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5)
2023(12089)
2022(9875)
2021(9144)
2020(7177)
2019(16282)
2018(15988)
2017(29730)
2016(16173)
2015(17743)
2014(17223)
2013(17020)
2012(15638)
2011(14176)
2010(13977)
2009(12751)
2008(12341)
2007(11070)
2006(9929)
2005(8494)
作者
(47464)
(40456)
(39607)
(37486)
(24821)
(19544)
(17632)
(15734)
(15352)
(13973)
(13811)
(13337)
(12670)
(12291)
(12286)
(12125)
(12019)
(11689)
(11400)
(11117)
(10185)
(9718)
(9688)
(9368)
(9219)
(9065)
(8899)
(8685)
(8125)
(8124)
学科
(65859)
经济(65791)
(50696)
(47136)
管理(39294)
农业(33759)
(25145)
企业(25145)
方法(21513)
业经(21278)
地方(19376)
数学(18942)
数学方法(18815)
中国(18643)
(13920)
环境(13545)
(13503)
(13121)
(12982)
农业经济(12846)
(12381)
贸易(12372)
(12028)
发展(10753)
(10747)
(9848)
农村(9826)
技术(9674)
(9447)
收入(9373)
机构
学院(224555)
大学(216985)
(89009)
经济(87144)
管理(84526)
研究(77831)
理学(73645)
理学院(72779)
管理学(71542)
管理学院(71154)
(66323)
中国(60041)
科学(51444)
农业(50786)
业大(45669)
(45659)
(39446)
中心(37911)
研究所(36227)
(36171)
(35330)
农业大学(32276)
(30424)
师范(30046)
(29433)
财经(28416)
(27648)
(27636)
北京(27607)
经济管理(26098)
基金
项目(160484)
科学(125062)
研究(116237)
基金(114325)
(102263)
国家(101237)
科学基金(85248)
社会(74732)
社会科(70236)
社会科学(70218)
(66249)
基金项目(62533)
自然(54476)
(54042)
自然科(53057)
自然科学(53042)
自然科学基金(52074)
教育(50000)
编号(48091)
资助(42694)
(37231)
(36920)
成果(36486)
重点(36163)
(33755)
(33525)
课题(32421)
创新(31219)
国家社会(31101)
科研(30550)
期刊
(106772)
经济(106772)
(70795)
研究(58349)
中国(49169)
农业(47836)
学报(42281)
科学(37776)
大学(31970)
学学(30537)
业经(26516)
(24977)
管理(23924)
(22856)
(21550)
金融(21550)
教育(20757)
技术(17149)
问题(15930)
农业经济(15281)
农村(15201)
(15201)
(15145)
资源(14371)
经济研究(13629)
业大(13340)
财经(12294)
科技(11933)
农业大学(11684)
世界(11446)
共检索到331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银  叶文丽  吴孔森  杨新军  
以黄土高原佳县乡村和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建设理论和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定量刻画61个村域单元1990—2020年乡村建设水平变化对农户家庭生计恢复力的影响,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并分析关键乡村建设要素及其空间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乡村建设水平由较低提升至较高等级,农户生计恢复力由弱增强至中等级,县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2)农户生计恢复力与其所处村庄的乡村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乡村建设要素中道路交通条件、基层治理能力、集贸市场建设和中小学校布局对生计恢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各要素的强作用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应分区分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水平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户生计可持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孔森   孔冬艳   杨晴青  
[目的]以黄土高原佳县为例,探究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生计脆弱性形成机理。[方法]根据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贡献度模型与灰色关联模型探究生计脆弱性形成影响因子,并据此解析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形成机理。[结果]中度及高度脆弱性乡村占样本村的70.00%,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整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北部,特别是东北部地区以及交通干线沿线低,其它地区高的特点;适应能力、暴露度和敏感性三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43.51%、34.25%和22.24%,适应能力维度对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与其它两维度相比较大,教育压力、医疗压力、灾害频率、抚养比、农业收入比重、负债情况、耕地质量、林果比重、人均收入等是各维度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指标;自然条件、位置条件以及交通条件与生计脆弱性的整体关联度分别为0.72,0.71和0.73,交通条件与自然条件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强于位置条件,等效道路密度、距河流距离、距县城中心距离、地表起伏度、内部连通度等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区位影响因子。[结论]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农户生计特点及乡村所处区位条件均对生计脆弱性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是区域环境、产业经济特点以及思维观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晴青   孙馨蕊   张惠卿   高岩辉   曹小曙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高原佳县62个样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GIS空间分析、障碍度与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开展了恢复力评估、关键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空间差异较小,恢复力值低于0.5的村庄占比达61.29%。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普遍高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的空间差异最大,自然生态系统最小。(2)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的关键贡献维度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缓冲能力。具有变革意义的转型与创新能力极低,空间差异极大,是85%以上村庄社会经济系统、支撑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障碍维度。(3)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中,贡献者为生态服务体验、社区感、邻里友好与社区管理服务,障碍者为农业文化景观、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文化传承支持与物流寄递服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晴青  杨新军  高岩辉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切入,遵循"演变轨迹刻画—阶段情景描绘—演化路径与机理剖析"的逻辑轴线,结合"ground-truthing"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1980年以来以陕西省佳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历程与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定量测度了1980—2016年佳县乡村人居环境综合系统及子系统脆弱度值。其中,自然系统脆弱性由干旱主导转向雨涝灾害主导;21世纪以来,居住系统脆弱性全面减轻,支撑系统脆弱性反弹加剧;近10 a,社会系统脆弱性逐渐减轻,人类系统已走向重度脆弱等级,综合脆弱性停滞于中度脆弱等级。②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情景转化阈值规则,界定了顽固脆弱、不受控制的脆弱、可控的脆弱、稳定健康、易变的系统等5类脆弱性情景。案例区脆弱性演变经历4个阶段,但徘徊于顽固脆弱的系统与不受控制的脆弱性系统情景之间。③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动力机制,梳理了5大子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路径,提炼了涉及气候变化、城市化扰动、市场变化、政策干预及农户行为适应等5大驱动因素的20件关键影响事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育中  王俊  王子侨  鲁大铭  杨新军  
干旱脆弱性及人类对干旱的适应机理分析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西北地区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运用Turner脆弱性分析框架,将其改进应用到黄土高原乡村农户的干旱脆弱性及其适应领域,选取榆中县和长武县气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法、差异性分析和鲁棒性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及其差异性与脆弱性指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并从适应能力、适应策略和适应模式三个层面揭示适应机理。主要结论为:(1)中连川乡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大于洪家镇,且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温腾飞  石育中  杨新军  王婷  
[目的]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脆弱区的甘肃省榆中县为例,运用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对该地区农户应对环境变化和风险扰动的适应和恢复能力进行研究。[方法]文章采用甘肃省榆中县604份农户家庭调查数据,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测量指标体系,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乡镇农户生计恢复力建设水平的差异,识别影响农户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生计恢复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官营镇>马坡乡>中连川乡。在所有村落中,生计恢复力指数最高的是夏官营镇的夏官营村,最低的是中连川乡的大湾村。(2)从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各乡镇在缓冲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P=0.001),而在学习能力维度上,3乡镇农户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80)。(3)家庭存款、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投入、户主教育程度、粮食自给能力和社会网络这6个因子是影响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的核心因素。[结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恶化和生计胁迫下,保障金融资本、提高教育水平和完善社会网络结构是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建设的重要内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育中  李文龙  鲁大铭  王子侨  杨新军  
干旱脆弱性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减缓和应对干旱具有重要作用,乡镇尺度的干旱脆弱性评价为西北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引用干旱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选择甘肃榆中县作为黄土高原典型研究区域,采用2002—2015年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法等分析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类型及其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榆中县干旱脆弱性指数呈波动式变化趋势,阶段性升降明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谢雪莲  董晓晴  
农户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升其生计结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生计和"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分析农户参与旅游前后的生计脆弱度,探讨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促进了生计方式的重构和生计资本的改善,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及生计方式数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农户参与旅游后其生计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实现生计脆弱性稳定有效降低受到阻碍。最后,针对案例地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旺盛  董孝斌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化环境(Ee)等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核算,初步估算出安塞县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价值总量为3169870.46×104元,是其农林产品服务价值(Vp)的170倍。这一方面表明脆弱生态系统依然担当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各种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En(占89.85%)、Ew(占4.39%)、Ea(占4.18%)、Vp(占0.58%)、Es(占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晶晶  吴希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薛冰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薛冰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3)"动用储蓄"、"向亲戚朋友借钱"、"减少开支"和"外出打工"是甘南高原农户采取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其中,"动用储蓄"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向亲戚朋友借钱"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减少开支"策略主要受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影响,而"外出打工"策略主要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诗嫚   祝浩   卢新海   谢金华   张超正   赵景辉  
[目的]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的影响,探究农户生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的新路径。[方法]在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北省荆门市、潜江市、荆州市和仙桃市的466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三生空间”,系统优化土地的功能和效能,全面提升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可显著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由“高脆弱性—低恢复力”、“高脆弱性—高恢复力”和“低脆弱性—低恢复力”向“低脆弱性—高恢复力”转变。(2)相比于丘陵山地,平原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能促使农户生计“脆弱性-恢复力”耦合关系由“高脆弱性—低恢复力”和“低脆弱性—低恢复力”向“高脆弱性—高恢复力”和“低脆弱性—高恢复力”转变。[结论]应树立统筹协调的系统治理观,立足于“全域全要素”综合整治,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结合资源禀赋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长效保障农户生计安全与质量,促使农户生计实现“低脆弱性—高恢复力”的最优耦合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刘桂环  李岱  李荣生  郎一环  
甘肃省陇西县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典型代表,她的发展面临两对基本矛盾和两难选择。一是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与之相对应必然存在两难选择(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陇西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了切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典型区———陇西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闫春华  
在乡村产业遭遇发展困境的背景下,研究乡村生态型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实践为例,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的较好处理、生产行为"嵌入"于生态之中以及村民的"共同经济利益意识"是生态农业得以形成并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乡村呈现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邻里互助等振兴样态。影响生态化发展行为的关键因素是生态自觉的形成。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生态自觉意识,从而助力生态脆弱区乡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