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9)
- 2023(20568)
- 2022(17636)
- 2021(16714)
- 2020(13808)
- 2019(31813)
- 2018(31417)
- 2017(59542)
- 2016(32648)
- 2015(36611)
- 2014(36627)
- 2013(35827)
- 2012(32791)
- 2011(29602)
- 2010(29695)
- 2009(27317)
- 2008(26777)
- 2007(23366)
- 2006(20326)
- 2005(18315)
- 学科
- 济(124636)
- 经济(124457)
- 管理(95331)
- 业(87366)
- 企(73046)
- 企业(73046)
- 方法(55669)
- 数学(47739)
- 数学方法(47074)
- 财(35653)
- 中国(35504)
- 农(34274)
- 业经(28643)
- 制(28235)
- 学(27343)
- 贸(25182)
- 贸易(25169)
- 易(24577)
- 地方(22692)
- 农业(22421)
- 务(22270)
- 财务(22181)
- 财务管理(22123)
- 理论(22049)
- 银(21907)
- 银行(21858)
- 环境(21822)
- 融(21819)
- 金融(21814)
- 企业财务(20977)
- 机构
- 大学(457141)
- 学院(454418)
- 济(183014)
- 经济(179052)
- 管理(174728)
- 研究(154821)
- 理学(150447)
- 理学院(148752)
- 管理学(146062)
- 管理学院(145229)
- 中国(118241)
- 京(97596)
- 科学(93622)
- 财(87417)
- 所(77209)
- 农(70899)
- 中心(70367)
- 研究所(70013)
- 财经(69303)
- 江(66382)
- 业大(65206)
- 经(63116)
- 北京(62002)
- 范(61034)
- 师范(60469)
- 院(56618)
- 经济学(56144)
- 农业(55257)
- 州(53899)
- 财经大学(51692)
- 基金
- 项目(306599)
- 科学(241088)
- 研究(226803)
- 基金(222583)
- 家(193843)
- 国家(192228)
- 科学基金(164643)
- 社会(142983)
- 社会科(135369)
- 社会科学(135337)
- 省(117349)
- 基金项目(116731)
- 自然(105694)
- 教育(105231)
- 自然科(103168)
- 自然科学(103141)
- 自然科学基金(101281)
- 划(99547)
- 编号(92655)
- 资助(91725)
- 成果(76747)
- 重点(68899)
- 部(68580)
- 发(64659)
- 课题(64114)
- 创(63353)
- 国家社会(59334)
- 创新(59198)
- 教育部(59129)
- 科研(58427)
- 期刊
- 济(200771)
- 经济(200771)
- 研究(136514)
- 中国(90046)
- 学报(71410)
- 财(68324)
- 科学(65407)
- 农(64778)
- 管理(64454)
- 大学(55128)
- 教育(54895)
- 学学(51437)
- 农业(44679)
- 融(41761)
- 金融(41761)
- 技术(39410)
- 财经(33880)
- 经济研究(32036)
- 业经(31431)
- 经(29066)
- 问题(26055)
- 图书(24025)
- 业(23708)
- 贸(22846)
- 版(22038)
- 理论(21169)
- 国际(21088)
- 科技(20718)
- 技术经济(20386)
- 世界(20156)
共检索到676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新宁
生态补偿机制不仅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缺乏系统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有关法律不完善、政策效果不明显、补偿范围与主体模糊等诸多困境。对于中国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发达国家的生态补偿实践在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税收制度、构建保证金制度、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互补功能、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在吸收国际生态补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设计主要体现为:一是构建与健全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逐步健全环境保护财税政策;三是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探索多途径的融资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东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展开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介绍了美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投融资模式、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开展多地合作。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美国 经验 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尕丹才让 李忠民
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瓶颈日益凸显,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项目专项资金实施补偿,但市场化补偿长期缺位,补偿远远低于生态效益产品的成本。碳汇交易的市场化机制,给西部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确立,提供了新范式。文章从碳汇交易发展前景,结合西部的碳汇存量及生态补偿现状,分析了西部发展碳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碳汇交易 西部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建强 俞晡庚 黄秋月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通过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环境整治保护及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水资源费、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政策及开征耕地占用税等措施,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了有利于保护农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博 于果 张颖
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界定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既要契合国家治理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也要将其与其他外部性治理手段区别开。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和生态补偿的本质特征,对生态补偿目标、机制、主体、对象、标准、效果评估等进行具体分析。将生态补偿界定为治理主体自愿谈判形成以完成特定生态环境活动为条件的契约,并据此治理生态环境外部收益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自然资源公有制特征有关,但更多是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决定的,即由生态环境非排他性的具体范围和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的治理能力所决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生态补偿 治理情景 治理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晓博 于果 张颖
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具,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界定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既要契合国家治理的特征与演变趋势,也要将其与其他外部性治理手段区别开。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和生态补偿的本质特征,对生态补偿目标、机制、主体、对象、标准、效果评估等进行具体分析。将生态补偿界定为治理主体自愿谈判形成以完成特定生态环境活动为条件的契约,并据此治理生态环境外部收益问题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与自然资源公有制特征有关,但更多是由具体的问题情景和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决定的,即由生态环境非排他性的具体范围和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的治理能力所决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生态补偿 治理情景 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资金 补偿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仕钧
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协调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的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提高生态保护效果。在阐述国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启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立华
在当前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任务。由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依附资源产权的不完整,使得相关各方利益分配出现了显失公平的失衡,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因此,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重新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生态补偿效率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成本、支付意愿以及交易成本等。而要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最优供给,生态补偿需要在补偿客体对象及数量、补偿主体对象及数量、补偿方式等方面作出科学判断以及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产权 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接玉梅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经济手段,其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者的积极性。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二是进行市场化筹集。其市场化筹集是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水资源为载体,受益者依其消费的生态资源的数量进行付费。同时根据“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以整个水源地保护区为对象,界定生态补偿对象,同时按照其经济行为确定补偿要素,根据其在水源地生态保护中贡献的大小,在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的前提下确定补偿标准。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形式上可采用生态受益者对水源地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形式。
关键词:
水源地 生态补偿 机制 构建 运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福兴 姜丽秋
生物多样性公共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市场交换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要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评价体系,并在资源、生态、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君 刘容子 赵景柱 邓红兵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禄峰
农业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探索中国理性、均衡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外 农业生态 补偿机制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本土企业的主导逻辑初探:博弈式差异化——基于装备制造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科创企业创新架构的设计逻辑与演进过程——来自“SN”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第六产业”运作生态:逻辑机理与治理新思维——日本案例与中国启示
企业主导逻辑下创新生态圈的演化跃迁及其机理研究——以东阿阿胶集团为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垂直二手交易平台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适应性成长路径与机制——基于华源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企业“微创新”的治理生态研究——基于微创新多种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PPP项目控制权转移机制研究——基于探索性多案例的分析
外来者劣势的克服机制:组织身份变革——基于联想和中远的探索性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