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
2023(1)
2022(4)
2021(6)
2020(3)
2019(12)
2018(3)
2017(3)
2016(2)
2015(3)
2014(7)
2013(3)
2012(1)
2011(5)
2010(3)
2009(3)
2008(1)
2007(3)
2005(1)
作者
(15)
(10)
(9)
(7)
(7)
(6)
(6)
(5)
(5)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学科
(19)
(18)
经济(18)
农业(16)
业经(13)
农业经济(13)
环境(12)
建设(9)
(8)
发展(8)
(8)
经济建设(8)
地方(7)
管理(7)
生态(6)
中国(5)
农民(5)
农民工(5)
工作(5)
民工(5)
(4)
人口(4)
(4)
资源(4)
(3)
(3)
制度(3)
区域(3)
区域环境(3)
医疗(3)
机构
学院(50)
大学(42)
中国(21)
研究(20)
(18)
业大(14)
农业(13)
科学(13)
(12)
发展(12)
(12)
管理(12)
建筑(11)
(11)
经济(10)
(9)
(9)
农村(8)
北京(8)
大学建筑(8)
(8)
研究所(8)
(8)
中国农业(7)
(7)
(7)
(7)
理学(7)
理学院(7)
科技(7)
基金
项目(31)
研究(27)
科学(26)
基金(17)
(16)
国家(15)
基金项目(14)
(13)
(12)
社会(12)
社会科(12)
社会科学(12)
科学基金(12)
专项(10)
(10)
(10)
大学(10)
(9)
创新(9)
(9)
发展(9)
科研(9)
(8)
农业(8)
(8)
生态(8)
自然(8)
自然科(8)
自然科学(8)
自然科学基金(8)
期刊
(30)
经济(30)
(20)
研究(14)
科学(12)
农业(10)
中国(9)
生态(9)
业经(8)
学报(8)
科技(8)
大学(7)
学学(7)
(7)
农村(6)
(6)
(6)
金融(6)
农业经济(5)
城市(5)
林业(5)
社会(5)
社会科(5)
社会科学(5)
科技大(5)
科技大学(5)
资源(5)
中国农业(4)
(4)
发展(4)
共检索到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殷勤  江捷  
宜春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中国宜居城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等国家级绿色名片。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打响宜春生态品牌、推动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宜春打造宜居城市、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抓手,依托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依群  
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美誉,唐代诗人韩愈在宜春为官时就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赞美诗句。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宜春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制胜一棋,紧扣"森林自然和谐,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理念,以"创森"为平台,构建"城乡森林化通道林荫化水岸绿茵化农田林网化森林网络化"的森林生态网络,打造绿色、生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明  
~~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丽平  
从原始农耕时代到现代数字文明时代,关于人居生态建筑理念的宜居空间的探讨从未停止,生态学思想成为人类运用技术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宜居方式的主导方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还比较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强
关键词: 生态宜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晓清  甄峰  
自1999年发源于意大利后,慢城运动在欧洲及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并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城市网络。本文对慢城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内涵进行了概述,并将慢城与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宜居城市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最后根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就当前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现状,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依寒  卢山  苏霁康  
工程项目创优质工程,是建筑企业打造标杆项目、培养优秀管理团队、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然而工程创优贯穿项目策划、实施、后期提质的整个周期,按照传统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BIM技术的介入可以大幅减少项目创优时间及资金成本、有效提升项目创优的成效、保障创优成果。本文阐述某具体项目利用BIM技术提升工程质量、辅助项目创优的具体措施,总结BIM技术辅助项目创优的技术成果,结果表明,BIM技术的应用,帮助项目实现了一次成优的目标,可以为项目创优提供巨大助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  赵万民  谭少华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间(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学进  曾菊新  
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宜居性城市已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发展观。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也由过去的点缀性工作上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但从城市的宜居性角度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主要存在定位比较模糊,重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绿地、轻社区绿地,重绿地美化亮化效果、轻绿地生态效益,重整体性评价指标、轻宜居性指标等问题。立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提出了合理定位、绿地工程与主体工程"四同时",按自然规律进行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突出社区性绿地,推行"绿径+缀块"的绿地网络布局,强调绿地的"可达性+开放性+复合性",以及适度兼顾绿地规模等宜居性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  
~~
关键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晓斌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我国乡村生活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和规划布局状况,分析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进展,指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存在乡村环保设施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乡村总体建设规划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乡村生态环境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等问题。确定以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布局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构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服务价值、加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长效管护、引导村民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有利于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晓斌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我国乡村生活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和规划布局状况,分析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进展,指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存在乡村环保设施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乡村总体建设规划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乡村生态环境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等问题。确定以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布局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入、构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服务价值、加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长效管护、引导村民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有利于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聪志  王莎莎  赵泽阳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实现过程必然会对农民的生计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重视纳入农民视角。本研究通过微观层面的调研,考察了村庄和农民变迁的新特点,以及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的基层实践逻辑和农民的主体性表达。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生计和乡村形态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重构,农民群体已经高度分化,对生态宜居的认知和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在现实中,政府主导的生态宜居建设实践与农民的紧迫需求之间存在较多偏离,同时农业的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生态宜居建设目标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并且,部分生态政策和行动的实施以及风险产业的引入,也可能给乡村带来负面社会后果。要有效实现生态宜居目标,未来相关政策和行动应重视适应农民需求和农村变迁的新特点,做出一些必要调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宁  李清  陈锦清  朱涵冰  
梳理和总结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年来在生态宜居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以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来自实践的借鉴和启发。研究显示:(1)珠海探索经历了以政府法规主导守护生态底线、以规划政策引导生态环境建设、以宜居项目系统提升生态水平、以信息化精细化和面向治理支撑生态迈进等四个阶段;(2)珠海有五个做法坚持不变,即生态优先理念、组团式空间结构、"中低密度"形成宜人城市空间、"显山露水"塑造滨海城市特色、法治化手段;(3)珠海探索有三个特点值得思考: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多方位兜底的制度体系及核心价值的深入民心。其中,生态优先理念深入民心,升华为城市规划建设核心价值,可以认为是珠海最为根本的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聪志  王莎莎  赵泽阳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实现过程必然会对农民的生计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重视纳入农民视角。本研究通过微观层面的调研,考察了村庄和农民变迁的新特点,以及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的基层实践逻辑和农民的主体性表达。研究发现,当前农村生计和乡村形态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重构,农民群体已经高度分化,对生态宜居的认知和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在现实中,政府主导的生态宜居建设实践与农民的紧迫需求之间存在较多偏离,同时农业的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生态宜居建设目标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并且,部分生态政策和行动的实施以及风险产业的引入,也可能给乡村带来负面社会后果。要有效实现生态宜居目标,未来相关政策和行动应重视适应农民需求和农村变迁的新特点,做出一些必要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