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6)
- 2023(13030)
- 2022(11636)
- 2021(11077)
- 2020(9359)
- 2019(21263)
- 2018(21399)
- 2017(41135)
- 2016(22585)
- 2015(25310)
- 2014(25013)
- 2013(24541)
- 2012(22200)
- 2011(19816)
- 2010(19637)
- 2009(18054)
- 2008(16728)
- 2007(14339)
- 2006(12530)
- 2005(10604)
- 学科
- 济(84755)
- 经济(84662)
- 管理(61010)
- 业(56300)
- 企(45187)
- 企业(45187)
- 方法(36756)
- 数学(31734)
- 数学方法(31345)
- 农(26585)
- 地方(22891)
- 中国(22180)
- 学(21368)
- 财(20488)
- 业经(19214)
- 农业(17937)
- 环境(16745)
- 和(14298)
- 理论(14105)
- 制(13907)
- 贸(13842)
- 贸易(13831)
- 易(13330)
- 技术(12628)
- 务(12386)
- 划(12324)
- 财务(12320)
- 财务管理(12302)
- 发(11670)
- 企业财务(11537)
- 机构
- 学院(301219)
- 大学(299631)
- 管理(120302)
- 济(111457)
- 经济(108683)
- 理学(104543)
- 理学院(103327)
- 管理学(101361)
- 管理学院(100853)
- 研究(99495)
- 中国(73154)
- 科学(65714)
- 京(63951)
- 农(52658)
- 所(49916)
- 财(49557)
- 业大(48803)
- 中心(46090)
- 研究所(45896)
- 江(45209)
- 范(42411)
- 师范(42025)
- 农业(41117)
- 财经(39871)
- 北京(39628)
- 院(36811)
- 州(36524)
- 经(36195)
- 师范大学(33831)
- 省(33058)
- 基金
- 项目(215400)
- 科学(167872)
- 研究(157958)
- 基金(153350)
- 家(133683)
- 国家(132548)
- 科学基金(113511)
- 社会(96664)
- 社会科(91233)
- 社会科学(91206)
- 省(87305)
- 基金项目(83216)
- 自然(75081)
- 自然科(73162)
- 自然科学(73144)
- 划(72125)
- 自然科学基金(71753)
- 教育(71749)
- 编号(66670)
- 资助(62081)
- 成果(52525)
- 重点(48203)
- 发(46626)
- 部(45892)
- 课题(45229)
- 创(44590)
- 创新(41531)
- 科研(41152)
- 项目编号(39747)
- 大学(39447)
共检索到43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磊 姜海 陈文宽 贾文韬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下围绕土地"三位一体"管理理念,强化土地利用生态管理是当今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综合思路,研究湖滨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镇为实证研究区,通过构建数理量化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2005~2015年间研究区湖滨土地利用状况,并差别化探讨了湖滨土地利用优化模式,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黑龙滩镇湖滨土地利用多样化系数和均衡度在时序上变幅较小,在空间上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但总体上处于均衡状态。(2)黑龙滩镇湖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总体为波动上升趋势,以2012年为拐点,安全状态由较安全向安全阶段转变,总体呈较安全状态。(3)黑龙滩镇湖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主要受种植结构优化合理度、人口密度、地均牲畜量、水环境污染负荷、水土流失占比、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的影响,其中人口密度与预期方向相反,种植结构优化合理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余的综合净效应为负。(4)针对黑龙滩镇湖滨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以及生态安全保护需求与区域发展趋势,差别化地提出退耕还湖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复合农业与生态种植发展模式、休闲农业与教育体验发展模式三类湖滨土地利用模式。综上提出了加强湖滨水土资源保护、优化湖滨农业结构布局和规范湖滨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月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借助微观调查数据,探究了四川省仁寿县水利新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政府、市场(企业)和农民三方为主体,正确处理这三方的职能定位与角色关系。服务型政府以土地集中管理利用为基础,带动农民转型与企业发展;企业依托政策优势入驻园区、带动经济发展与农民转型;农民积极参与,共享建设成果,努力实现自我转型,最终形成了一种以"政府牵头搭台,市场(企业)领衔,农户积极参与,实现三方共赢"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大全 朱晋蜀
加快丘陵地区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四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四川省仁寿县的现实状况,对四川丘陵地区,特别是丘陵大县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丘陵地区 经济发展 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月 张俊良
目前我国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基本靠家中子女、配偶及自己完成。但是,在当代人口城镇化及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少子化、空巢化后果日益显现,家庭的照护能力不断下降和退化,家庭照护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根据2016年四川省仁寿县曹河村309份抽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对农村老人照护现状、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老年照护普遍存在照护形式单一,照护资源不足,护理服务缺失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拟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农村家庭与乡村实际相结合、能逐步实现照
关键词:
农村老人 照护模式 社会支持 老人互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晓鸣 徐井万 王晓丽 张滔
四川省仁寿县作为全省最为典型的人口大县、丘陵大县、农业大县和财政穷县 ,在农产品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 ,如何通过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在中共仁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引导下 ,全县农民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 ,建成了十大特色农业基地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仁寿县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的一系列成功经验 ,对于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将此文发表如下 ,供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维 李启权 王昌全 袁大刚 罗由林 张新 贾荔
利用2012年在仁寿县采集的555个表层土样(0~20cm),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县域尺度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量化主要影响因素对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在4.02~8.14之间,平均为6.80,总体上以中性和碱性土壤为主;变异系数为14.48%,属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显著影响土壤pH值的主要因素。其中,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能独立解释76.2%和4...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福祥 陈先东
搞好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仁寿县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现状与问题、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提出了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狠抓培训 ;完善政策 ,营造环境 ;面向市场 ,搞好服务等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具体措施 ,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劳务开发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华容 王怀英 彭文甫 任国业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监测是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进行土地利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金堂县2001、2007、2010和2013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应用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水体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面积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6.12%增加到13.81%,土地利用变化强烈。(2)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主要发生在金堂县城、赵镇、三星镇和淮口镇等地;土地利用转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最强烈,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遥感 地形 金堂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杨存建 赵景峰 罗怀良
认识和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各种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和对各类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价值变率模型,对各类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对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土地利用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1996~2006年耕地、未利用土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1996~2006年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7 214.588×108元上升到2006年的7 305.018×108元,增加9...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洪 袁磊 张静
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为例,围绕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从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角度出发,基于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将其划分为3种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并提出了生态约束下高原湖滨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应具备的条件、控制指标和总体模式构想。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滇池生态约束下城镇村链动型,洱海生态约束下城镇村优化型,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阳宗海生态约束下镇村主导型和泸沽湖、程海生态约束下乡村主导型四类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并对其具体模式设计进行了阐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对仁寿县“打工经济”金融服务整体现状作的调查,反映仁寿县“打工经济”金融服务存在不足,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打工经济” 金融服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悦 邓伟 张少尧
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具有互馈关联和交叉耦合的重要特征。如何认知其过程的网络关系已成为响应快速城镇化和乡村转型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乡村振兴所关注的农村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四川省土地利用和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特征以及网络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8年期间,草地和水田减少的面积最多,其土地利用变化率分别为-0.72%和-0.64%,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呈大幅增加,同时粮食作物产量占比大幅下降,而蔬菜产量占比增加了20.43%;2)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两大系统之间互馈关联的特征突出,尤其是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同相对应的农产品变化表现出高度的关联性,而旱地变化的关联性具有分异性,突出了当前农业结构由粮食向蔬菜与经济作物转型的趋势;3)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网络关联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表现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产品与用地类型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最突出,而其余相对较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