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1)
2023(9980)
2022(8135)
2021(7626)
2020(6320)
2019(14406)
2018(14542)
2017(27919)
2016(14906)
2015(16938)
2014(16852)
2013(16159)
2012(14665)
2011(13194)
2010(13780)
2009(12859)
2008(12600)
2007(11649)
2006(10207)
2005(9181)
作者
(41489)
(34629)
(34455)
(32923)
(21935)
(16494)
(15523)
(13180)
(12981)
(12456)
(11792)
(11773)
(11251)
(10956)
(10747)
(10732)
(10210)
(10020)
(9912)
(9906)
(8639)
(8395)
(8389)
(7896)
(7745)
(7744)
(7738)
(7737)
(6940)
(6638)
学科
(60028)
经济(59948)
管理(48453)
(40133)
(34425)
企业(34425)
方法(24542)
数学(21436)
数学方法(20903)
(17070)
中国(16089)
(16003)
(15602)
业经(14518)
环境(13134)
(11923)
地方(11587)
(11318)
理论(10882)
农业(10650)
(10200)
(9937)
银行(9926)
(9601)
(9517)
贸易(9508)
(9500)
(9478)
金融(9475)
(9236)
机构
学院(208815)
大学(205959)
(82205)
经济(80234)
管理(80136)
理学(68185)
研究(67974)
理学院(67477)
管理学(66011)
管理学院(65635)
中国(52245)
(43821)
(40607)
科学(40156)
(33179)
(32937)
中心(31754)
财经(30995)
(30801)
研究所(29428)
业大(29235)
(27880)
北京(27682)
(27196)
师范(26961)
(26268)
(25534)
经济学(24472)
农业(23339)
技术(23282)
基金
项目(138001)
科学(109184)
研究(104498)
基金(98464)
(84805)
国家(84132)
科学基金(73037)
社会(65784)
社会科(62288)
社会科学(62273)
(55729)
基金项目(51467)
教育(49576)
自然(46376)
(46006)
自然科(45210)
自然科学(45202)
自然科学基金(44348)
编号(43550)
资助(40335)
成果(35580)
重点(31694)
课题(31274)
(30670)
(30194)
(29379)
(29239)
创新(27418)
国家社会(26681)
教育部(26250)
期刊
(97762)
经济(97762)
研究(61061)
中国(47523)
(32241)
管理(31494)
(29501)
教育(28708)
学报(28389)
科学(27488)
大学(23028)
学学(21337)
技术(21155)
农业(19965)
(19691)
金融(19691)
业经(17080)
财经(15246)
经济研究(14414)
(13046)
问题(11881)
统计(10206)
(10157)
图书(10107)
职业(10096)
科技(9897)
(9825)
(9748)
技术经济(9729)
(9367)
共检索到320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公私合作模式是创新生态补偿融资运营的新模式,可缓解生态补偿中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财政压力,二者在领域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面高度耦合。理顺运作流程、选择各阶段的适宜模式、明确"政府主导、私企参与"的角色定位,是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运行的关键因素。其中,生态补偿资金是与其他领域公私合作模式项目的区别所在,也是提高生态建设中公私合作模式落地率的关键。此外,做好风险防范、模式差异化、健全法律法规,可保障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小霞  
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逐利性使其在用途上倾向于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工商业用途,却对农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体现在:以向外排放为附产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引起农地环境污染、以资源索取为目标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造成了农地生态破坏,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造成农地生物多样性的衰竭。因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背景下建立农地生态补偿具有现实必要性,应当对农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期限、方式等基本要件进行合理设计,这对于促进生态补偿的实施至关重要。在管理机制方面,应构建生态补偿的协调联动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生态追责机制等;在保障机制方面,应注重法律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宣传保障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潘杨  陈刚  尹希果  
双二元经济是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面临的根本约束条件。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双二元经济的形成逻辑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我国政府在建国初期所采取的赶超战略和改革开放后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是联系二者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博弈模型表明,在双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条件下,生态建设供给的博弈均衡应是由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进部门承担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生态建设成本。因此,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构建方向就应该是构建一个有效完善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以平衡生态建设者和生态建设收益者之间的成本和收益,这是保障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飞  蔡一霞  田纪辉  蔡昆争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较单一,但教学效率高;慕课教学新颖形象,但教学效果欠佳。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将优质丰富的慕课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对传统教学的重构和创新。从生态工程课程性质和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存在问题和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出符合生态工程课程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同时也为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华  刘畅洁  
生态补偿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但缺少稳定现金流,在没有政府增信和有效质押融资的情况下难受金融机构青睐,其PPP模式推行举步维艰,而我国生态补偿资金缺口巨大,需要吸收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如何发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地位的作用,按照市场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性,探索一种讲究商业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的生态补偿PPP模式的金融创新机制十分必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即价值挖掘机制、生态补偿增信机制、产融结合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及退出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文英  滕怀凯  
建立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我国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小、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以及优良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建议按照无形生态产品、有形生态产品、权益性生态产品来梳理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类型,科学确定生态产品及价值核算,公平公正配置权益生态产品市场配额,因地制宜拟定生态产业化项目,合理确定生态产品供给者,构建基于"产品—价值—交易"的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市场力量,着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产品市场,在生态保护补偿的组织协商、标准技术、法律法规制度、市场监管、舆论宣传教育方面加强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配套政策支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远  郑奋田  
政府主导型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委托代理链最终到达“种树人”环节。由于链条本身存在重复性大规模剥蚀资金的缺陷,当资金到达最终环节时,往往因数量的大幅减少而陷入高成本低收益困境。即使那些能够到达最终环节的资金,也会因补偿机制的不适当而缺乏效率。如何克服这种由政府包办而形成的低效率补偿机制?基本途径是让资金运动绕开政府委托代理链,直接到达最终环节,实行治理成果与补偿机制直接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兴平  
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环境正义,既有助于正确地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也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清、补偿缺乏显著产权激励作用、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和相关补偿途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环境正义的落实。本文将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补偿标准评价体系,明确生态建设补偿资金来源,完善补偿渠道、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建议来实现西部地区的环境正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广达  宋玥  吴佳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为党和国家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普遍存在经济落后与生态脆弱交织的特征,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就要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生态补偿和生态助农的视角,对PPP模式与中西部经济落后乡村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乡村生态特征及补偿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PPP生态补偿金运作模式的路径,以期为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振华  刘景月  周孔凝  
地方政府契约精神的缺失是当前PPP模式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难的主要原因,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率、协调各方利益的公私合作机制成为PPP模式成功的关键。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探究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私双方合作的演化稳定均衡策略,结果发现,在PPP模式下仅仅通过私营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自身演化无法达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必须引入上级监管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定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时的参数条件,而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在于保证私营部门群体的收益在积极合作的情况下比机会主义的收益要大,上级监管机构给予单方面不履行合同博弈方的处罚金额大于地方政府给予私营部门的财政补贴额度则是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的必...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洪瑞  吕洁华  
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背景下,基于公私合营融资模式(PPP),阐述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融资模式(TOT,转让-运营-转让)。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对林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融资困境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TOT融资模式运用到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可行性与运营过程,对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运营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构建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保障机制,为东北国有林区生态公益林TOT融资模式的顺利引入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  李逸波  何玲  
生态补偿机制是进行京津冀农业合作的新利益平台,是集生态服务、补偿扶贫与农业合作为一体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实现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合作的途径有:农产品生态标识、技术项目扶贫补偿、上下游节水补偿、退耕还林补偿。基于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影响因素,我们应在制度、政策、扶贫、物流、农业产业链和农业布局,节水补偿、生态品牌和生态移民及异地开发等方面进行生态补偿型京津冀农业区域合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满文  
学术界对并购模式研究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框架,但这种框架多半都局限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只重视并购的经济效益考量,而忽视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现有的并购模式已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当前生态文明主导下下,基基于低碳技术整合,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低碳并购,将是崭新的并购模式。本文对低碳并购的各种可行模式,包括低碳能源型并购、低碳技术型并购、低碳产业型并购、森林碳汇型并购等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析,旨在进一步推动并购理论出与实践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永刚  
生态农庄是传统农业产业与二三次产业相融合的新兴产业实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整合传统农业产业资源来创新农业资源服务消费者的新模式,从而在有效满足都市消费者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消费欲望的同时显著提高传统农业产业生产力。研究阐述了生态农庄借力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的内涵与意义;从生态农庄营销的理念定位创新问题,生态农庄营销的战略体系构建问题及其客户关系管理策略问题等方面揭示传统模式下生态农庄的营销业务实施的困境;给出创新生态农庄精准营销的理念定位策略,重构生态农庄精准营销的运作体系策略及优化生态农庄精准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等若干可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