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3)
2023(13865)
2022(11647)
2021(10916)
2020(9262)
2019(21035)
2018(20735)
2017(39233)
2016(21367)
2015(24050)
2014(23678)
2013(23219)
2012(21316)
2011(18833)
2010(18895)
2009(17372)
2008(17106)
2007(15166)
2006(13253)
2005(11770)
作者
(59273)
(49417)
(49221)
(47155)
(31514)
(23696)
(22354)
(19067)
(19020)
(17914)
(16906)
(16882)
(15896)
(15699)
(15616)
(15458)
(14625)
(14527)
(14391)
(14202)
(12147)
(12105)
(11964)
(11503)
(11174)
(11084)
(11051)
(11015)
(10038)
(9805)
学科
(80447)
经济(80321)
管理(69959)
(60155)
(50816)
企业(50816)
方法(35439)
(34929)
数学(31118)
数学方法(30680)
(23720)
中国(23549)
(21675)
业经(18663)
(18581)
财务(18522)
地方(18507)
财务管理(18465)
企业财务(17585)
(17092)
环境(16187)
农业(15117)
(14656)
财政(14535)
(14002)
银行(13971)
(13169)
理论(13034)
(12873)
金融(12870)
机构
大学(288150)
学院(287384)
(115448)
经济(112930)
管理(110777)
研究(95611)
理学(94558)
理学院(93561)
管理学(91870)
管理学院(91342)
中国(74446)
(64032)
(61293)
科学(57886)
(47457)
(46737)
财经(46708)
(46432)
中心(46430)
业大(42669)
(42372)
研究所(41722)
北京(38071)
农业(36823)
(36231)
(35843)
师范(35773)
经济学(35713)
(35684)
财经大学(34604)
基金
项目(196372)
科学(155015)
研究(143762)
基金(142979)
(124741)
国家(123697)
科学基金(107011)
社会(91640)
社会科(86777)
社会科学(86756)
(76907)
基金项目(75495)
自然(69655)
自然科(67973)
自然科学(67949)
教育(67065)
自然科学基金(66704)
(65092)
资助(58213)
编号(57277)
成果(46558)
重点(44927)
(43941)
(41735)
(41362)
课题(40538)
(40373)
创新(38844)
科研(38233)
国家社会(38147)
期刊
(130740)
经济(130740)
研究(87007)
中国(64805)
(55580)
学报(45304)
(42535)
管理(42389)
科学(40893)
大学(35707)
学学(33420)
教育(32733)
农业(28369)
(28242)
金融(28242)
技术(26267)
财经(23944)
业经(20636)
(20519)
经济研究(19695)
问题(17132)
(14631)
(14622)
财会(14386)
会计(14319)
图书(14160)
理论(13510)
技术经济(12795)
科技(12758)
资源(12481)
共检索到444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冷永生  李敏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原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山西转型发展的代表城市,其做法和经验在生态修复和补偿机制的建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太原市生态治理相关项目的深入调研,在总结太原市经验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首要和关键任务在于:在坚持生态补偿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厘清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内在逻辑,进而清晰界定政府和财政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霞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财政支持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投入不足、调节手段单一、现有生态补偿税收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以及缺乏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持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冷永生  李敏  
一、建立和完善与政府生态修复提供职责相对应的财政体制。1."上提一级"是生态修复和补偿责任在政府间配置的基本原则。生态修复是以自然和生态功能为地理单元的,其范围和界限与行政区划的不一致是必然现象,即生态修复必然会涉及跨行政区划的问题。在处理跨行政区划的生态修复和补偿问题时,应当遵循"上提一级"的原则,即生态修复和补偿涉及同级别行政区域的,交由上一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下级政府仅承担管理责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财政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环境财政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公共财政改革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环境,阐述我国环境财政支出和管理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进展,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生态财政的政府间责任、资金来源、资金整合、支出方向、重点领域以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财政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铸  刘艳  孙晓然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环境治理问题需要政府的力量,从竞争走向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财政行为的必然趋势,协同发展会对京津冀的环境补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财政视角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对京津冀流域上下游地区居民补偿意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条件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提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获取途径以及完善有关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铸  刘艳  孙晓然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环境治理问题需要政府的力量,从竞争走向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财政行为的必然趋势,协同发展会对京津冀的环境补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财政视角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对京津冀流域上下游地区居民补偿意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条件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对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提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获取途径以及完善有关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构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峰  
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还处于中下等水平。从地理上看,张家口市是涵养京津水源的重要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限制了如化工、造纸、制药等多种项目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同时,张家口也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禁牧舍饲、风沙源治理的重点地区,每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华  刘某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和分析,本文明晰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分析了补偿的标准与途径,构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同时就我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景柱  罗祺姗  严岩  段靖  丁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邦成  温林泉  陆根法  
本文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基本问题,重点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的现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大能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中央政府主导的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但现行补偿机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补偿不充足性、非长期高效性的特点,本文探讨如何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一种长效、稳定的兼容政府纵向和省区际间、流域间政府横向的财政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彰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府—市场相结合的生态服务付费机制。虽然生态功能区财政补偿资金的名义负担者是中央政府和生态受益区政府,但从最终使用人和受益人的角度看,该费用的最终承担者应当追溯到市场层面污染环境或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重点提出了"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彰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府—市场相结合的生态服务付费机制。虽然生态功能区财政补偿资金的名义负担者是中央政府和生态受益区政府,但从最终使用人和受益人的角度看,该费用的最终承担者应当追溯到市场层面污染环境或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重点提出了"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邢丽  
一、中国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状况(一)财政投入状况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财政的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保障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凌  
生态补偿是调整损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主体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激励机制。基于对生态补偿等资源环境领域"公共品"和"外部性"的传统认识,相比国外,国内目前相关实践和研究尚处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性转移支付阶段。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生态消费理念的兴起和社会支付意愿的增强,生态旅游等市场化消费方式日趋增多,生态产权交易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生态服务市场价值实现的交易成本也逐渐降低。因此,生态补偿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类型属性,以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为依据,逐步推进市场化制度体系建设。对案例的搜集分析、土地管理等相关制度的深入及社区参与的跟踪,有助于该领域机制研究的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