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0)
- 2023(11851)
- 2022(10110)
- 2021(9462)
- 2020(8019)
- 2019(18279)
- 2018(17806)
- 2017(34187)
- 2016(18829)
- 2015(20730)
- 2014(20597)
- 2013(20435)
- 2012(18896)
- 2011(17213)
- 2010(17389)
- 2009(16260)
- 2008(16263)
- 2007(15033)
- 2006(13159)
- 2005(11460)
- 学科
- 济(78062)
- 经济(77974)
- 业(59304)
- 管理(49682)
- 农(49212)
- 企(36206)
- 企业(36206)
- 方法(33313)
- 农业(33038)
- 数学(29764)
- 数学方法(29510)
- 业经(20950)
- 中国(19159)
- 财(18830)
- 学(17280)
- 地方(16165)
- 贸(15572)
- 贸易(15570)
- 制(15239)
- 易(15200)
- 环境(14862)
- 发(12340)
- 技术(12061)
- 银(11614)
- 银行(11559)
- 收入(11325)
- 行(10963)
- 和(10799)
- 划(10765)
- 策(10761)
- 机构
- 学院(275382)
- 大学(270515)
- 济(112057)
- 经济(109854)
- 管理(104309)
- 研究(93806)
- 理学(91202)
- 理学院(90179)
- 管理学(88600)
- 管理学院(88133)
- 农(75458)
- 中国(71174)
- 科学(62363)
- 农业(58872)
- 京(55725)
- 业大(53646)
- 所(49790)
- 财(47350)
- 研究所(45782)
- 中心(44745)
- 江(41544)
- 财经(38185)
- 农业大学(37090)
- 范(35132)
- 经(34776)
- 师范(34658)
- 北京(34103)
- 经济学(33336)
- 州(32700)
- 省(32432)
- 基金
- 项目(190326)
- 科学(147943)
- 基金(137049)
- 研究(134039)
- 家(122486)
- 国家(121344)
- 科学基金(101790)
- 社会(85297)
- 社会科(80409)
- 社会科学(80380)
- 省(77170)
- 基金项目(74146)
- 自然(66679)
- 自然科(65005)
- 自然科学(64980)
- 划(64140)
- 自然科学基金(63824)
- 教育(59449)
- 编号(54631)
- 资助(53645)
- 重点(43088)
- 成果(42628)
- 发(42452)
- 部(41311)
- 农(40721)
- 创(39964)
- 创新(37360)
- 科研(37101)
- 计划(37045)
- 课题(36594)
- 期刊
- 济(125420)
- 经济(125420)
- 农(76497)
- 研究(70533)
- 学报(52748)
- 中国(51862)
- 农业(51354)
- 科学(45970)
- 大学(38658)
- 学学(37300)
- 财(34896)
- 管理(30418)
- 业经(27753)
- 融(25811)
- 金融(25811)
- 业(25327)
- 教育(22319)
- 技术(20756)
- 问题(18369)
- 财经(17879)
- 经济研究(17775)
- 版(17343)
- 业大(15305)
- 经(15247)
- 农村(14816)
- 村(14816)
- 农业经济(14376)
- 资源(14322)
- 科技(14019)
- 技术经济(13748)
共检索到392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立安 刘升 钟方雷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近年施行了一系列类似生态补偿的保护环境的重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即是其中之一。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农户的生计影响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本文利用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初次构建了生态补偿对贫困农户生计能力影响的具体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并讨论了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亟需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计资本 贫困农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格格 葛颜祥 李颖 张化楠
[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0 2增至补偿后的0.322 5,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自然、社会、金融、人力、物质、信息、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016、0.459、0.258、0.384、0.450、0.50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伦 陆迁
农户生计能力存量的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生计能力临界点,即农户生计能力积累需要达到一定存量才能促进农户摆脱持续性贫困束缚,由此对应出现"高能、低贫"与"低能、高贫"两种匹配结果。利用陕西省贫困地区微观数据,考察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门槛值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门槛值下,生计能力总指数和各个维度与农户持续性贫困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通过门槛回归检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与农户贫困持续性的门槛值为0.696、0.763、0.808、0.611和0.235,生计能力与农户贫困持续性的门槛值为0.622。当农户生计能力存量跨过一定"门槛"值后,生计能力才会显著的降低农户持续性贫困时间,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此外,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互作用才能跨过门槛值显著降低农户持续性贫困时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志贤 李元钊 李佳喜
充分考虑生态补偿主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科学、公平、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湘江流域内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界定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补偿系数,对统一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实现补偿标准的科学、客观、公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随着"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提出,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扶贫解困的新使命。量化研究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有利于揭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扶贫效果。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测度指标测算了贵州省3个贫困县432个农户样本的生计资本,通过似不相关估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生态补偿政策农户的总体生计资本水平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其中参与政策农户的自然资本高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不同类型的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差异明显,现金型直接补偿侧重于增加农户用于发展的物质条件、改善农户生产生活的脆弱性背景,而公益岗位型间接补偿则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两者在促进农户的生计资本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此,在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投入,并充分发挥不同补偿项目的协同作用,让农户真正从生态保护中获益。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扶贫 生计资本 似不相关回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志刚 黎洁 王静
生计资本之间同时存在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短期内较难变动资本数量的情况下,优先扶持具有协同效应的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是改善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陕西778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采用多元回归计算生计资本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然后结合图论剔除替代效应指标筛选具有协同效应的关键资本,最后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生计资本结构优化前后的收入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资本与其它生计资本在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其中与社会资本总替代效应较为明显(-0.051),较高的机会成本使得自然资本从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速度;(2)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只有协同效应(1.047),与其它三类资本同时存在差别较小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表明物质资本在资本结构优化中处于关键地位;(3)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只有协同效应(1.182),并且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三者之间协同关系较强,替代关系较弱,表明这三类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农户可持续的收入流量产生的重要资本;(4)综合而言,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加资本间的协同性关系,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水平的改善(0.11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佑恩 ,魏中海 ,王齐庄 ,易法海
开展扶贫工作,消除贫困,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而合理地确定贫困标准,又是制定扶贫政策,开展扶贫工作的基本依据。但是,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量化的贫困划分标准。这对于开展扶贫工作,确定脱贫目标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我们根据国家科委大别山开发办公室的意见,于1987年8月立题,对大别山地区贫困户的划分标准及贫困面进行了研究,并作了一次定量分析的尝试。在研究中,我们利用1986年大别山地区贫困县的680个抽样调查户的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动态聚类、有序数列最优分割等数学方法,进行分析运算,得出了如下结果:(1)特困(绝对贫困)、贫困(勉强度日)二个贫困层次的生活消费结构(略)。(2)划分贫困户、特困户的标准:按1985年物价水平,人均全年纯收入180元以下,人均全年口粮(原粮)在490斤以下的农户为特困户;人均全年纯收入181元至255元,人均全年口粮(原粮)不足500斤的农户为贫困户。(3)大别山地区贫困县的贫困面:贫困户占贫困县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
本文基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的相对贫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不同类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项目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最为突出,技术型生态补偿的影响不显著,“造血式”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总体要优于“输血式”生态补偿。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且对生态认知水平较高的农户和户主为老一代农民的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更为凸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黎洁 李亚莉 邰秀军 李聪
本文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陕西省周至县退耕山区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在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对1074个样本农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农业户,兼业户的生计资本禀赋更好,生计活动更加多样化,抗风险能力更强,贫困程度较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更小,因而可以通过鼓励农户兼业经营来综合解决当地的农村贫困与环境保护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靖 廖和平
[目的]通过分析区域贫困农户生计能力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拓宽贫困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为研究区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重庆市1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贫困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县域尺度上评价区域贫困农户生计能力,借助象限图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区域贫困农户生计能力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类型。[结果]研究区共有13个区县贫困农户的分项生计资源表现为缺乏状态,其中5个区县表现出多项生计资源缺乏的状态,评价结果可为今后的贫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补短板"提供导向依据; 16个区县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属于中度协调类型,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左偏态分布;仅3个区县的相互关系为协调发展类,其余13个为过渡类和失调衰退类,多数区县当前在处理贫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暂无有效的双赢模式。[结论]根据贫困农户生计能力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空间分异特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和措施予以提升两者协同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芳 尚海洋 聂华林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政策中。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使人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而"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既受到主观因素和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即家庭生计资本。本文以黑河流域中游为例,选取300户随机样本,分析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与生计资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形成呈负面影响作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形成正...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层次分析法 生计资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鄱阳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兰芳 王立群 曾玉林
为巩固和深化林改成果、维护林农利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探讨林权流转、政策性森林保险、公益林补偿、林业合作组织、木材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税费等林改配套政策对农户造林、抚育和采伐行为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流转、林业税费负担和林业合作组织等配套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显著影响,而林木限额采伐、政策性森林保险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对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暂无显著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林农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配套政策,本文提出:1尊重农户意愿,规范林权流转;2进一步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3营造良好的税费环境。对林农生产行为暂无显著影响的配套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