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9)
- 2023(11720)
- 2022(10240)
- 2021(9647)
- 2020(8094)
- 2019(18582)
- 2018(18805)
- 2017(35779)
- 2016(19755)
- 2015(22325)
- 2014(22472)
- 2013(21866)
- 2012(19818)
- 2011(17864)
- 2010(17712)
- 2009(16130)
- 2008(15591)
- 2007(13481)
- 2006(11638)
- 2005(10036)
- 学科
- 济(72669)
- 经济(72584)
- 管理(57448)
- 业(50860)
- 企(43018)
- 企业(43018)
- 方法(34164)
- 数学(29130)
- 数学方法(28776)
- 学(19727)
- 农(19691)
- 中国(18737)
- 财(18564)
- 业经(16372)
- 地方(15259)
- 环境(15031)
- 理论(14370)
- 制(13788)
- 和(13468)
- 农业(12917)
- 务(12148)
- 财务(12076)
- 财务管理(12056)
- 贸(11842)
- 贸易(11838)
- 教育(11824)
- 划(11689)
- 技术(11630)
- 易(11464)
- 企业财务(11418)
- 机构
- 大学(274470)
- 学院(273407)
- 管理(109105)
- 济(100075)
- 经济(97623)
- 理学(94991)
- 理学院(93888)
- 管理学(92059)
- 管理学院(91581)
- 研究(91472)
- 中国(65930)
- 科学(60354)
- 京(59408)
- 所(46365)
- 农(46189)
- 财(45792)
- 业大(43719)
- 研究所(42713)
- 中心(40979)
- 江(39557)
- 范(37714)
- 北京(37519)
- 师范(37321)
- 财经(37096)
- 农业(36226)
- 院(34166)
- 经(33678)
- 州(32292)
- 技术(30821)
- 师范大学(30144)
- 基金
- 项目(194663)
- 科学(151656)
- 研究(141989)
- 基金(139230)
- 家(122253)
- 国家(121221)
- 科学基金(103199)
- 社会(86337)
- 社会科(81507)
- 社会科学(81485)
- 省(77070)
- 基金项目(74476)
- 自然(68592)
- 自然科(66877)
- 自然科学(66858)
- 自然科学基金(65592)
- 划(65207)
- 教育(65086)
- 编号(58693)
- 资助(57195)
- 成果(47628)
- 重点(43496)
- 部(41975)
- 发(41009)
- 课题(40762)
- 创(40199)
- 创新(37366)
- 科研(37366)
- 项目编号(36047)
- 计划(35733)
- 期刊
- 济(109042)
- 经济(109042)
- 研究(77516)
- 中国(51362)
- 学报(47207)
- 科学(42100)
- 农(41129)
- 管理(38649)
- 大学(34707)
- 教育(34441)
- 财(33946)
- 学学(32572)
- 农业(28883)
- 技术(23440)
- 融(19193)
- 金融(19193)
- 业经(18963)
- 财经(16853)
- 经济研究(16625)
- 图书(15878)
- 业(14688)
- 科技(14402)
- 经(14187)
- 问题(13915)
- 理论(13411)
- 版(13307)
- 资源(13166)
- 实践(12568)
- 践(12568)
- 技术经济(12340)
共检索到389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思雪 林汉川 方巍 胡海晨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难点,即生态补偿价值的评估。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机制构成要素的识别,围绕谁补偿给谁、补偿额度是多少、补偿资金从何处来、如何进行补偿以及补偿效果怎么样五个维度,从资金运作链和行为效应链分析了补偿机制的隐性运行机理。以此为基础,以自然资源类生态补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补偿价值评估中,应更加重视环境价值,同时应充分考虑空气洁净度、空气负离子含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稀缺度等的价值或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程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运禄 张明善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中国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运禄 张明善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中国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宏 李国平 林晚发
随着生态环境以及生态价值重要性的日益提升,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与补偿标准应用情况的分析,指出了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与补偿标准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气候生态为切入点,给出了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态价值评估 生态价值补偿 气候生态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君虎 王焕炯 王红丽 陈春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很多研究对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有效地增强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人类福祉关系的认识。但其中一些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较多,对生态补偿等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作用有限。因此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为客观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框架的优点,总结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评估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尺度及利益相关者问题。该理论框架要求以人类的支付意愿(Wish To Pay,WTP)为基本原则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估价,并将各项服务的具体价值分配到不同尺度的利益相关者。这可以增强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为生态补偿标准及对象的确定提供指导性帮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边玉花 解学竟 张瑞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确立补偿标准,本文将保护区视为提供生态服务的企业,基于会计体系、运用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加以确认和计量,予以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消,结合各年度的期间费用和合理收益,测算生态服务价值。根据生态保护质量和受益程度对其进行修正和分配,形成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并测算出2013年的京张区域间生态补偿额为98.13亿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强 张合平
构建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能够实现以生态补偿带动精准扶贫,将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恶化的困局兼而治之。目前,对森林补偿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局地层面,国家尺度补偿标准体系研究尚不多见。将经济水平、营林成本、生态区位和林分质量等因素引入补偿标准模型,应用森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和31省森林经营成本等基础数据,构建效益法和成本法的补偿标准区间体系,结合皮尔(R.Pearl)生长曲线模型和经济发展阶段设计我国适度补偿标准体系。结果表明:效益法补偿标准均值是1 605.90元/(hm2·a),成本法补偿标准均值是6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梅洪尧 高新伟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战略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力度的日益加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也更加严重。由于生态补偿价值评估的复杂性,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环境代价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因此,应针对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具体生态损害类型及特点,对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价值进行评估,构建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价值评估模型。并以渤中19-4油田的生态补偿价值评估为案例,以期为海洋生态补偿价值的评估提供模型和案例参考。切实推进海洋油气资源日常开发的生态补偿工作,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小汎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估效果较多的实践,通过文献归纳,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系数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评价,将指标体系分为Costanza和谢高地两大类,并将谢高地指标体系分为价值当量、价值系数和区域修正。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案例,运用Costanza价值系数、谢高地两个版本价值当量、两个版本价值系数的区域修正,分别核算了案例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并比较评价结果。研究得出Costanza价值系数应用于中国实践时评估结果显得偏低,谢高地2002版的价值当量和2002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申开丽 王晓艺 张盈盈 刘瑜 毛惠萍
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是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为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基于生态补偿的目的,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选择相关指标构建生态补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评估2015年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地区——丽水市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绩效状况,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丽水市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绩效总体呈一般水平,对生态补偿绩效影响排名前三位的指标均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类指标;生态屏障区面临保护生态环境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压力,这类地区对生态补偿政策最大的诉求是通过生态补偿实施增强经济实力。鉴于此,提出开展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横向生态补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屏障地区 生态补偿 绩效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慧敏 赵宇 付晓 吴钢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40.9%,是我国几大河流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现象频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然而,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有系统的量化评估体系与方法。论文从草原生态系统产品损害和服务功能损害两个方面,建立了草原生态系统损害的量化评估体系;同时基于损害赔偿的考虑,在进行损害价值定量时加入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维护费用,完善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应用的角度,为该损害价值量化体系的实践应用提出理论补充与应用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生态保护和损害赔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慧敏 赵宇 付晓 吴钢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广泛,占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40.9%,是我国几大河流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现象频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然而,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有系统的量化评估体系与方法。论文从草原生态系统产品损害和服务功能损害两个方面,建立了草原生态系统损害的量化评估体系;同时基于损害赔偿的考虑,在进行损害价值定量时加入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和维护费用,完善了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应用的角度,为该损害价值量化体系的实践应用提出理论补充与应用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生态保护和损害赔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芳 程方平 夏宏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桂花 章娣
一、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思想起源于艾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于20世纪初提出的资本价值理论。他认为,资本的价值实际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并进一步指出,任何资产的价值均来源于这种能产生预期货币收入的权利。费雪为价值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创立了经典的无套利估价理论(MM理论),推导出在完全资本市场下,人们的行为完全理性时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即折现现金流量模型(DCF)。美国思腾思特公司在MM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定的经济期间企业使用一定量的资产创造的全部收益减去该资产使用成本后的余额的经济增加值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霞 刘金国
农用地价值是农用地功能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但由于对农用地价值缺乏完整认识,导致我国农用地大量被低价转为建设用地。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完全资源价格角度出发,探讨了园菜地生态价值构成,并利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影子价格法、市场替代法、碳税法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关键词:
生态补偿价格 农用地转用 农用地 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