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6)
- 2023(16609)
- 2022(14352)
- 2021(13509)
- 2020(11024)
- 2019(25305)
- 2018(25170)
- 2017(47792)
- 2016(25929)
- 2015(28952)
- 2014(29128)
- 2013(28920)
- 2012(26874)
- 2011(24547)
- 2010(24808)
- 2009(22743)
- 2008(21840)
- 2007(19338)
- 2006(17365)
- 2005(15623)
- 学科
- 济(121687)
- 经济(121573)
- 管理(70557)
- 业(66762)
- 企(51801)
- 企业(51801)
- 方法(44886)
- 数学(38539)
- 数学方法(38103)
- 农(32916)
- 中国(32597)
- 地方(32418)
- 业经(26275)
- 学(26041)
- 财(23467)
- 农业(23223)
- 环境(20320)
- 制(19031)
- 和(18189)
- 地方经济(18015)
- 贸(17946)
- 贸易(17931)
- 理论(17591)
- 易(17204)
- 融(17068)
- 金融(17065)
- 银(16952)
- 银行(16910)
- 发(16352)
- 行(16296)
- 机构
- 大学(368957)
- 学院(368767)
- 济(151078)
- 经济(147724)
- 管理(142207)
- 研究(132448)
- 理学(121754)
- 理学院(120275)
- 管理学(118257)
- 管理学院(117605)
- 中国(98580)
- 科学(82276)
- 京(80602)
- 所(67412)
- 财(66676)
- 研究所(61277)
- 农(60424)
- 中心(59220)
- 江(55689)
- 业大(54066)
- 财经(52517)
- 范(52491)
- 师范(52041)
- 北京(51820)
- 院(48514)
- 经(47494)
- 农业(46594)
- 州(45441)
- 经济学(44917)
- 师范大学(42179)
- 基金
- 项目(248261)
- 科学(194265)
- 研究(183985)
- 基金(176768)
- 家(153762)
- 国家(152419)
- 科学基金(129839)
- 社会(115246)
- 社会科(108928)
- 社会科学(108898)
- 省(98194)
- 基金项目(94196)
- 教育(83588)
- 自然(82657)
- 划(82371)
- 自然科(80560)
- 自然科学(80543)
- 自然科学基金(79047)
- 编号(76025)
- 资助(72183)
- 成果(62008)
- 发(57374)
- 重点(56035)
- 部(53783)
- 课题(53239)
- 创(50825)
- 创新(47410)
- 国家社会(46769)
- 科研(46523)
- 发展(45926)
- 期刊
- 济(179234)
- 经济(179234)
- 研究(114013)
- 中国(76304)
- 学报(56734)
- 农(55822)
- 科学(54056)
- 管理(52678)
- 财(48840)
- 教育(44716)
- 大学(42701)
- 学学(39907)
- 农业(38742)
- 技术(33576)
- 融(33324)
- 金融(33324)
- 业经(29052)
- 经济研究(27982)
- 财经(25258)
- 问题(22932)
- 经(21681)
- 图书(20744)
- 业(19879)
- 技术经济(19179)
- 资源(19096)
- 科技(18092)
- 理论(17336)
- 现代(17101)
- 版(16395)
- 商业(16236)
共检索到563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永斌 董锁成 方婷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莹 何得桂
贫困县(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评价贫困县(区)县域经济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陕西省56个贫困县(区)为研究对象,选用2016年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县(区)发展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依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了排名。结论表明,56个贫困县(区)中,按综合因子排名,定边县、汉滨区排名靠前,长武县、澄城县排名适中,佛坪县、宜川县排名靠后。为此,要扩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多方力量脱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怡楹 王俊荣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湘辉 姬冠 孙艳华
利用2010年统计数据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湘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湘西地区39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运用离差平方和法对湘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四类,邵东县、鹤城区等5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洞口县、隆回县等9个县市区次之,中方县、芷江县等11个县市区为中等水平,江华县、江永县等14个县市区相对较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刘桂环 李岱 李荣生 郎一环
甘肃省陇西县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典型代表,她的发展面临两对基本矛盾和两难选择。一是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与之相对应必然存在两难选择(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陇西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了切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典型区———陇西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卢荣旺 唐波 林琳
基于PSR理论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脆弱性评价体系,以韶关市8个贫困县为案例地分析其脆弱性时空格局并探讨耦合度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生态脆弱性整体呈"U"型走势,经济脆弱性呈匀速下降趋势,生态—经济脆弱性呈倾斜且平滑的"L"型阶段性下降趋势。(2)县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缩小,生态—经济脆弱性形成"东高西低、中部适宜"的格局。(3)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耦合脆弱性在中度水平以下,耦合度较高的县主要集中在中部片区。(4)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该地区耦合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年降水、气温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状态指标是基础障碍因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响应指标重要性有所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卢荣旺 唐波 林琳
基于PSR理论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脆弱性评价体系,以韶关市8个贫困县为案例地分析其脆弱性时空格局并探讨耦合度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生态脆弱性整体呈"U"型走势,经济脆弱性呈匀速下降趋势,生态—经济脆弱性呈倾斜且平滑的"L"型阶段性下降趋势。(2)县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缩小,生态—经济脆弱性形成"东高西低、中部适宜"的格局。(3)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耦合脆弱性在中度水平以下,耦合度较高的县主要集中在中部片区。(4)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该地区耦合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年降水、气温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状态指标是基础障碍因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响应指标重要性有所提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惠兰 黄雪莹
创新产业发展理念,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严苛的发展条件下,实施"美食驱动"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本文首先对大化"美食驱动"战略的实施背景与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战略实施中大化所采取的康养美食业与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系列举措与成效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最后对完善大化的县域产业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 新动力 广西大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焱 毛珮 冯璐 胡雪枝
基于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全样本数据,运用DEA-BCC模型、Moran’s I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属性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区域抵御内外部风险能力,稳定脱贫成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步入高质量发展之列服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平均经济效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山区的经济效率较低。(2)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性弱,近似随机分布,且生态脆弱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边缘地带。(3)县域经济效率主要受到务工人口数占比、村集体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等的影响,尽管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区别,但经济发展总体处于“U”型关系的前端,县域规模效益还未彰显。由此建议通过进一步提高帮扶投入精准度,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焱 毛珮 冯璐 胡雪枝
基于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全样本数据,运用DEA-BCC模型、Moran’s I指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属性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区域抵御内外部风险能力,稳定脱贫成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步入高质量发展之列服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40个生态脆弱县的平均经济效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山区的经济效率较低。(2)云南省生态脆弱县经济效率的空间集聚性弱,近似随机分布,且生态脆弱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边缘地带。(3)县域经济效率主要受到务工人口数占比、村集体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等的影响,尽管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有所区别,但经济发展总体处于“U”型关系的前端,县域规模效益还未彰显。由此建议通过进一步提高帮扶投入精准度,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县域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新民
本文从我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出发,从现实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经济贫困的根源,从而对城乡统筹,转化农民,盘活土地,简政放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城乡统筹 县域经济 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同彪 刘云达
根据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位属性和发展水平,可将其分为东北区域、西北区域、西南区域和中南区域四个片区,各区内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限制开发与贫困属性长期并存、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约束等问题。综合看,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在于财政赤字不断增大、人力资源流失、主导产业规划滞后、第三产业活力不足。进一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应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突出县域差异化;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绿色服务业增长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重点工程"和"品牌工程"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特征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朝辉 王太祥
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是荒漠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与主要矛盾。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的考察,建立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与EVM方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设计了和田地区县级尺度的生态脆弱性与社会经济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显现了和田荒漠干旱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区高度重叠,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显著负向耦合,和田地区生态治理与贫困消除陷入厄运循环;(2)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态势揭示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实践依据,为和田地区精准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 生态扶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淑强 董锁成 王新 李宇 吴玉萍
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甘肃省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引入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贫困度耦合关系判别函数,研究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和驱动因子时间演进轨迹及其分异规律,揭示出了贫困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机理,即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更尖锐突出地表现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的矛盾;贫困地区“脆弱—贫困”恶性循环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以人为作用为主。从总的时间演进轨迹看,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表现为正在由不协调型向协调型演进的趋势,即贫困性逐步减小,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从政策上分析,贫困地区生存方式可选择余地与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中国政府...
关键词:
定西市 贫困性 生态环境 耦合 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