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3)
- 2023(2962)
- 2022(2514)
- 2021(2335)
- 2020(1850)
- 2019(4111)
- 2018(4040)
- 2017(7160)
- 2016(4056)
- 2015(4506)
- 2014(4240)
- 2013(4270)
- 2012(4012)
- 2011(3832)
- 2010(3900)
- 2009(3587)
- 2008(3503)
- 2007(3163)
- 2006(3014)
- 2005(2758)
- 学科
- 济(14422)
- 经济(14399)
- 管理(11300)
- 环境(7605)
- 业(7482)
- 学(7013)
- 企(5833)
- 企业(5833)
- 生态(5344)
- 方法(5302)
- 农(4739)
- 数学(4316)
- 数学方法(4234)
- 中国(4202)
- 划(3782)
- 和(3571)
- 资源(3554)
- 地方(3531)
- 业经(3277)
- 农业(3162)
- 发(2986)
- 财(2947)
- 规划(2801)
- 理论(2752)
- 环境规划(2728)
- 制(2473)
- 融(2299)
- 金融(2299)
- 域(2220)
- 教育(2219)
- 机构
- 大学(60898)
- 学院(59713)
- 研究(27325)
- 济(20654)
- 经济(20123)
- 科学(20059)
- 中国(19004)
- 管理(18352)
- 农(16765)
- 理学(15530)
- 所(15486)
- 理学院(15261)
- 管理学(14799)
- 管理学院(14730)
- 京(14614)
- 研究所(14450)
- 农业(13466)
- 业大(12716)
- 中心(11460)
- 院(10297)
- 江(9948)
- 北京(9507)
- 省(9319)
- 范(9079)
- 科学院(9024)
- 室(8979)
- 师范(8878)
- 财(8806)
- 农业大学(8502)
- 研究院(8093)
- 基金
- 项目(43506)
- 科学(33069)
- 基金(31007)
- 家(29979)
- 国家(29758)
- 研究(27547)
- 科学基金(23483)
- 省(17201)
- 自然(16942)
- 社会(16515)
- 自然科(16406)
- 自然科学(16396)
- 基金项目(16107)
- 自然科学基金(16100)
- 划(15712)
- 社会科(15486)
- 社会科学(15479)
- 资助(12867)
- 教育(12049)
- 重点(10864)
- 计划(10228)
- 发(10108)
- 编号(9676)
- 科技(9640)
- 部(8964)
- 科研(8718)
- 创(8698)
- 创新(8202)
- 课题(7855)
- 成果(7837)
共检索到92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冰 杜娟 赵伯飞
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命共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第一,生态美学应着重于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一和亲和关系,只有建立在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会呈现真正的审美自由和审美人生。第二,生态美学是20世纪后半期哲学领域由机械论进一步向存在论演进过程中,在美学的表现和发展,它内含着深刻和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对世界的总体认识正由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向人类与自然构成系统统一的生命体系的转变。第三,生态美学在我国的提出实现了由实践美学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存在论美学的转移,这一转变有助于美学研究的资源和权力正在由西方话语中心到东西方平等对话的转变。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精神文明 人化自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沁琳
作为环境管理和生态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环境审计、生态审计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发展。本文将中西方环境审计与生态审计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了从环境审计到生态审计演进的逻辑,阐释了环境审计与生态审计的渊源与边界,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环境审计 生态审计 深生态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燚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美学 和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繁仁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简约生活"成为值得倡导的生活方式,是生态美学走向生活的标志。从时代观、自然观、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生活观、文化观与美学观等7个方面阐释了"简约生活"提出的历史、现实与理论根据,特别阐释了其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紧密联系。"简约生活"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时代观、世界观、道德观、发展观、生活观、文化观与审美观的转变。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简约生活 新时代 美丽中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元亨
华南民居 ,可以推出三大代表 ,一是客家土楼、围龙屋 ;二是广州的西关大屋 ;三是五邑的开平碉楼。它们分别出现在华南的山地、三角洲与海滨 ,呈示一种“生态群落”的状况 ,由于各个民系的文化、风俗及价值观不同 ,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不一 ,故各种民居的审美情趣、环境理想 ,也很是迥异 ,从而令华南民居在生态、审美上呈示出落差而又自成系统
关键词:
华南民居 生态群落 美学思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中原
该文考察了康德美学、后康德美学和环境美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自康德到环境美学的美学体系性建构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关系的本质性关联。康德美学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阐释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以黑格尔美学为代表的后康德美学把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把握为艺术美对自然美的同化,环境美学则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自然美对艺术美的同化。美学的体系性建构必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这个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解答,这个解答不仅关涉着美学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一定的层面上决定着美学思想的真理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甲朋 韩淑红
《管子·轻重》篇包含着相当丰富的价格管理思想。本文考察了其基本理论范畴“轻重”概念的历史由来 ,在论述其前人有关价格管理思想的基础上 ,说明了《轻重》篇价格管理思想与前人思想的承继关系 ,从而初步探明了《轻重》篇价格管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
轻重 价格管理 历史渊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文钦
纽曼的博雅教育学说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教育思考,同时又有所突破,表现为继承与超越的二元辩证关系。纽曼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扬弃主要表现在: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对"知识自为性"的论证,但同时强调理智美德的局限性;他继承了18世纪的绅士理想,但更加强调理智训练而非礼仪修养;他继承了源自洛克、兴盛于19世纪初期的心智训练学说,但指出了理智训练的局限性和宗教在教育当中的位置。
关键词:
纽曼 博雅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严明义 路维春
自1991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就CAPM的理论和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文献中对CAPM的介绍较为笼统,对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也是千篇一律,经过对大量有关CAPM历史文献的梳理,以风险和收益为切入点,通过对马柯威茨(H.M arkow itz)的均值-方差(M-V)理论的介绍,阐述了夏普(W.Sharpe)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产生的过程。还对实证检验中忽视的附加假设条件进行了分析,这对CAPM进行正确检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均值-方差 CAPM 附加假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弘远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以社会主又的空想、科学,实践和建设四个阶段为基本线索,比较系统的探讨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经历了排斥、兼容到合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成功地确立了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竖实的经济基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杜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尧 张玉钧 张玏 陈瑾妍
文章选取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在对其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评价中,尝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设计生态系统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看作是生态系统对人的一种审美刺激,了解个体对生态系统之美的感受,反映不同个性和文化背景的人的审美差异,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对青海省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进行定性评价;创新性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询问货币化支付意愿,将其转换为货币价值,尝试定量计算出生态系统美学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尧 张玉钧 张玏 陈瑾妍
文章选取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在对其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评价中,尝试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设计生态系统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看作是生态系统对人的一种审美刺激,了解个体对生态系统之美的感受,反映不同个性和文化背景的人的审美差异,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对青海省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进行定性评价;创新性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询问货币化支付意愿,将其转换为货币价值,尝试定量计算出生态系统美学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华亦雄 周浩明
"洋家乐"受热捧的现象引起了不同领域研究学者的探讨,文章试图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洋家乐"环境设计进行解读,分析其成功塑造可持续环境的原因,及其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 家园感 乡土技艺 环境体验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忠青
纳丁·戈迪默的长篇小说以反映南非本土的社会现实著称。《邂逅者》则以全球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移民故事。成长于南非都市的富有白人女孩朱莉毅然跟随非法入境的黑人贫民阿卜杜远走他国,重建自己的梦想家园,而阿卜杜却不辞辛劳地要移民到别国去寻找自己心仪的生活。简单的故事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疏远隔离,人类普遍失去了"在家感",精神生态处于失衡状态。只有与自然建立亲密的共生关系,人才能摆脱"无家可归感",最终达到精神生态平衡。
关键词:
纳丁·戈迪默 邂逅者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茜
伟大的建筑师们充分利用"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特殊矛盾与紧密联系,从中抽丝剥茧最终发现能从本质上终结这两种矛盾纷争的重要道路。那就是使建筑理论走上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建筑理论的科学化、建筑理论的理性化。一个是在本体论范畴内的本体性回归,重新回到建筑学经典传统,按照传统方法对当代建筑进行评价。另一个是跳出本体论范畴,弥合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鸿沟,用存在论范畴解释建筑美学。以自然辩证法为依据思考建筑设计的方案及其思想发展的方向,使人与自然协调得更加紧密,科技与文化更加统一发展,更大大支持稳固了生态建筑美学原则的确立。
关键词:
人化自然 人工自然 本体论 生态建筑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