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7)
- 2023(16770)
- 2022(13723)
- 2021(12577)
- 2020(9931)
- 2019(21792)
- 2018(21299)
- 2017(38936)
- 2016(20763)
- 2015(22807)
- 2014(22529)
- 2013(21944)
- 2012(20684)
- 2011(18910)
- 2010(19554)
- 2009(18120)
- 2008(17522)
- 2007(15517)
- 2006(14269)
- 2005(13373)
- 学科
- 济(106239)
- 经济(106157)
- 管理(54955)
- 业(49460)
- 企(38273)
- 企业(38273)
- 地方(31376)
- 方法(31281)
- 中国(30704)
- 农(27372)
- 数学(24940)
- 业经(24833)
- 数学方法(24664)
- 学(21935)
- 环境(19682)
- 农业(19241)
- 地方经济(18310)
- 理论(17331)
- 融(16561)
- 金融(16559)
- 制(16218)
- 财(16213)
- 发(16067)
- 银(15717)
- 技术(15704)
- 银行(15700)
- 行(15378)
- 产业(15282)
- 贸(15195)
- 贸易(15180)
- 机构
- 学院(300272)
- 大学(294134)
- 济(127750)
- 经济(125028)
- 研究(111312)
- 管理(107667)
- 理学(90671)
- 理学院(89518)
- 管理学(88000)
- 管理学院(87425)
- 中国(83901)
- 科学(67077)
- 京(63789)
- 财(56192)
- 所(55871)
- 研究所(50363)
- 中心(49230)
- 江(47824)
- 农(45365)
- 范(44924)
- 师范(44503)
- 财经(43451)
- 北京(41171)
- 院(41029)
- 业大(39518)
- 经济学(39467)
- 经(39105)
- 州(38855)
- 师范大学(35680)
- 经济学院(34992)
- 基金
- 项目(193709)
- 科学(153014)
- 研究(148174)
- 基金(135962)
- 家(117788)
- 国家(116785)
- 科学基金(99580)
- 社会(94724)
- 社会科(89793)
- 社会科学(89778)
- 省(79143)
- 基金项目(71071)
- 教育(66702)
- 划(65170)
- 编号(60332)
- 自然(59564)
- 自然科(57989)
- 自然科学(57976)
- 自然科学基金(56884)
- 资助(53946)
- 发(49489)
- 成果(48962)
- 重点(45035)
- 课题(44156)
- 创(41662)
- 部(40718)
- 发展(40480)
- 展(39830)
- 国家社会(39254)
- 创新(38871)
- 期刊
- 济(161057)
- 经济(161057)
- 研究(95323)
- 中国(69015)
- 管理(43611)
- 农(43466)
- 科学(41840)
- 学报(41420)
- 财(40663)
- 教育(40543)
- 大学(31749)
- 农业(30102)
- 学学(29686)
- 融(29156)
- 金融(29156)
- 技术(28761)
- 业经(26963)
- 经济研究(25766)
- 财经(21489)
- 问题(20253)
- 经(18969)
- 科技(16184)
- 业(16029)
- 技术经济(15542)
- 贸(15474)
- 资源(15328)
- 坛(14719)
- 论坛(14719)
- 商业(14672)
- 图书(14250)
共检索到478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海燕 陈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美好精神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和定义。除日常工作和学习外,很多人会选择旅游作为主要消遣方式。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深入融合,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在有限的空间内推动产业模式多样化,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作为国内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就业和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意义深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师翠英 经蕊 冯泓铭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创新的有效载体。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呈现创新模式多元化、创新体系多极化和创新能力差异化等特点。产业集群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方面与区域创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并通过要素共享机制、规模经济效益机制和竞争效应机制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以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效统筹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作用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蓝旭鹏
低碳化是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转型方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提高低碳旅游发展的保障力;坚持资源规划与产业链构建并重,强化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扩容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形态,增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旅游业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旭云 龙睿
我国养老旅游目的地建设存在政策法规缺失、开发资金筹措困难、专业人才及服务匮乏、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作缺乏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全域旅游模式对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影响,认为养老旅游目的地建设可以在政府扶持基础上走市场化产业发展之路: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确定养老旅游相关行业标准等措施,实现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从区域旅游产品到区域养老休闲系统、全域性养老旅游目的地的逐级发展,最终形成养老旅游地产开发、产业链整合、城镇化升级的叠加。
关键词:
养老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 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旭云 龙睿
我国养老旅游目的地建设存在政策法规缺失、开发资金筹措困难、专业人才及服务匮乏、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作缺乏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全域旅游模式对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影响,认为养老旅游目的地建设可以在政府扶持基础上走市场化产业发展之路: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确定养老旅游相关行业标准等措施,实现养老旅游目的地开发从区域旅游产品到区域养老休闲系统、全域性养老旅游目的地的逐级发展,最终形成养老旅游地产开发、产业链整合、城镇化升级的叠加。
关键词:
养老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戎爱萍
全域旅游的概念被提出后,其发展理念逐步成为自觉实践,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开始全面推动实施。山西正处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应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文旅发展方向、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文旅产业 产业融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志立
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探究两者的多元联动逻辑,有利于认识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哲学、人力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的多元视角出发,试图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且指出实然状态下两者关系的问题表征。要破解制约两者良性互动发展的瓶颈,实现两者的深度交叉融合和互利共赢发展,具体路径包括: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给予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推进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办有尊严、有品牌、有认可度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马蕾 陈丽嘉
一、全域旅游发展的逻辑在中国的发展环境下,全域旅游从地方探索和学术研究中走出来,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战略部署,并非是地方官员或院校学者的功劳,而是有赖于我国的行政动员与管理机制。没有这套机制,大抵很难出现学术概念和战略对策成为全国性实践的可能。同时,如果完全依赖这套行政机制,完全借助行政资源甚至压力来推行全域旅游战略,其前途命运也令人堪忧。因此,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有必
[期刊] 改革
[作者]
丰晓旭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在产业域上强调产业综合质量的提升,在空间域上强调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管理域上强调综合治理能力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旅游产业的绿色属性。全域旅游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要从产业域、空间域和管理域三个维度上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因地制宜走本土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特色路子。
关键词:
旅游产业发展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洪瑞 吴平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玉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被视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现有研究主要强调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忽略了发展过程中实际主体互动,造成了乡村社会重构。研究发现,乡村社会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权利空间,因受政府力量及资本力量的介入被重塑,造成旅游空间与乡村社会权利空间之间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导致农民的基础生产生活空间使用权、旅游经济分配权及公共资源享有权被资本主体吸纳,造成农民权利空间的挤压。而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实践,关键是要“目中有人”,保护农民的权利空间,应基于“平等”和“共享”的权利保障原则,探索出既能推动产业发展又能维护农民乡村权利的协调包容发展路径,从而促使产业发展有效契合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空间正义 产业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区域产业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经济布局,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发展示范区域,新时期重构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一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展示的博物馆型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以关联产业为依托的融合发展模式等三种,其共性问题是除了对文化开发的功利性定位和地方文化基因展示不够之外,割裂了文化空间的延续性和整体性,阻滞了文化资源的协同保护与利用。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同构及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三方面,同时应尊重政府、市场、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诉求。在路径选择上,要构建“战略—文化—组织”的三维协同体系,战略协同是主导、文化协同是核心、组织协同是保证,三者相互作用,以形成目标明确的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刘娟
采用1998—2016年的统计数据,首先运用脱钩理论研究了广东省旅游收入与废气排放量的耦合关系;其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广东省旅游收入与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之间的协整关系,从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分别求出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对广东省旅游收入的弹性系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旅游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明显,后期潜力巨大,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与废气排放量在未脱钩和相对脱钩之间交替循环;(2)广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广东省GDP是广东省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方差分解显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冲击对旅游收入的波动贡献率能够达到55%左右。基于上述理论,生态和经济共同影响着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结合绿色发展背景提出相关建议,提倡绿色旅游。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凌婷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仍存在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开发祖国的辽阔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