46493)
- 部(45570)
- 创(43438)
- 农(41632)
- 科研(41102)
- 创新(40640)
- 计划(40397)
- 课题(39896)
- 期刊
- 济(143174)
- 经济(143174)
- 研究(81250)
- 农(78080)
- 中国(58008)
- 学报(56968)
- 农业(52432)
- 科学(50661)
- 财(42932)
- 大学(41970)
- 学学(40415)
- 管理(35356)
- 融(30247)
- 金融(30247)
- 业经(29993)
- 业(26311)
- 教育(22573)
- 技术(22493)
- 财经(21150)
- 问题(20502)
- 经济研究(20283)
- 版(18658)
- 经(18040)
- 资源(16025)
- 业大(15781)
- 农村(15050)
- 村(15050)
- 技术经济(15041)
- 世界(14860)
- 农业经济(14674)
共检索到450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励 魏秀蓉 普片
农户旅游影响感知对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扶贫轨道交通建设沿线生态走廊带重点镇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影响感知评价及旅游发展的支持态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旅游影响感知获益与成本是显著影响农户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键因素。农户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最为关注,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下降,而对社会文化感知成本高,其中女性群体和未参与旅游业的农户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相对较低。本文认为通过增强农户环境感知获益,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感知获益,推动旅游经营参与度等措施可综合提升生态走廊带农户的旅游发展支持度。
关键词:
旅游影响感知 旅游支持 生态走廊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硕 甘慧敏 郑杰 温亚利
[目的]通过探究农户对国家公园试点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认知、态度、参与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从主观意识层面提升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支持度和参与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提出农户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本/收益感知、满意度、参与行为、支持行为等5个潜变量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同时探究各个观察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农户对于生态旅游呈支持态度,其收益感知高于成本感知,对未来发展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于现状满意度,参与方式主要是参加相关部门或旅游景区组织的管理培训和市场推广活动;农户生态旅游收益感知、满意度及参与行为与其支持行为正向相关,成本负面感知与支持行为负向相关。[结论]农户的支持和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提升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和支持度,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户利益诉求,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宣传,从而激发农户对生态旅游的正面认知和态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昕
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耦合角度加以分析,通过田野调查法和熵值法等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社会、生态、经济三大系统出发,分析生态旅游发展中对农户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子,以此更好地进行生计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该研究区域而言尚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农户可以更为直接地参与其中,说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冲击力度。(2)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多样,其中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影响显著。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中,风险变化更胜于其收入提升机遇,表明其系统脆弱性增强,而这正是与农户社会资本欠缺、对乡村旅游机遇的认知不充分有关。结论: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农户生计脆弱性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影响既有外生冲击力的驱动,同时还与农户自身的社会和认知等资本有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守明 聂铭 朱永杰
基于2016年7月~8月在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的432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前后,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和未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在收入方面发生变化的差异。从基本回归结果看,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人均总收入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均财产性收入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加,但是与是否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无关;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人均经营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增加了控制变量后,结果显示,农户的读书时间、家庭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时间正向影响农户的人均总收入,家庭人口数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有负向影响;家庭人口数、耕地面积和参与时间对人均财产性收入有正向影响;参与时间会正向影响人均工资性收入,家庭人口数对人均工资性收入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农户收入 DID模型 国家公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守明 聂铭 朱永杰
基于2016年7月8月在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的432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前后,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和未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在收入方面发生变化的差异。从基本回归结果看,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人均总收入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均财产性收入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加,但是与是否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无关;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人均经营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增加了控制变量后,结果显示,农户的读书时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农户收入 DID模型 国家公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赵美风 葛全胜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5.15∶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0.48∶53.22。在能源最终...
关键词:
六盘山 乡村旅游 能源消费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锋 宁攸凉 赵荣
我国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口众多,与贫困地区在空间上高度重合,森林旅游不仅能够鼓励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也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因此,森林旅游常被用作缓解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手段。文章以云南省高黎贡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户收入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森林旅游对社区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研究显示:(1)参与森林旅游经营农户的人均收入高于非参与森林旅游经营农户的人均收入;(2)而经营农户的非旅游收入与非经营农户人均收入没有显著性差异;(3)经营农户的旅游收入高于非旅游收入,森林旅游带来的收入已经成为其家庭的主要收入。最后,为更好地发展森林旅游,促进社区农户生计与保护区管理协调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林洪 张超 胡德斌 曹建军
生态保护后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获益方应给予生态保护区的损失以补偿。获益方分别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水质质量等级提高、泥沙含量减少、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保持、水源得到良好的涵养等诸多益处,以获益方因生态保护获得的成本节约和收入增加作为生态保护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为依据,计算了生态移民应获得的补偿。其计算方法和思路可以作为生态保护补偿的依据,也可以作为生态破坏赔偿的依据。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补偿 获益方 计算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林洪 张超 胡德斌 曹建军
生态保护后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获益方应给予生态保护区的损失以补偿。获益方分别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水质质量等级提高、泥沙含量减少、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保持、水源得到良好的涵养等诸多益处,以获益方因生态保护获得的成本节约和收入增加作为生态保护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为依据,计算了生态移民应获得的补偿。其计算方法和思路可以作为生态保护补偿的依据,也可以作为生态破坏赔偿的依据。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补偿 获益方 计算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段伟 赵正 马奔 温亚利
了解保护区周边农户对生态保护收益和损失的感知有助于保护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利用在陕西、湖南和江西调研的922份有效农户数据,分析保护区周边农户对保护收益及损失的感知。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保护带来的最主要的收益因素为居住环境改善、生态旅游增加收入和当地知名度增加,野生动物致害是在三个研究区域均发生次数最多的损失因素;2多数的当地居民对保护持有积极的态度(65.5%),农户在保护区获得收益与其保护态度呈正相关,从生态旅游、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多生态补偿中获益的农户,其保护态度更积极;而承受生态保护的损失则与其保护态度呈负相关,木材采伐受到限制和发生野生动物致害的农户,其保护态度更消极;3承受保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毕兴 张林 粟海军 张明明
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模型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以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梵净山保护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优化和发展空间;1986—2016年,生态旅游发展对缓解梵净山保护区农户传统生计和生态保护矛盾发挥了积极影响;梵净山保护区与地区政府的政策措施对提升农户生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发展保护区生态旅游提出应充分考虑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发展的差异等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洪燕真 洪流浩 戴永务
以福建省152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栽植户239个油茶地块2007-2009年和造林年的实际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对不同经营规模以及不同经营目的的油茶造林成本构成、投入产出差异及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用净现值法分析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竞争性树种的比较收益。结果得出:现有经营水平下,油茶经营规模效益明显;以销售为目的的油茶地块经济效益高于自用为目的的地块,茶油自用效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济效益;油茶比较收益较低,农户经营决策经济理性。表5参1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高军 赵现红
旅游气候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文献大都围绕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旅游适宜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内容,而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从游客实际感知角度研究旅游气候对于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的还没有。本文以"春城"昆明市为例,以对昆明市的入境游客进行调研的一手数据资料为基础,评价分析了不同群体入境游客对昆明旅游气候的感知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旅游气候 旅游决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佳 杨新军 王子侨 张立新
脆弱性及其评估框架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及其脆弱性相关理论,探索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秦岭山区乡村人地关系的测度与解释。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参与式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在农户生计分类的基础上,测度以农户为基础的局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度,厘清不同类型农户和景区脆弱性的影响机理。以农户适应性为切入点,提出实践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以旅游生计和综合生计型为主的农户较传统生计型(务工/农)农户脆弱性降低。局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晶晶 吴希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