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3)
2023(11703)
2022(10390)
2021(9908)
2020(8268)
2019(19149)
2018(19251)
2017(37073)
2016(20163)
2015(22541)
2014(22614)
2013(22564)
2012(20488)
2011(18503)
2010(18441)
2009(16836)
2008(16217)
2007(14301)
2006(12674)
2005(10791)
作者
(59059)
(49545)
(48801)
(46497)
(30937)
(23843)
(21975)
(19690)
(18641)
(17372)
(16786)
(16635)
(15440)
(15438)
(15131)
(15020)
(14907)
(14449)
(14123)
(13781)
(12568)
(12054)
(11903)
(11341)
(11166)
(11116)
(10976)
(10925)
(10049)
(9881)
学科
(80235)
经济(80143)
(61635)
管理(52522)
(49345)
(38694)
企业(38694)
方法(34860)
农业(33454)
数学(30496)
数学方法(30185)
业经(21511)
(20161)
中国(19717)
(18299)
地方(17299)
环境(15116)
(14621)
收入(14063)
(12849)
贸易(12843)
(12749)
(12507)
技术(12320)
(12176)
理论(11764)
(11346)
(11321)
(11001)
银行(10955)
机构
学院(285217)
大学(282385)
管理(116032)
(111994)
经济(109587)
理学(101756)
理学院(100714)
管理学(99014)
管理学院(98539)
研究(95612)
中国(70785)
(69293)
科学(62464)
(59630)
农业(53233)
业大(52936)
(48564)
(46968)
研究所(44711)
中心(44348)
(41071)
财经(38043)
(37310)
北京(37108)
师范(36962)
(34844)
(33805)
农业大学(33661)
(33228)
经济管理(32924)
基金
项目(203686)
科学(158614)
研究(148614)
基金(146595)
(128788)
国家(127638)
科学基金(108549)
社会(92392)
社会科(87014)
社会科学(86988)
(80922)
基金项目(79408)
自然(71009)
自然科(69217)
自然科学(69199)
自然科学基金(67943)
(67026)
教育(65447)
编号(62280)
资助(59103)
成果(49270)
重点(44952)
(44309)
(44240)
(41967)
课题(40919)
创新(39077)
科研(38904)
(37520)
国家社会(37493)
期刊
(125495)
经济(125495)
研究(78113)
(70888)
中国(52697)
学报(50327)
农业(48229)
科学(45497)
大学(37925)
管理(36290)
学学(36191)
(32019)
教育(27527)
业经(26563)
(23941)
金融(23941)
技术(22747)
(22521)
问题(17647)
财经(16882)
经济研究(16721)
(16170)
科技(15330)
业大(14878)
农业经济(14579)
资源(14514)
图书(14509)
农村(14257)
(14257)
(14188)
共检索到404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乐  孔德帅  靳乐山  
生态补偿脱贫作为中央提出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意味着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探索贫困地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扶贫效果,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贵州省三贫困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调研区域内生态补偿的现金直接补偿和公益岗位间接补偿方式的扶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金直接补偿项目中,退耕还林项目对中高收入群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态公益林项目对不同收入群体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公益岗位型间接补偿项目对低收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随着"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提出,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扶贫解困的新使命。量化研究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有利于揭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扶贫效果。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测度指标测算了贵州省3个贫困县432个农户样本的生计资本,通过似不相关估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生态补偿政策农户的总体生计资本水平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其中参与政策农户的自然资本高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低于未参与政策农户。不同类型的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差异明显,现金型直接补偿侧重于增加农户用于发展的物质条件、改善农户生产生活的脆弱性背景,而公益岗位型间接补偿则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能力,两者在促进农户的生计资本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此,在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投入,并充分发挥不同补偿项目的协同作用,让农户真正从生态保护中获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彭城瑞  赵玲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生态补偿脱贫作为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在精准脱贫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基于三江源地区的实地调研,通过FGT指数对受访地草原生态补偿以及岗位补偿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态补偿政策有明显的减贫效果,草原生态补偿更有助于减少相对贫困的广度,而岗位补偿有助于减少贫困的深度和强度,且两种政策对不同地区的补偿能力不同。政府应扩大对受偿区的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针对特定人群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多元化的减贫方式,进一步发挥生态补偿减贫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宜红  
生态补偿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深入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县512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且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政策了解程度、政策认可程度、政策实施公平程度等。因此,政府要加快提升农户素质,强化生态补偿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多元化生态补偿举措,同时要加大生态补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对生态补偿的认可度,以更好发挥生态补偿政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宜红  
生态补偿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深入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县512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扶贫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且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政策了解程度、政策认可程度、政策实施公平程度等。因此,政府要加快提升农户素质,强化生态补偿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多元化生态补偿举措,同时要加大生态补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对生态补偿的认可度,以更好发挥生态补偿政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宁静  殷浩栋  汪三贵  刘明月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本文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3个省8个县的准实验研究数据,采用DID分析了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理论上,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直接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就业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资产收益和补贴可以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扶贫项目对家庭人均总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具体而言,产业扶贫项目对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人均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通过PSM-DID模型以及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该结论反映了当前产业扶贫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基层政府和执行主体在成本、收益、风险等因素影响下偏好资产收益模式,所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和劳动务工的参与程度并不高。为此,需要让贫困户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中,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并培育经营主体和农村的精英人才,增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脱贫致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闫杰  强国令  刘清娟  
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特惠政策。扶贫小额信贷究竟能否达到减贫增收的目的?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OLS回归模型考察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扶贫小额信贷促进了贫困户增收,尤其是女性及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贷款者的增收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边际效应在减弱,这表明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作用有限。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机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保险、加强农户技能培训等,助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增效,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月  陈凯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生计资本、生计能力、生计环境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一手资料,分析了农户生计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成效。结果发现:精准扶贫在改善村域社会环境和提升农户生活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扶贫的整体成效不是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农户生计资本增加不够、农户生产能力提高缓慢以及农户发展能力提升不足四个方面。针对这些发现,提出了激活村级产业经济发展活力、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建立农户生计资本政策服务体系、提升农户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加强政策执行中监督考核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减贫优化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元元  冯应斌  
[目的]现有研究对宅基地退出补偿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缺乏对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系统性研究。构建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是实现搬迁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助推脱贫攻坚的关键。[方法]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进行归纳和比较,从易地扶贫搬迁背景、搬迁农户的安置模式、补偿模式等方面剖析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特性,构建了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效率和公平视角的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研究框架。[结果]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户宅基地退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利益协调关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两者之间扮演着政策驱动角色;易地扶贫搬迁具有福利性质,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主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价值和宅基地发展权价值。[结论]在厘清宅基地退出补偿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搬迁农户期望受偿价格测算思路和方法,认为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葛颜祥  
[目的]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将生态补偿项目与扶贫战略相结合,是有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扶贫的辩证关系分析,归纳目前在我国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贫困与生态环境、扶贫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并系统归纳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扶贫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结果]贫困是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生态环境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生态补偿是扶贫的重要措施,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与扶贫的不断结合为生态补偿扶贫提供了新的机遇;法制监管和长效保障机制的缺失、各部门管理职责交叉,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化参与程度过低,公众补偿意愿不高、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生态补偿扶贫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重大的挑战。[结论]应从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菁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生态补偿应该秉承必须实现补偿目的原则、必须富有成效的原则和必须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准扶贫视域下影响农业生态补偿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国民意识因素和机制运行因素。精准扶贫视域下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税制,培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制度,完善农业生态标签制度,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保障制度才能促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菁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生态补偿应该秉承必须实现补偿目的原则、必须富有成效的原则和必须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准扶贫视域下影响农业生态补偿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国民意识因素和机制运行因素。精准扶贫视域下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税制,培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制度,完善农业生态标签制度,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保障制度才能促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方兰  屈晓娟  王超亚  
由于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存在一些问题,陕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出现了减贫扶贫制约性因素,亟须从法律健全、机制建设、资金落实、人文关怀、生态移民、生态产品扶持等方面构建有保障的长效机制,做好生态补偿式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岗  韩玮  杨红娟  
[目的]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此背景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的主要目的:一是脱贫攻坚战能否让部分农户更有意愿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二是发现具备不同特征的农户会做出何种生计策略的选择,为后续贫困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文章首先基于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扶贫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扶贫效果的分值;其次,运用Logit模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扶贫效果提高1%,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27.47%;增加0.067hm2(1亩)土地,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4.5%;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要生计策略的概率比不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低58%;增加1个劳动力,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降低36%。还发现相对于传统种养(植)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现代特色种养(植)殖业更吸引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基于稳健性考虑,采用bootstrap方法扩大样本量和加入冲击变量对Logit模型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扶贫效果和土地规模、外出务工技能、劳动力数量等农户特征显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性别、年龄、社会关系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荣  罗剑朝  张珩  
基于包头市东河区14个农村25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分层模型对不同收入层次下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村庄层和家庭层均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产生影响,村庄类型、村庄所处地理位置、周边金融机构数量,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稳定性与政府重视程度对整体农户借贷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从收入分组结果看,村庄类型和收入稳定性是影响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借贷需求意愿的共同因素,而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和优惠政策激励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借贷需求意愿均无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对农户借贷意愿影响存在差异,处于收入层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