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6)
- 2023(13556)
- 2022(10948)
- 2021(10035)
- 2020(8328)
- 2019(18814)
- 2018(18775)
- 2017(36392)
- 2016(19369)
- 2015(21764)
- 2014(21448)
- 2013(21375)
- 2012(19294)
- 2011(17297)
- 2010(17668)
- 2009(16629)
- 2008(16381)
- 2007(14891)
- 2006(13298)
- 2005(11843)
- 学科
- 济(91894)
- 经济(91799)
- 业(90145)
- 企(71865)
- 企业(71865)
- 管理(65308)
- 农(51010)
- 方法(37847)
- 业经(34096)
- 农业(34079)
- 数学(29688)
- 数学方法(29175)
- 财(24658)
- 中国(20542)
- 地方(20220)
- 技术(19370)
- 务(17298)
- 财务(17264)
- 财务管理(17249)
- 制(16653)
- 企业财务(16211)
- 策(15842)
- 划(15730)
- 理论(15427)
- 和(15415)
- 环境(14955)
- 产业(13746)
- 贸(13616)
- 贸易(13608)
- 发(13560)
- 机构
- 学院(285310)
- 大学(271684)
- 济(120347)
- 经济(118082)
- 管理(117385)
- 理学(101564)
- 理学院(100647)
- 管理学(98972)
- 管理学院(98479)
- 研究(87901)
- 中国(70335)
- 农(60493)
- 京(56041)
- 科学(53823)
- 财(51365)
- 业大(46182)
- 农业(45852)
- 江(45003)
- 所(43270)
- 中心(42006)
- 财经(40653)
- 研究所(39179)
- 经(36632)
- 州(35580)
- 经济学(34876)
- 经济管理(34532)
- 北京(34202)
- 范(34152)
- 师范(33808)
- 经济学院(31635)
- 基金
- 项目(190921)
- 科学(152381)
- 研究(142838)
- 基金(138154)
- 家(118637)
- 国家(117464)
- 科学基金(103316)
- 社会(93393)
- 社会科(88306)
- 社会科学(88282)
- 省(79579)
- 基金项目(74022)
- 自然(65161)
- 自然科(63557)
- 自然科学(63544)
- 划(62930)
- 自然科学基金(62425)
- 教育(62039)
- 编号(59042)
- 资助(54886)
- 发(44137)
- 成果(44090)
- 创(42688)
- 重点(42176)
- 业(40927)
- 部(40713)
- 课题(39270)
- 创新(39058)
- 国家社会(38261)
- 制(36907)
- 期刊
- 济(145657)
- 经济(145657)
- 研究(75672)
- 农(63360)
- 中国(54604)
- 管理(44288)
- 农业(43191)
- 财(41056)
- 科学(40617)
- 学报(38266)
- 业经(33273)
- 大学(30774)
- 学学(29773)
- 技术(27715)
- 融(24548)
- 金融(24548)
- 业(22478)
- 教育(21610)
- 经济研究(20066)
- 问题(19831)
- 财经(19292)
- 技术经济(17225)
- 经(16829)
- 农业经济(15510)
- 农村(15360)
- 村(15360)
- 版(15315)
- 资源(15107)
- 现代(14713)
- 商业(14611)
共检索到418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闫春华
在乡村产业遭遇发展困境的背景下,研究乡村生态型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实践为例,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的较好处理、生产行为"嵌入"于生态之中以及村民的"共同经济利益意识"是生态农业得以形成并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乡村呈现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邻里互助等振兴样态。影响生态化发展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生态自觉的形成。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生态自觉意识,从而助力生态脆弱区乡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甘文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总结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方略:完善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价值意蕴 典型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姚建忠 黄怡博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关键词:
脱贫地区 乡村产业振兴 路径 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银 叶文丽 吴孔森 杨新军
以黄土高原佳县乡村和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建设理论和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定量刻画61个村域单元1990—2020年乡村建设水平变化对农户家庭生计恢复力的影响,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并分析关键乡村建设要素及其空间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乡村建设水平由较低提升至较高等级,农户生计恢复力由弱增强至中等级,县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2)农户生计恢复力与其所处村庄的乡村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乡村建设要素中道路交通条件、基层治理能力、集贸市场建设和中小学校布局对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各要素的强作用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应分区分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水平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户生计可持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大,旱涝灾害频繁,植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草场改良为主畜牧业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六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岩溶山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杰
为了研究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模式,本文立足于内蒙古乡村特色养殖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简要论述融合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意义、动力机制、壁垒及路径。
关键词:
生态养殖 乡村旅游 融合模式 构建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殷清眉 栾峰
大都市地区乡村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市场的青睐而引入多元行动者,因此更具振兴发展条件。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是上海探索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概述示范村创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多元行动者参与情况及介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多元行动者介入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分别为通过股份等方式引入外来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下的平台合作型、政府引导下的集体内部主导型,他们在行动者关系及资源投入的主体关系特征上有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
乡村振兴示范村 行动者 介入模式 上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婉音 宁国辉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双线推进,将绿色理念融入农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且生态农业正在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效应。生态农业是高效生态创新型农业,不仅可推动农业经济高效发展,还可显著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必须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以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为核心,生成生态农业战略实施叠加经济振兴的双向效应。本文就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丽
高效生态农业是顺应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也是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筑基之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将为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增续动力,是在新时代中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需充分认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综合研究与分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系统,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效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文歆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然 张鹏 李云飞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进生态农业绿色转型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生态农业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资源保育能力稳步增强,生态农业产地环境保护能力稳步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了重要部署,指出应当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观念来发展生态农业,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提升生态农业发展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有一些成果,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特色农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二玲 邓晴晴 何伟纯
在全球乡村面临衰退的背景下,探讨乡村振兴的实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农区发展理论出现争论的基础上,从产业兴旺和集群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中部传统平原农区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化解当前国际上农区发展理论中关于内力驱动与外力驱动、多样化与专业化的争论,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即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组织厚度,可以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在空间上体现了不同乡村发展高地的实体马赛克,在时间上又恰好耦合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规律。因此要在中部传统平原农区实施乡村振兴的"集群"战略,可以从促进农区的产业集聚开始,通过培育专业村和产业集群、走精明专业化发展道路,来促进集群区域成为本地的"乡村创新极",带动全域实现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关键领域及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脆弱性评估——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的分析
生态脆弱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平原农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乡村振兴路径——以河南省扶沟县为例
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例
生态振兴: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和谐“5G”共生模式
产业进园: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趋向——对H县“镇园产业联盟”模式的考察
“双循环”背景下政府引导和监管行为对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策略选择影响分析
风景园林学科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模式探讨-以陕西黄陵县沮河流域村落景观研究为例
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情境与行动逻辑——以江西瑞金红色产业发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