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6)
- 2023(14112)
- 2022(12026)
- 2021(11270)
- 2020(9393)
- 2019(21299)
- 2018(21030)
- 2017(40753)
- 2016(22413)
- 2015(25170)
- 2014(25323)
- 2013(24717)
- 2012(23126)
- 2011(21024)
- 2010(21328)
- 2009(20169)
- 2008(20228)
- 2007(18555)
- 2006(16486)
- 2005(15068)
- 学科
- 济(87532)
- 经济(87427)
- 管理(71358)
- 业(63598)
- 企(52041)
- 企业(52041)
- 方法(36800)
- 数学(31922)
- 数学方法(31488)
- 农(27641)
- 财(27616)
- 中国(24179)
- 制(22766)
- 业经(20304)
- 环境(19835)
- 学(19388)
- 地方(18514)
- 农业(17752)
- 贸(17318)
- 贸易(17308)
- 易(16854)
- 务(16233)
- 财务(16190)
- 财务管理(16145)
- 银(16027)
- 银行(15995)
- 企业财务(15306)
- 行(15256)
- 划(15028)
- 体(14784)
- 机构
- 学院(321676)
- 大学(320010)
- 济(132205)
- 经济(129180)
- 管理(121652)
- 研究(110801)
- 理学(103500)
- 理学院(102334)
- 管理学(100598)
- 管理学院(99980)
- 中国(85829)
- 京(67518)
- 科学(67388)
- 财(66217)
- 所(56545)
- 农(54671)
- 中心(51831)
- 江(51360)
- 研究所(50861)
- 财经(50620)
- 业大(46949)
- 经(45668)
- 北京(42738)
- 农业(42600)
- 范(42179)
- 师范(41781)
- 院(40568)
- 经济学(40209)
- 州(40051)
- 财经大学(37092)
- 基金
- 项目(209697)
- 科学(164745)
- 研究(155813)
- 基金(150791)
- 家(131112)
- 国家(130018)
- 科学基金(110518)
- 社会(98118)
- 社会科(92868)
- 社会科学(92838)
- 省(82718)
- 基金项目(79353)
- 教育(71464)
- 自然(70243)
- 划(69712)
- 自然科(68452)
- 自然科学(68430)
- 自然科学基金(67181)
- 编号(64279)
- 资助(61281)
- 成果(53586)
- 重点(47920)
- 部(46811)
- 发(45907)
- 课题(45029)
- 创(43400)
- 制(42495)
- 创新(40623)
- 国家社会(40168)
- 科研(39977)
- 期刊
- 济(153283)
- 经济(153283)
- 研究(95897)
- 中国(67112)
- 财(53146)
- 农(50528)
- 学报(49113)
- 科学(45509)
- 管理(44464)
- 大学(37587)
- 学学(35415)
- 教育(35318)
- 农业(33590)
- 融(33271)
- 金融(33271)
- 技术(27222)
- 业经(25804)
- 财经(25255)
- 经济研究(23590)
- 经(21663)
- 问题(20097)
- 业(17273)
- 贸(16787)
- 版(15888)
- 理论(15281)
- 技术经济(15277)
- 资源(14865)
- 现代(14433)
- 图书(14351)
- 科技(14286)
共检索到492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一、辽宁生态环境形势的总体判断:基于两条曲线资源依赖性曲线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适用的经验性规律。我们可以借助于这两条曲线,考察辽宁当前生态环境的基本位势,并对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机制建设提供理论意义的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毅清 覃思杰 舒全峰
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可能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难以被激活。本文基于嵌套制度体系分析框架剖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生猪养殖粪污治理的案例,揭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具体激活机制。研究发现:政府主导、自由市场与农户自组织三种制度路径的融合,需要以制度路径与治理情境的匹配为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以不同制度层级规则互动为本质的制度路径融合。不同制度层级规则的互动使嵌套制度体系获得结构上的稳定性与应对冲击的韧性,进而改善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要件,并最终实现集体行动的激活。基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本文进一步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激活机制是由“制下市场”这一制度模块单元所驱动的。因此,无论具体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境如何,实践中只有成功构建“制下市场”制度模块单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集体行动才有望得到激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慧 马永欢
生态补偿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中各种利益关系,成为生态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古蕊 李效筠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生态补偿的要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生态补偿方式、科学提高补偿标准、推进生态补偿立法、强化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等路径,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为辽宁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赵一心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关键是要发挥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激励功能。本文以水污染治理为例,利用2006-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总体上改善了以水质为代表的生态环境质量,并显著依赖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占比,地方政府自身如果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就越有利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效应的发挥。(2)地方政府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后,其自身环境保护支出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平均效应没有出现显著变化,甚至存在抑制作用,说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仅发挥了资金补偿效应,而没有起到应有的制度激励功能。(3)通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效率越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约束越强和资金规模越大,均有利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激励效应发挥。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慧娥 吴浩鋆 王志丹 马源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内涵,以优化辽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当前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改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健全法律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萌 沈祥成 郭熙保 何慧芹 齐振宏 邬兰娅
我国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养猪业"畜产公害"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文章基于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危害及原因;探索了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框架及基本环节;提出了进行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对策措施:确立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主体;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萌 沈祥成 郭熙保 何慧芹 齐振宏 邬兰娅
我国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养猪业"畜产公害"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文章基于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危害及原因;探索了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框架及基本环节;提出了进行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对策措施:确立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主体;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合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以落实成为全新命题。总体来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较为清晰、覆盖范围逐年扩大以及补偿标准日渐完善,但还面临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缺乏与生态产品价值机制的深度融合、尚未明确规定补偿目标的具体程度、未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全覆盖、测算方法对生态系统差异性考量不足等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以驱动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重目标为出发点的基本思路,并从推动补偿政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强化环境保护目标,拓展覆盖范围,优化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宇光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利益机制的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补贴制度作为现实依托。制度内容方面,目标定位应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其管理主体和补偿主体应当以农业为核心予以明确,同时加大农业补贴资金量,优化资金结构并转变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胜岳 赵丹华 徐裕财
通过"看不见的手",即由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生态环境退化的治理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着力研究的制度设计。本文从原来实行的生态单要素管理,转变为生态补偿的总量管理。将企业消耗的生态要素还原成一定类型的生态面积,然后根据区域生态总量及其新增量,确定企业的生态定额,进行配额控制。生态的需求和供给都为一定类型的生态面积。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抚育中,通过竞争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利用政府购买生态的方式,可以激发农民参与生态治理与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生态建设效率,从而形成以政府调控为核心,以企业、农户和委托代理公司为三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框架。生态环境补偿市场的构建,是解决生态建设与生态消耗脱节问题的一种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变迁中,补偿制度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补偿制度,各地方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市场补偿的探索和尝试。对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反思是完善该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反思过渡到制度反思,对环境保护力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效应分析,总结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 效应分析 制度反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连冬 耿雅冬
基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速度,选取24个评价指标,利用耦合度模型并结合剪刀差分析评价辽宁省1996—2011年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分析耦合度发展趋势及系统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发展速度呈"U"型,而生态环境系统呈倒"U"型,二者耦合度发展呈"U"型,先后经历了发达型—协调发展型—发达型—过度发展型几个不同耦合度阶段,1996—2002年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耦合程度较高,2003—2011年发展趋势逐渐远离和谐;剪刀差显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速度差异发展过程呈"U"型,2001年差异度最小,2002—2011年差异度值逐年加大,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速度有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基于我国城乡关系演进的特征,应用博弈方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土地流转制度对城乡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农产品价格比是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而原有的城市偏向政策导致了农村在城乡分工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以及农业免税及补贴政策,确实能够提高农村在城乡合作中的利益分享,但却更容易使城乡关系发展为竞争而非合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凤魁 徐欢 逄然然 王大鹏 贾艳萍 顾汉龙
[目的]基于省域尺度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和支付意愿差异,通过分析耕地生态盈余与赤字情况,科学量化耕地生态补偿额度,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可行路径。[方法]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利用系数修正法测算各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阜新市和盘锦市等3市为耕地生态补偿区,补偿额度为0.53亿元,沈阳市、大连市等其他11市为耕地生态受偿区,受偿额度为16.70亿元;2019年全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总体是向外输出状态,应得补偿费为16.18亿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服务区不存在“空间异位”现象,生态赤字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区域;全省各市化肥施用强度均超过800kg/hm~(2),导致沈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和朝阳市的耕地碳足迹均较高。[结论]耕地生态补偿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区域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