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6)
- 2023(11196)
- 2022(8798)
- 2021(7697)
- 2020(6355)
- 2019(14017)
- 2018(14112)
- 2017(26275)
- 2016(14428)
- 2015(16516)
- 2014(16746)
- 2013(16501)
- 2012(15617)
- 2011(14447)
- 2010(14922)
- 2009(14228)
- 2008(14115)
- 2007(13049)
- 2006(12348)
- 2005(11474)
- 学科
- 济(81583)
- 经济(81506)
- 管理(42798)
- 业(33283)
- 企(26792)
- 企业(26792)
- 方法(25734)
- 数学(21468)
- 数学方法(21063)
- 地方(20861)
- 中国(20695)
- 学(20446)
- 农(17497)
- 业经(16693)
- 环境(14717)
- 地方经济(13527)
- 财(13271)
- 制(12684)
- 和(12473)
- 发(12247)
- 农业(12106)
- 理论(11519)
- 资源(11042)
- 融(10610)
- 金融(10610)
- 银(10156)
- 银行(10119)
- 体(9858)
- 划(9850)
- 行(9688)
- 机构
- 大学(226187)
- 学院(223660)
- 济(94683)
- 经济(92551)
- 研究(87182)
- 管理(76755)
- 中国(66132)
- 理学(64141)
- 理学院(63266)
- 管理学(61667)
- 管理学院(61295)
- 科学(56465)
- 京(50638)
- 所(46786)
- 研究所(42370)
- 财(42040)
- 农(41886)
- 中心(38553)
- 江(36815)
- 业大(33991)
- 农业(32811)
- 北京(32756)
- 财经(32655)
- 范(31816)
- 师范(31413)
- 院(31319)
- 经济学(30153)
- 经(29356)
- 州(28874)
- 省(28197)
- 基金
- 项目(142510)
- 科学(110399)
- 基金(102228)
- 研究(99468)
- 家(92017)
- 国家(91316)
- 科学基金(75872)
- 社会(63520)
- 社会科(60063)
- 社会科学(60042)
- 省(55137)
- 基金项目(52148)
- 自然(49060)
- 自然科(47708)
- 自然科学(47688)
- 划(46914)
- 自然科学基金(46794)
- 教育(44100)
- 资助(43074)
- 编号(38670)
- 重点(33401)
- 发(32792)
- 成果(32701)
- 部(30229)
- 课题(28070)
- 创(27613)
- 国家社会(27248)
- 科研(26885)
- 计划(26844)
- 创新(26084)
共检索到362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嵩龄
本文研究了在生态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计量中与概念和方法的规范化有关的问题。它们依次是:生态资源的多价值性及价值概念系统;用于生态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计量的两种计算结构;在资源价值型计算结构中生态资源破坏量和资源的单位功能价值的确定;在核算型计算结构中生态资源破坏对灾变的影响权的确定,以及生态破坏诱发的灾害对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冲击性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琳 许月明 刘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琳 杨同利 张明杰 许月明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资源经济学家和数量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从土地经济学的角度建立了一套计算耕地损失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 ,包括耕地的质量性损失、数量性损失和价值性损失 ,计入了耕地减损引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 ,将耕地的多价值性得以在经济学上表述。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社会经济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嵩龄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五、90年代中国环经损失的再评估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本文评论的六项研究各有其优缺点。现举其大端,列于表9。利用这些已经完成的研究,特别是金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嵩龄
中国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它的意义、方法、成果及研究建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徐嵩龄一、引言环境破坏,从人地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废弃物排放引起的污染问题,即所谓“污染破坏”;一类是人类对自然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爱军 李宁 史培军 郭海峰 赵晗萍 尹新怀
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是衡量现代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应用非正常投入产出模型对灾害过程中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破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对经济系统其他产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影响依据相互关联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别,造成总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多亿元。因此,极端天气事件风险分析和应急管理应该把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纳入其中。非正常投入产出模型为经济系统脆弱性分析以及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薏红
环境、资源的经济计量是当代环境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1995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后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即以此为主题。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林业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环境保护局等属下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自然资源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科技导报》、《人民画报》的编辑、记者也出席了研讨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善伦,尹民,孙希华
介绍了山东省水土流失现状 ,分析其危害 ,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和生态价值损失的计算方法 ,建立经济损失计算模型 ,提出水土流失生态—经济面积边际损失比的概念 ,计算山东省县域边际损失比 ,并对其进行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宝先
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是项目建设前环境评估的关键一项,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给出了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对环境的物理伤害、生态链的破坏、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活习性的改变;根据评审专家的经验和语言表达习惯,采用区间型语言术语作为评价标度,提出一种综合大多数专家意见的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方法,丰富了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实证显示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宝先
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是项目建设前环境评估的关键一项,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给出了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对环境的物理伤害、生态链的破坏、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活习性的改变;根据评审专家的经验和语言表达习惯,采用区间型语言术语作为评价标度,提出一种综合大多数专家意见的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方法,丰富了环境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实证显示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吉东 李宁 温玉婷 胡爱军 崔维佳 张鹏
灾害的损失受灾前经济发展水平、灾种差异、灾后恢复重建策略、灾害管理水平和灾害保险体系完善程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加上基础数据精度、获取难度和校验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而已有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存在不足:首先,评估对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时空维界定模糊;其次,评估模型假设太多往往偏离灾后实际经济状况;最后,模型对灾害扰动的动态影响机制考虑不足,往往忽视灾后经济系统的弹性和部门生产容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在进行灾害损失评估时应注意灾害对经济影响的动态机理,结合不同灾害类型对经济影响的特点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设置相关参数,使模型更切合实际,从而更合理有效的评估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瑞 胡留所 L·G·Melnyk
本文分析陕北资源富集区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现状,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CVM法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程度进行货币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94亿元;环境污染损失占据主要份额,生态破坏损失在2004年后开始逐渐降低,虽然生态环境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值仍偏高;区域工业污染严重,生活和养殖等分布式污染逐渐上升,使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较大压力,区域经济运行质量亟待提高。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资源富集区 经济损失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国霞 石敏俊 李玫
绿色国民核算体系弥补了现有核算体系不足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如何对生态环境进行经济核算是实现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区)水土流失损失进行经济计量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水土流失空间差异显著,呈西强东弱,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布格局。(2)水土流失损失最多的五个省份是贵州、四川、云南、陕西、湖北,损失最少的五个省份是新疆、北京、海南、西藏、江苏。(3)我国水土流失损失约占全国GDP的1.45%,东部、中部、西部分别为0.35%、1.5%、4.6%,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损失大于东部地区。(4)贵州的真实储蓄为负值,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真...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经济损失 空间格局 绿色核算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丁小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