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7)
- 2023(11989)
- 2022(10296)
- 2021(9302)
- 2020(8022)
- 2019(18365)
- 2018(18258)
- 2017(35176)
- 2016(19280)
- 2015(21919)
- 2014(22010)
- 2013(21797)
- 2012(20224)
- 2011(18438)
- 2010(18449)
- 2009(17314)
- 2008(17410)
- 2007(15777)
- 2006(13780)
- 2005(12588)
- 学科
- 济(81564)
- 经济(81465)
- 管理(58719)
- 业(51723)
- 企(42031)
- 企业(42031)
- 方法(33561)
- 数学(29479)
- 数学方法(29201)
- 农(23089)
- 财(22085)
- 地方(21570)
- 中国(19998)
- 制(19446)
- 业经(17572)
- 学(16788)
- 环境(16194)
- 农业(15142)
- 贸(14635)
- 贸易(14631)
- 易(14133)
- 和(13090)
- 体(13083)
- 务(12905)
- 财务(12873)
- 财务管理(12836)
- 银(12754)
- 银行(12725)
- 融(12558)
- 金融(12553)
- 机构
- 学院(277709)
- 大学(277677)
- 济(113234)
- 经济(110620)
- 管理(104759)
- 研究(94165)
- 理学(89779)
- 理学院(88679)
- 管理学(87229)
- 管理学院(86692)
- 中国(71952)
- 京(58812)
- 科学(58301)
- 财(54182)
- 所(47868)
- 农(46672)
- 中心(44190)
- 江(43960)
- 研究所(43260)
- 财经(42260)
- 业大(40933)
- 经(37994)
- 范(37706)
- 师范(37382)
- 北京(36759)
- 农业(36452)
- 经济学(34828)
- 州(34513)
- 院(34254)
- 经济学院(31524)
- 基金
- 项目(185242)
- 科学(145694)
- 研究(136980)
- 基金(133209)
- 家(115598)
- 国家(114650)
- 科学基金(97918)
- 社会(86754)
- 社会科(82150)
- 社会科学(82124)
- 省(73946)
- 基金项目(71490)
- 教育(62493)
- 自然(62205)
- 划(62007)
- 自然科(60563)
- 自然科学(60545)
- 自然科学基金(59438)
- 编号(56160)
- 资助(53071)
- 成果(45840)
- 重点(42336)
- 发(41119)
- 部(40886)
- 课题(39269)
- 创(38551)
- 制(37746)
- 创新(36209)
- 国家社会(35667)
- 科研(35446)
- 期刊
- 济(129451)
- 经济(129451)
- 研究(80934)
- 中国(56866)
- 财(43720)
- 农(42314)
- 学报(42185)
- 科学(39335)
- 管理(36458)
- 大学(31725)
- 学学(29791)
- 教育(28666)
- 农业(28135)
- 融(25206)
- 金融(25206)
- 技术(23696)
- 业经(21295)
- 财经(20706)
- 经济研究(19510)
- 经(17736)
- 问题(17679)
- 业(15262)
- 资源(14607)
- 版(13895)
- 贸(13799)
- 技术经济(13343)
- 理论(13017)
- 科技(12741)
- 图书(12478)
- 现代(12244)
共检索到415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大伟 荣金芳 李斌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构建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实施过程、补偿标准、运作框架、基本类型以及方法。以辽河为例,从纵向科层型协商机制、横向府际型协商机制和内部市场型协商机制三个维度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的逐级协商机制,并提出了构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逐级协商机制的建议。本文认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是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其难点是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落脚点则是如何有效地构建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志建 葛颜祥 范芳玉
在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跨区域生态补偿是常见的问题,其中确定补偿主体和补偿标准是进行补偿的关键。鉴于流域各区域使用生态资源给其他区域带来的负外部性难以通过经济的手段使其内部化,文章提出逐级补偿制度,探讨相邻区域之间补偿和被补偿问题,以降低生态补偿的交易成本。并基于水质和水量指标确定流域逐级补偿标准,对流域逐级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流域整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质 水量 流域 逐级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国华 蒋丹璐
本文尝试用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减少跨区污染。通过引入新的"生态补偿系数K"——需要通过各地区运用改进最终出价仲裁法来讨价还价确定其值,建立这个流域各地区政府参加的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在既定的补偿机制下,补偿主体与对象进行决策的行为过程。在既定补偿机制约束下,流域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支付函数建立优化模型,计算排污及污染转移量对本流域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调整自身的排污量及污染转移量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永喜
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跨区域公共工程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与经济联系。通过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并依此而提出区域间协调与补偿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
公共工程 协调 补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刘霁瑶 赵敏娟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诗宇 张雪娇
生态补偿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而采取的内部化手段;生态经济化是生态资源转化成为生态资本的过程,是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表现。在中国,(行政)区域内的生态补偿通常容易在行政力量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行政)区域间的生态补偿由于经济利益、社会诉求等因素造成博弈复杂化。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经济化的视角,以低碳经济模式(碳交易市场)为手段,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线,研究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经济化 跨区域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大伟 郑海霞 刘民权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DP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子翔
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导致地方利益固化,造成区际生态恶化和区际环保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区际纳什均衡作为路径选择,试图建立旨在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内在联系为协调基石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以京冀地区流域生态联防联控为例,构建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模型并通过最优化该模型达到区际纳什均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万勇 杨思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其中,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新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加快推进,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必须对症下药,建立一套设计合理、科学系统、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流域 生态补偿 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振华 刘景月 钟美瑞 洪开荣
以漓江流域为例,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探究了跨界流域上下游政府之间的利益均衡及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在跨界流域中仅仅通过地方政府自身演化无法达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上游保护,下游补偿),必须引入上级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定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时的参数条件。实证测算出漓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成本约占该流域地区总产值的5.59%,其中74%的环境保护成本应当由下游的广东省进行补偿。为实现最优稳定策略均衡,还须来自于中央政府至少2倍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惩罚约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正庆 孙泽生
本文从监督激励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科层制分权结构下的激励相容问题,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不但需考虑到外部性的矫正,而且需要提供监督激励性的补偿。外部性的溢出范围、受益受损者的辨识难度、支付能力、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生态补偿的成本分担机制和经济政策选择。以流域污染及补偿为例,本文提出了机制改革的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俞海 任勇
本文针对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陕西省旬阳县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生态补偿的若干理论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补偿、谁来补偿和向谁补偿、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笔者认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或权利的初始分配不同,造成了流域上下游事实上发展权利的不平等,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这种权利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正外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游沿线享受生态服务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当是提供补偿的主体,而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地方政府、企业法人与社区居民等是接受补偿的主体;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可以分为两部分,包括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额外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在当前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尚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简王华 叶枝 张金霞 余述琼
本文在景区旅游竞争力构成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间进行旅游协作相关性密切的要素分为旅游协作决定因素、旅游协作支持因素和旅游协作保障因素3部分,对其作了初步的内涵界定,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各旅游协作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定了桂西民族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20多个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相结合,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样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评定。初步得出了各景区的旅游协作总系数以及根据协作要素的不同层次分析而确定的协作类型,从而为各景区明确自身在区域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相互间在协作
关键词:
旅游协作因素 旅游协作单元 桂西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