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0)
- 2023(8117)
- 2022(6673)
- 2021(6538)
- 2020(5225)
- 2019(12112)
- 2018(11739)
- 2017(22333)
- 2016(11949)
- 2015(13441)
- 2014(13193)
- 2013(13038)
- 2012(12388)
- 2011(11632)
- 2010(11820)
- 2009(11118)
- 2008(11135)
- 2007(9725)
- 2006(8962)
- 2005(8357)
- 学科
- 济(53539)
- 经济(53485)
- 管理(34803)
- 业(29942)
- 企(23411)
- 企业(23411)
- 方法(21437)
- 数学(18544)
- 中国(18481)
- 数学方法(18343)
- 农(15558)
- 贸(13174)
- 贸易(13168)
- 易(12953)
- 环境(12727)
- 财(12516)
- 学(11335)
- 业经(10909)
- 策(10688)
- 制(10447)
- 农业(9800)
- 银(9489)
- 银行(9486)
- 行(9264)
- 融(8813)
- 金融(8813)
- 地方(8702)
- 和(8540)
- 划(8506)
- 发(8349)
- 机构
- 大学(177653)
- 学院(176144)
- 济(86157)
- 经济(84694)
- 研究(67672)
- 管理(66790)
- 理学(56866)
- 理学院(56240)
- 管理学(55579)
- 管理学院(55241)
- 中国(53514)
- 财(39388)
- 京(38463)
- 科学(36805)
- 所(33181)
- 财经(30814)
- 研究所(30034)
- 中心(29411)
- 经济学(28316)
- 经(28300)
- 北京(25493)
- 经济学院(25333)
- 江(25014)
- 院(24483)
- 农(24172)
- 范(23912)
- 师范(23799)
- 财经大学(22952)
- 业大(20689)
- 科学院(20295)
- 基金
- 项目(112065)
- 科学(90631)
- 研究(86170)
- 基金(84680)
- 家(73098)
- 国家(72555)
- 科学基金(62233)
- 社会(58091)
- 社会科(55208)
- 社会科学(55200)
- 基金项目(42872)
- 省(39118)
- 教育(38715)
- 自然(37167)
- 自然科(36210)
- 自然科学(36200)
- 自然科学基金(35600)
- 资助(35565)
- 划(34473)
- 编号(33211)
- 成果(28227)
- 部(27247)
- 重点(25600)
- 国家社会(25469)
- 发(25221)
- 中国(24845)
- 教育部(23796)
- 课题(23679)
- 创(22845)
- 人文(22548)
共检索到274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前进 王希群 陆诗雷 郭保香
林业和生态问题在中国得到党和政府的认识和重视,最终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得到一定解决,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社会分工论、和谐发展论是生态补偿的政策学理论基础,成为制定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的依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划分出4个阶段。生态补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经济、林业和生态以及自然保护事业方面取得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性的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的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体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新章 谢高地 张其仔 周海林 郭朝先 汪晓春 刘荣霞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广泛采用的政策措施。我国的生态补偿措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的起始阶段和9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起始阶段,我国主要是针对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森林的公益性进行探索性补偿;在快速发展阶段,补偿范围拓展到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农村新能源、农田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政府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从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补偿范围过窄,融资渠道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和基础性支撑制度缺乏等。基于这些问题并参考相关的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逐步完善我国...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内涵 中国实践 政策取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从环境价值理论和外部效应内在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方面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指导意义,对国内外文献作出总体评述,认为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学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价值化分析方面,还是在实践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希望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上有所突破:阐释其理论深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界定跨界大型流域生态补偿、跨省中型流域生态补偿、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研究的区域重点,提出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大致框架和创新之处。
关键词:
跨省流域 生态系统 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翔 王玢 董战峰
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有效平衡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关系的经济激励手段。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流域生态补偿存在补偿主体不明晰、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不一致、补偿方式不灵活、补偿实施与受益不统一、补偿政策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明晰责任主体与水权归属,整合统一标准测算方法,灵活使用补偿方式,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优化政策设计。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流域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尔娟 潘鹏
文章在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市为例,对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现状、问题及其成效进行剖析,指出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缺乏市场运作手段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机制、培育生态涵养区的"造血"功能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景普秋 杜彦其 赵玉娟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
关键词:
矿产开发 资源补偿 生态补偿 环境补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仪元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边缘地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益和效应的有效机制或途径。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理论,正是经过人类劳动——对资源的培植、修复、保护等在资源及其产品中凝结了价值,在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基础上,加入由资源所有权垄断而决定的那部分价格,构成了资源价格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宾
中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准确界定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论述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补偿 研究述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宾
中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准确界定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农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在论述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相关理论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文献,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补偿 研究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朝才 刘军民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广义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我国具有生态补偿意义的相关政策实践及其成效,概要性地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强化制度顶层设计、推进综合补偿、明晰环境产权基础等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政策实践 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海 任勇
中国对建立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框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在生态补偿理论探索和具体政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或盲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阐述了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澄清了生态补偿与其他一些环境政策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按照公共物品属性特征对生态补偿问题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归类;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问题类型下的政策边界。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路径选择、政策设计和实施的总体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田晓晖 仇焕广 戴恬茗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来激励农业生态服务供给、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国际上针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农业生态服务的类型,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价格机制和执行部门设置等关键环节。并进一步比较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的特点以及适用的领域,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执行成本、政策可行性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政策工具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雷鸣 郝春旭 董战峰
采用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和政策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探索进展较好,补偿资金成果较为显著,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带动了绿色就业机会,具有脱贫攻坚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性、资金项目机制合理性、实施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云 王冬梅
本文认为,中国农业政策对政府和市场购买的生态服务补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政策对政府和市场购买的生态服务补偿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有些政策会促进政府购买的生态服务补偿,但同时也会抑制市场的购买力。
关键词:
农业政策 生态服务补偿 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雷鸣 郝春旭 董战峰
采用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和政策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探索进展较好,补偿资金成果较为显著,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带动了绿色就业机会,具有脱贫攻坚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性、资金项目机制合理性、实施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