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9)
2023(13547)
2022(12090)
2021(11285)
2020(9514)
2019(21963)
2018(21816)
2017(41626)
2016(22987)
2015(25966)
2014(25752)
2013(25454)
2012(23495)
2011(21248)
2010(20983)
2009(18939)
2008(18050)
2007(15619)
2006(13608)
2005(11824)
作者
(68157)
(56408)
(55945)
(53286)
(35984)
(27198)
(25474)
(22214)
(21659)
(20088)
(19442)
(19074)
(18185)
(17678)
(17591)
(17363)
(17240)
(16779)
(16348)
(16111)
(14163)
(13635)
(13581)
(12926)
(12610)
(12605)
(12552)
(12331)
(11393)
(11349)
学科
(87254)
经济(87142)
管理(63538)
(57707)
(46602)
企业(46602)
方法(40564)
数学(35029)
数学方法(34625)
(25589)
(22902)
中国(21532)
(20642)
地方(20607)
业经(19513)
农业(17548)
环境(17308)
(15361)
贸易(15351)
理论(15139)
(14844)
(14842)
(14358)
技术(13595)
(13235)
(12430)
财务(12370)
教育(12359)
财务管理(12345)
企业财务(11631)
机构
大学(322550)
学院(320089)
管理(125579)
(119338)
经济(116525)
研究(109945)
理学(109710)
理学院(108323)
管理学(106241)
管理学院(105703)
中国(79212)
科学(73592)
(69982)
(60236)
(56261)
业大(54518)
(52071)
研究所(52023)
中心(49740)
农业(47551)
(46563)
(44234)
北京(43935)
师范(43716)
财经(42413)
(40478)
(38580)
(37910)
师范大学(35482)
技术(34751)
基金
项目(229799)
科学(178961)
基金(165447)
研究(162938)
(146906)
国家(145673)
科学基金(123543)
社会(100236)
社会科(94668)
社会科学(94641)
(90590)
基金项目(89363)
自然(83618)
自然科(81510)
自然科学(81483)
自然科学基金(80008)
(77203)
教育(74271)
资助(67591)
编号(66503)
成果(52966)
重点(51885)
(49427)
(48966)
(47199)
课题(45739)
科研(44373)
创新(43975)
计划(43442)
大学(42055)
期刊
(129172)
经济(129172)
研究(89579)
中国(61142)
学报(58679)
(53603)
科学(52686)
管理(43421)
大学(43238)
学学(40685)
(37651)
农业(37358)
教育(36501)
技术(25967)
(22558)
金融(22558)
业经(21880)
经济研究(19617)
(19608)
财经(19578)
图书(18779)
问题(17122)
资源(17073)
科技(16863)
(16619)
(16467)
业大(15850)
理论(15047)
林业(14409)
技术经济(14397)
共检索到45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同时也可以看到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激励效应还较小,有待进一步挖掘。文章建议从影响居民心理因素并发挥生态补偿政策作用方面增强当地居民生态保护行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陕西省柞水和镇安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的614份有效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心理因素和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心理因素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愿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367、0.184和0.305;生态补偿政策对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愿和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2和0.142,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079;生态保护意愿对生态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432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旋  全良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居民随机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此分析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因素有学历、家庭收入、对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而且学历和家庭收入有双向关系,学历对居民的生态补偿及生态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正向影响。因此,提出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以提升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加大生态补偿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居民的生态补偿意识等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辉  赵敏娟  史恒通  
对流域微观主体生态补偿意愿的研究有利于流域内生态补偿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实现全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适合生态脆弱区实际的生态补偿意愿属性指标体系,利用选择实验法,对石羊河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对900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多项式Logit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在自然景观比例、旅游指数、沙尘天气数、森林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旱生植物面积、水量、水质以及家庭支出9个生态环境属性中,除旅游指数外,其他8个属性均显著影响受访者选择;边际支付意愿较大的属性分别是:自然景观比例、森林覆盖率和草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接玉梅  葛颜祥  
文章以Probit、Tobit回归模型为主要工具,利用来自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46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居民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因素是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显著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共同因素是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需要大量投入的知晓程度和居民年收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谢泽明  胡凡  
生态补偿是统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发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在分析秦巴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其中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基础,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是关键,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是前提,完善市场交易补偿是支撑,拓展生态补偿方式是抓手,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监管是保障,以期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参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谢泽明  胡凡  
生态补偿是统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发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在分析秦巴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其中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基础,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是关键,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是前提,完善市场交易补偿是支撑,拓展生态补偿方式是抓手,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监管是保障,以期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参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饶茜  汤尚颖  
本文以生态环境、产业规模和居民生活三个维度来衡量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实证两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构建了生态功能区内流通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适合的评价方法。然后选取了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该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是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流通产业发展的助力;流通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丘水林  靳乐山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区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多项Logit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区域农户具有较高的受偿意愿,96.67%的农户愿意接受人为活动限制补偿,75.78%的农户倾向于按受影响程度计算受偿意愿;(2)寻乌县、安远县、郧阳区和房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标准分别为2 988.02~3 164.53元/(户·年)、2 473.25~2 560.41元/(户·年)、1 884.07~1 917.27元/(户·年)和1 391.41~1 426.34元/(户·年);(3)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收入较低、家庭支出较低、劳动力数量较少、林地面积较大、政策熟知程度较低、政策作用感知较强、政策支持程度较低、政策公平感知较差以及所在地区为寻乌县和安远县的农户选择按受影响程度计算受偿意愿的概率更大。研究结论:加快建立基于农户参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按受影响程度计算的补偿标准以及充分重视补偿标准的差别化,是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区人为活动限制政策的重要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瑞  芮佳雯  张跃胜  
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强县412份调查问卷为样本,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效应。借鉴羊群效应模型,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影响,揭示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影响群体行为意愿,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转化规律,并基于此构建生态补偿政策直接影响和通过居民心理变量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政策的直接效应和基于心理变量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生态文明建设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直接影响效应为0.141;通过心理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186。应基于居民视角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改变居民心理变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采用多边界二分选择式CVM评估大汶河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居民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并运用DH模型实证对比分析两类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优化和重点开发区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差异不大,但支付水平存有一定差异;影响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因素在两类主体功能区内有一定差异。在选择决策阶段,生态补偿政策的心理预期只对优化开发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距离只对重点开发区有显著负向影响;在程度决策阶段,生态补偿实施的必要性认知只对重点开发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政策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清  尹宁  吕明  张皓东  王雨濛  
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化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的有效手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基于云南省5个州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云南森林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户愿意为生态补偿付费,影响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是否兼业、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生态补偿重要性认知、森林经济效益是否比生态效益重要、生态环境满意度、政府是否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政策执行信任度以及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其中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和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对专业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而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以及获得政府补偿的情况对兼业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是否兼业、非农收入比重、对生态补偿了解程度以及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对传统散户支付意愿影响较大;对政策执行的信任程度和产业发展程度对种植大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政府农村就业服务职能,鼓励农户非农就业、创业;完善生态功能区环境教育体系和宣传制度建设,强化农户环保意识;强化政府职责及其政策推广、执行力度,构建综合、完善的生态补偿宣传媒介;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措施等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芳  尚海洋  聂华林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政策中。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使人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而"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手段,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既受到主观因素和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即家庭生计资本。本文以黑河流域中游为例,选取300户随机样本,分析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与生计资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形成呈负面影响作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形成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王蓓蓓  吴菲菲  
在黄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形成上游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充分了解流域下游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山东省居民的问卷调查,利用CVM对该区域居民的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意识,在24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人均生态补偿年度支付水平为184.38元。从Logit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与其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生态补偿意愿而言,女性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较男性居民更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馨月  张凯  颉文怡  辜彬  
生态补偿是近年来推出的生态经济政策。民众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是政策实施的关键之一,为阻止川西北草原沙化的扩散,当地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瓦切镇99%以上人口都是藏族,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在瓦切镇的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建立模型,得出影响瓦切镇牧民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养殖牦牛规模、藏文化中对植被环境保护的生态观念、生产方式、对过度放牧的认知、是否了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含义以及是否愿意改变现有的家庭产业。说明除经济因素以外,藏文化因素和社会认知情况也影响了牧民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该研究完善了现有生态补偿机制,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