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1)
- 2023(8808)
- 2022(7476)
- 2021(6953)
- 2020(5621)
- 2019(12337)
- 2018(12194)
- 2017(22100)
- 2016(12135)
- 2015(13298)
- 2014(13769)
- 2013(13138)
- 2012(12020)
- 2011(10833)
- 2010(11075)
- 2009(9881)
- 2008(9914)
- 2007(9139)
- 2006(7924)
- 2005(7252)
- 学科
- 济(43922)
- 经济(43885)
- 管理(36536)
- 业(33453)
- 企(27174)
- 企业(27174)
- 方法(17256)
- 技术(14117)
- 农(13731)
- 数学(13370)
- 数学方法(13146)
- 学(12277)
- 环境(11388)
- 中国(11083)
- 地方(11037)
- 业经(10818)
- 财(10509)
- 理论(10336)
- 农业(9817)
- 制(8304)
- 贸(8051)
- 贸易(8044)
- 易(7809)
- 划(7621)
- 技术管理(7417)
- 和(7389)
- 教学(7232)
- 生态(7157)
- 务(7119)
- 财务(7093)
- 机构
- 学院(175564)
- 大学(169466)
- 管理(60959)
- 济(60321)
- 研究(60305)
- 经济(58612)
- 理学(51141)
- 理学院(50429)
- 管理学(49274)
- 管理学院(48920)
- 中国(44230)
- 科学(40977)
- 京(37064)
- 所(31451)
- 农(30855)
- 财(28769)
- 江(28686)
- 研究所(28616)
- 中心(27751)
- 业大(27420)
- 范(26471)
- 师范(26138)
- 农业(23963)
- 州(23710)
- 北京(23652)
- 技术(23222)
- 财经(22616)
- 院(22614)
- 省(20781)
- 师范大学(20702)
- 基金
- 项目(116729)
- 科学(90024)
- 研究(84316)
- 基金(80942)
- 家(72694)
- 国家(72100)
- 科学基金(60388)
- 社会(50557)
- 省(48367)
- 社会科(47886)
- 社会科学(47874)
- 基金项目(43602)
- 划(40121)
- 自然(40091)
- 自然科(38997)
- 自然科学(38983)
- 教育(38931)
- 自然科学基金(38246)
- 编号(34258)
- 资助(33089)
- 重点(27312)
- 成果(26553)
- 发(26551)
- 课题(24998)
- 创(24710)
- 部(23760)
- 创新(23127)
- 科研(22141)
- 计划(22109)
- 性(21575)
共检索到264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坚韧 周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前进,我国的旅游产业和房地产业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将旅游与地产相结合形成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的重点。而现在旅游景区的建设多是资源依托型,其建筑更是消耗能源的主要方面,已经不适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结合生态旅游及绿色建筑的理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研究两个理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秦皇岛生态节能示范区的建设实践,比较其与普通景区的节能优势,重点落实于关键性节能技术的探索和总结。将绿色建筑的思想应用于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不仅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广泛推广绿色建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根本体现。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生态节能 关键性技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梦 卢小丽 朱静敏 张春燕
文章立足新媒介时代“网红打卡”现象,采用实地考察与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借助媒介朝圣理论,探索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内涵特征、类型与形成逻辑。研究表明:(1)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是“网络亚文化”现象下的新型旅游地,其产生根植于旅游者的自我身份想象与社会互动需求,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旅游空间叙事的个性化解构。其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无前期景观改造与设施投入等特征,主要呈现地域意象、影视景观、氛围感知、美食商业等4种类型。(2)旅游者通过媒介化凝视与自主符号化建构方式实现对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虚拟在场,在社会语码、意义与符号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后现代主义网红叙事话语体系。(3)旅游者基于暂时的圈层认同建立临时共同体,引发群体性互动下的网络朝圣,实现身体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穿梭与跨越,在统一朝圣动作与个性化身体实践的双重具身体验中完成身体在场。(4)旅游者借助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景观与空间意义,将自我身体作为图像叙事核心,在景观消费与互动中实现自我身份的想象与建构,通过社交媒体空间的仪式呈现完成自我展演,并再次投射于符号化建构过程。文章关注中国特色“网红”语境下的新型旅游地特征与形成逻辑,为微观尺度的旅游地研究提供了具有本土意义的现象解析与理论建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江虹
近年来,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轮番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优化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阐述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失控性"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优化管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萌 李玉辉 范柱国
本文通过探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国际经验,提出我国旅游景区发展思路,即强化景区社会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景区门票价格体系,广泛资金来源,拓展多渠道营利方式,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经济转移加快实现经济产业转移。
关键词:
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经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诗妍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优化研究》一书由朱晓辉、符继红编著,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7年4月出版。该书是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写作完成的,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相结合,从多角度指出了景区门票价格优化策略。书中以云南省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发展为案例,介绍了门票价格机制及其优化策略。该书不是单纯对理论进行论述的,而是通过案例与模型进行深入分析,让读者更易理解,且不会空洞乏味。
关键词:
景区门票 云南省 门票价格 优化研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孟明浩 俞益武 顾晓艳 李天佑 章志攀
加强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设计,提高解说水平,是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旅游景区提高文化品位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旅游者获得更高的旅游价值和旅游体验。在对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国内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1311”设计方法,包括目标确定、环境调查、受众分析、主题定位、方案策划、评估调控等6个步骤。最后,以千岛湖森林氧吧环境解说系统的设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参19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环境解说系统 设计 个案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员萍 王浩 黄萌
介绍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阐述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精神载体、物质载体以及载体表达,并以福建诏安乌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中心区域为例,分析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塑造的方法,提出规划中要充分挖掘生态旅游景区的精神载体、落实物质载体的构建及发挥其地方特色效应,最终实现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塑造及其生态环境、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世敏 陈攀 曹红春
在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的背景下,花明楼和韶山景区的经营管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实地调研的结果表明,两景区同时面临着游客数量猛增、收入急剧减少、管理难度加大、员工积极性降低等问题,但在发展趋势上却存在差异。对两景区的比较研究发现,体制、产品结构、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社区关系是免费开放背景下影响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当在这些方面寻求改进,以此推进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天慧
阐述了旅游景区物流活动的内容及其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分析了生态物流的概念及内涵,对旅游景区生态物流发展现存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旅游景区生态物流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生态物流 挑战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璐 王丽媛 周延林
蟒河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南33km,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地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植被向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植被的过渡区。本文对蟒河生态旅游景区植物区系组成、植物群落基本特征、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调查区有维管束植物72种,隶属于35科66属,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系。蟒河生态旅游区旅游景点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到位,景区内植被状况较好,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主要取决于生境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震 庞赞 张建国
[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乡村资源,在开发前对影响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因素进行评价,为整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总结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养生旅游景区的特点,运用专家咨询法筛选构建了该文的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综合评价分级标准以及各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以兴墩村为例验证本评体系的实用性。[结果]评价模型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区域社会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潜力5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由影响该指标的因素组成,共计29个三级指标;通过对兴墩村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得分为8. 06,适宜性良好,其中自然环境得分最高为9. 52。[结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影响开发的主要因素,兴墩村进行乡村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同时存在配套设施条件差以及开发潜力低的缺点,针对各二级指标评价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思路,为今后进行规划奠定了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窦璐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对游客情感及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少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索。鉴于此,文章基于服务场景理论和已有相关文献,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5A级生态旅游景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探索中国背景下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题项。通过对访谈和网络点评资料的三级规范性编码分析,得出了环境氛围、基础设施、自然景观设施、人文景观设施和社会交往5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根据扎根理论资料和已有文献,开发了用于定量测量上述5个维度的30个题项。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该研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小规模研究检验了服务场景对满意度的显著预测作用,证明所开发的量表可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光 郭康
当今,旅游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群众性活动,其参与人数越来越多,造成的物质、能量、经济、文化运转越来越大,在某些地方甚至影响到社会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两个实例的讨论,提出建立一种新兴旅游区——社会生态旅游区的设想。1 社会生态旅游区是特殊产物1.1 旅游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经济平衡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者的基本行为活动,需要大量开发风景点,兴建文化娱乐场所,兴建商店、旅馆、公路、水路,甚至空运等交通设施,安装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公用设施,大量生产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等。对于原来生产水平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健华 余建辉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往往人满为患,如何科学合理的调控游客数量是旅游景区非常棘手的一个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景区目前已经采用的各种游客数量调控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旅游景区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调控技术提出建议。
关键词:
游客管理 景区管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庄志民
本文立足于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通过本土地脉、文脉、人脉梳理和市场潜能分析,采用了"财智"作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的主题定位,并将其纳入适销对路的产品(项目)架构之中。本文认为,"意"与"象"呼应互动应成为旅游文化设计的基本技术路线。
关键词:
“财智东钱湖” 旅游意象 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