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6)
- 2023(18021)
- 2022(14936)
- 2021(13769)
- 2020(11483)
- 2019(25974)
- 2018(25848)
- 2017(49502)
- 2016(26847)
- 2015(30136)
- 2014(30129)
- 2013(29960)
- 2012(27056)
- 2011(24306)
- 2010(24430)
- 2009(22795)
- 2008(22678)
- 2007(20465)
- 2006(18382)
- 2005(16319)
- 学科
- 济(115575)
- 经济(115432)
- 业(103818)
- 管理(86614)
- 企(83752)
- 企业(83752)
- 农(51009)
- 方法(47861)
- 数学(37824)
- 数学方法(37433)
- 业经(36637)
- 农业(34676)
- 财(31097)
- 中国(30172)
- 地方(25200)
- 学(22266)
- 技术(21884)
- 制(21821)
- 务(21689)
- 财务(21616)
- 财务管理(21592)
- 和(21349)
- 企业财务(20446)
- 理论(20298)
- 环境(19744)
- 贸(18956)
- 贸易(18943)
- 划(18786)
- 易(18378)
- 策(18139)
- 机构
- 学院(390866)
- 大学(384332)
- 济(159099)
- 管理(158800)
- 经济(155816)
- 理学(136827)
- 理学院(135436)
- 管理学(133342)
- 管理学院(132640)
- 研究(128623)
- 中国(98378)
- 京(82369)
- 科学(80405)
- 农(76237)
- 财(70006)
- 所(64480)
- 业大(62314)
- 江(59389)
- 中心(58980)
- 研究所(58643)
- 农业(58325)
- 财经(56053)
- 北京(51629)
- 经(50878)
- 范(49928)
- 师范(49515)
- 州(47824)
- 院(46512)
- 经济学(46277)
- 经济管理(43246)
- 基金
- 项目(265406)
- 科学(209430)
- 研究(196425)
- 基金(191877)
- 家(166533)
- 国家(165008)
- 科学基金(142662)
- 社会(125113)
- 社会科(118278)
- 社会科学(118247)
- 省(105746)
- 基金项目(102502)
- 自然(91490)
- 自然科(89154)
- 自然科学(89132)
- 自然科学基金(87535)
- 教育(86933)
- 划(86559)
- 编号(81305)
- 资助(76905)
- 成果(64088)
- 重点(58845)
- 发(58822)
- 部(57470)
- 创(56632)
- 课题(54534)
- 创新(52302)
- 国家社会(51420)
- 业(49702)
- 科研(49582)
- 期刊
- 济(185261)
- 经济(185261)
- 研究(110223)
- 农(75066)
- 中国(75050)
- 学报(60586)
- 管理(59602)
- 科学(57660)
- 财(53720)
- 农业(50930)
- 大学(46196)
- 学学(43825)
- 教育(37512)
- 业经(36642)
- 技术(34392)
- 融(33914)
- 金融(33914)
- 财经(26763)
- 业(26751)
- 经济研究(26622)
- 问题(25278)
- 经(23032)
- 技术经济(20849)
- 资源(19857)
- 科技(19619)
- 版(19500)
- 现代(19151)
- 图书(19035)
- 商业(18140)
- 理论(17498)
共检索到576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振颐
我国存在许多生态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贫困地区,如何有效利用富足的生态资源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对于该地区的反贫困意义重大。在分析了生态扶贫与农业产业化扶贫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得出了生态资源富足区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化耦合扶贫的理论,并构建了耦合模型,最后通过模型分析提出了分阶段、有重点的扶贫才能取得扶贫最佳效果的观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建宇
以山西省为例,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方法,从收入、机会和能力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评价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得出的主要结论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参与农户在收入、机会、能力三方面有积极影响,对扶贫有一定的作用。影响程度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时间、耕地数量、劳动力比例、与企业合作关系紧密程度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扶贫效果 山西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荀关玉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调查,认为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各县(市、区)依托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高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为实现乌蒙山片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发现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总值比重高、农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片区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绩效,确保2020年实现完全脱贫,形成具有片区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等举措,以期丰富和发展扶贫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荀关玉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调查,认为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各县(市、区)依托区域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初步形成了高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贫困人口迅速减少、为实现乌蒙山片区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发现云南省乌蒙山片区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总值比重高、农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力度、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片区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明越 柴智慧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扶贫与生态扶贫协调发展关系和路径进行分析,旨在对绿色发展背景下内蒙古农牧区可持续脱贫提供合理的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构建产业化扶贫与生态扶贫的耦合关系模型,从时间维度探讨两者耦合发展机理,并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扶贫成效的重要指标,综合分析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扶贫与生态扶贫协调发展路径。[结果]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扶贫与生态扶贫协调发展关系存在反向耦合和正向耦合两个阶段,在反向耦合阶段,脱贫和解决温饱是主要目标,产业化扶贫效益强于生态扶贫效益。在正向耦合阶段,农牧民的持续增收和阻遏返贫是主要目标,政策调整逐渐过度到生态扶贫开发阶段。[结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扶贫与生态扶贫有机协调单靠贫困主体无法实现,充分发挥政府扶贫资金的作用,合理分配生态扶贫与其他扶贫模式的资金比例,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防止贫困人口边缘化现象发生的关键;内蒙古农牧区的扶贫工作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生态扶贫作为新时代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其与产业化扶贫的协调发展契合了消除贫困与保障生态安全的双重目标,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钟小东
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适用于该区域二者耦合关系分析的耦合度模型,对海南省2013~2017年的生态旅游和精准扶贫多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近年来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及发展趋势,并结合二者的权重值和耦合评价值的变化趋势对其未来耦合关系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1)海南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于2013~2017年间基本呈上升趋势,受政策推动力影响及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变化态势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程度。(2)海南省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度于2013~2017年间,经历了勉强协调到严重失调、再到基本协调,协调作用总体由弱变强,发展态势良好,但整体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国光
把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中央党校财政部第25期干修班第3组云南省面积39.4万平方公里,4000万人口;少数民族25个,占全省总人口的1/3强;全省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呈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占94%,平地只占6...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洪国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扶贫的力度,意在借助金融工具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此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唯有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转型、调整资金的引导方向、建设和完善农业配套产业链、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耦合,在加快脱贫速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
金融扶贫 农业经济发展 动态耦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斌 王婷
文章提出"生态使命性贫困"和"生态使命贫困地区"两个概念。基于系统工程视角,对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辨析,从目标、内涵、功能三个方面对二者的耦合机制进行探讨,建立了生态使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理论框架。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使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关系。结果表明:制约该类地区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是生态保护系统相较于精准扶贫系统的优先隶属地位引起的区域资源倾斜;贵州省两个系统之间当前处于较好的耦合协调状态,并有向优质耦合协调等级升级的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蓉 王志凌
我国的产业化扶贫是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模式。十几年来,我国产业化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把扶贫产业化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探索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造血型"产业化扶贫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产业化扶贫与生态工业园区的协同作用,结合各地实践分析了扶贫产业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扶贫产业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北桦 詹玲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农业是贫困地区的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是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重要来源。文章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要树立精准理念、选准特色产业、培育新型主体、完善利益机制、编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险支持,确保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精准受益,如期实现脱贫。
关键词:
农业 产业扶贫 精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伟 翟琴
解读精准扶贫的内涵和分析乡村生态旅游的效应,可以发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在时间、空间、主(客)体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耦合机理。因而可以从精准识别生态旅游扶贫对象,精准规划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发力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精准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建立乡村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联动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丹萌 陈洁
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接近,深度贫困地区的稳步脱贫是目前中国扶贫面临的关键任务,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农业产业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当地自然条件和特点,主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农业"的扶贫模式、农业生态扶贫模式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5种扶贫模式。但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受限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和场效性,应进一步构建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相融合的综合发展机制,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内在动力,加强市场和政府的外在支撑力量,盘活产业扶贫多元带动机制,敦实产业扶贫公共政策支撑保障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怀瑞 田思钰 邓国胜
以分配正义为方法论策略,从风险分配正义和能力正义两个进路分别探讨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对贫困户贫困风险的消除和转移作用及对其可行能力的提升作用,并采用准实验法对比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种作用上的区别,最终将二者进行了理论意义上的统一,建构出"风险-能力耦合"策略框架。这一框架在避免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风险转移-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方面作用显著。在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风险-能力耦合"的扶贫将成为解决这一痛点和难点的有效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丽 彭怀雪
“后扶贫时代”,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为治理相对贫困、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以“全周期管理”视角揭示二者耦合机理后发现: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是在行政力量推动和系统需求的双向驱动下,借助非遗产业得以实现的。参与主体退出、资源支持中断、利益协调失败等会影响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相对成熟的非遗产业项目、推动地方政府由“划桨人”向“掌舵人”的角色转变、建立多元主体需求导向下的激励机制、强化利益协调机制等有助于推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项目的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