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2)
2023(14594)
2022(12330)
2021(11517)
2020(9749)
2019(22467)
2018(22196)
2017(43561)
2016(23492)
2015(26033)
2014(25759)
2013(25222)
2012(22841)
2011(20602)
2010(20857)
2009(18962)
2008(18258)
2007(16167)
2006(14218)
2005(12065)
作者
(66750)
(56209)
(55707)
(52767)
(35174)
(27051)
(25144)
(21967)
(21195)
(19851)
(19048)
(18898)
(17431)
(17313)
(17180)
(17122)
(16533)
(16454)
(16019)
(15980)
(13801)
(13781)
(13772)
(12769)
(12554)
(12528)
(12160)
(12132)
(11344)
(11014)
学科
(103321)
经济(103232)
(71126)
管理(64333)
方法(50400)
(49287)
企业(49287)
(48852)
数学(46263)
数学方法(45550)
农业(32524)
业经(24203)
中国(23502)
(23460)
地方(21199)
(18407)
(18070)
环境(16875)
(16830)
贸易(16822)
(16362)
技术(15268)
(14593)
财务(14526)
财务管理(14492)
理论(14211)
(14138)
企业财务(13806)
(13308)
(13275)
机构
学院(332622)
大学(326622)
(137052)
经济(134464)
管理(132513)
理学(116647)
理学院(115438)
管理学(113073)
管理学院(112485)
研究(105105)
中国(79990)
(72213)
(66845)
科学(66543)
(58298)
业大(57120)
农业(55809)
(52012)
中心(50761)
(48237)
财经(48005)
研究所(47761)
(44085)
经济学(41995)
(41599)
师范(41140)
北京(40688)
经济学院(38274)
(38233)
经济管理(37665)
基金
项目(236462)
科学(187994)
基金(173906)
研究(169513)
(152337)
国家(151095)
科学基金(131221)
社会(109271)
社会科(103576)
社会科学(103544)
(93878)
基金项目(92321)
自然(86396)
自然科(84397)
自然科学(84384)
自然科学基金(82871)
教育(78590)
(78035)
资助(71381)
编号(68340)
重点(53290)
成果(52495)
(52419)
(51292)
(49330)
课题(46197)
创新(46082)
国家社会(45825)
科研(45515)
教育部(44724)
期刊
(144364)
经济(144364)
研究(85752)
(71795)
中国(59908)
学报(53236)
科学(49851)
农业(49002)
管理(43859)
(42768)
大学(41533)
学学(39804)
技术(30525)
教育(30181)
业经(30139)
(29216)
金融(29216)
(24080)
财经(22769)
经济研究(21406)
问题(20554)
(19474)
统计(18407)
(17431)
资源(17376)
(16897)
技术经济(16668)
科技(15477)
决策(15244)
业大(15001)
共检索到464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李争  
以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塔吉特-总绝对方差最小模型(Target-MOTAD)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户风险状态下耕地投入要素配置的优化途径。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农户耕地投入要素结构和耕地利用结构有优化空间,典型农户在现有耕地资源条件下可以通过耕地投入要素配置及耕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来增加其农业收入,而不需要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实现农业收入增长目标。因此生态脆弱地区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提高耕地利用程度,优化投入要素的配置结构,避免由于扩大垦殖规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黎洁  邰秀军  
本文使用分层模型方法对Chaudhuri所提出的贫困脆弱性度量模型进行了改进,在设计村庄和家庭变量的基础上,利用陕西省周至县四个山区乡镇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贫困脆弱性,即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波动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社区和家庭因素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发现社区因素对调查地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波动的影响途径并不相同,最后提出了针对贫困脆弱性的不同表现而采取不同管理措施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本文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理论构建研究框架,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结合PSM方法、两阶段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能力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社员小农户的劳动与机械型技术要素产出弹性显著较高,符合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与农业机械技术与机械化服务迅猛发展背景下的劳动要素配置趋势;(2)合作社显著弱化了小农户对土地与生物化学型技术要素的产出依赖,有助于小农户对生物化学型技术要素进行理性投入与结构调整,实现绿色高效生产转型;(3)合作社能强化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与设施蔬菜产值占比、积极参与技术指导以及处于京津冀地区特征的小农户的管理能力,促进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动态提升小农户的整体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玉光  杨钢桥  文高辉  
耕地细碎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基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划分农户类型,利用武汉城市圈部分区县农户调查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地块平均面积表征的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0.194 hm2,利用效率为0.360;中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0.492 hm2,利用效率为0.446;大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1.179 hm2,利用效率为0.497;耕地利用效率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玉光  杨钢桥  文高辉  
耕地细碎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基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划分农户类型,利用武汉城市圈部分区县农户调查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地块平均面积表征的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0.194 hm~2,利用效率为0.360;中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0.492 hm~2,利用效率为0.446;大规模农户耕地经营面积平均为1.179 hm~2,利用效率为0.497;耕地利用效率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呈正相关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耕地细碎化对小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对中、大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作用;相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细碎化对大规模农户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应鼓励耕地流转,为农户规模化经营耕地创造条件;在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应将耕地整治与耕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文略  朱永甜  黄志刚  余劲  
生态脆弱区农户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风险冲击和机会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新阶段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风险、脆弱性、可持续生计等框架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形成型指标方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户面临的风险和能够获得的发展机会对其生计资本及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遭遇风险对其除自然资本以外的生计资本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会显著加剧他们的多维贫困程度;农户能够获得的发展机会对其除自然资本以外的生计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会显著改善他们的多维贫困状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唐继刚  周彬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水果、禽肉与蔬菜的产值足迹是最低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高,而水产品、油料、羊肉与玉米的产值足迹是最高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低。文章对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的探讨可以为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也为山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钱圣  杨钢桥  
农户对耕地劳动力投入,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湖北省9个县市672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农户劳动力投入影响很大,务农人员主要是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是理性的,符合比较利益和风险规避原理;农业机械对劳力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劳力投入也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开丽  张安录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既关系到土地供给的总体结构与变化,也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更关系到农户的生存状况。论文在分析当前农户脆弱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变化中农户脆弱性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暴露性指数EI、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根据量化后的SI和AI,可以计算出农户的脆弱性指数VI。论文以中国中部经济区5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作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大规模农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定量测度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的指标体系,运用几何平均数算法对其进行量化,并由此分别计算出各省份农地转入户和转出户的脆弱性指数VI。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书苑   马丁丑   傅一敏   杨建州  
【目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林业投入资源配置、生产经营规模调整等方面探讨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为生态脆弱与经济贫困叠加的同类高山集体林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制定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省2009—2018年500个农户跟踪调查数据,以资金、土地和劳动为投入要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产出要素构建DEA-Malmquis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地特征、区位特征、林业政策和林业服务6个维度选取13个变量构建面板Tobit模型,测算甘肃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从整体变动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原因在于各分量未形成合力,具体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技术进步驱动,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促进作用有限。2)从时间特征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稳定状态(2010—2018年呈上下交替波动特征),未能实现林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3)从区域特征上看,因各地区自然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明显。分区域来看,陇东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陇南地区增长有限,陇中地区增长较快;分县域来看,陇南地区各县域差异较大,陇中地区次之,陇东地区最小。4)从影响因素上看,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年龄、担任干部、外出务工人数、林业收入与总收入占比、林道满足需要、地理区位、采伐指标申请难易、获得林业补贴、参与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难易以及参与林业合作社影响。【结论】1)重视林业理论基础研究并不断应用转化林业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保障林业持续发展;2)强化林业培训措施,提高林业技术效率,注重林业技术效应,转变林业发展方式;3)加大林业融资供给,引导林地规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林业规模效率,实现林业规模经济;4)持续改进技术进步,逐步提升技术效率,充分挖掘规模潜力,使生产率各分量形成合力,合理有效配置林业生产要素;5)各地林业发展应全面考虑自身林业资源禀赋特殊性、生态安全必要性和艰巨性,提供精准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凡  朱玉春  
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著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都会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发生率,自然资产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为负;村庄外出务工比重、清洁用水比重等都会降低农户脆弱性;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对脆弱性的缓解作用,但对社会资本降低脆弱性的作用会产生反向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贤辉  蔺思琪  何庆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英  雷鹏程  刘晏彤  
农地利用效率反映了农业用地利用水平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以耕地面积为门槛变量的三重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扩大耕种规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投入的资本、农技培训和种植作物类型的选择;在三重门槛模型中,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随农地规模的变化而呈"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规律。无论在哪一个门槛值前后,亩均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大于1,并在1%水平上显著。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走土地集约化经营道路是农地利用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英  雷鹏程  刘晏彤  
农地利用效率反映了农业用地利用水平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程度。为考察农地经营规模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以耕地面积为门槛变量的三重门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扩大耕种规模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投入的资本、农技培训和种植作物类型的选择;在三重门槛模型中,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随农地规模的变化而呈"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规律。无论在哪一个门槛值前后,亩均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大于1,并在1%水平上显著。亩均资本对农地利用效率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军以  周小曼  王腊春  王晓锋  
[目的]明晰中国城乡要素双向加速流动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和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关系。[方法]文章在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分析基础上,分别从城乡和乡村农户两个维度,解析了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展望了乡村振兴下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主题。[结果]城乡层面存在着基于“产业→人口→生计→耕地”链条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耦合;乡村层面存在着基于农户“生计—生产—耕地”链条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耦合。农户生计转型分化及乡村发展主体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诉求差异化,进一步驱动了乡村耕地利用多功能转型与乡村的多功能转向。基于耕地利用在生态产品供给、休闲康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多功能边界的拓展,加速推动了耕地利用、农业生产及乡村发展的多功能转型。[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农户生计视角应关注多尺度多梯度分异下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耦合,注重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发展的“格局—过程”研究,加强基于耕地利用社会生态反馈的、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下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