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5)
2023(10375)
2022(8742)
2021(8237)
2020(6775)
2019(15129)
2018(15196)
2017(29372)
2016(15654)
2015(17469)
2014(16875)
2013(16277)
2012(14325)
2011(13064)
2010(13293)
2009(12295)
2008(11197)
2007(9573)
2006(8383)
2005(7242)
作者
(42455)
(35419)
(35124)
(33462)
(22315)
(16992)
(15870)
(13608)
(13396)
(12378)
(12238)
(11992)
(11334)
(11020)
(10759)
(10482)
(10482)
(10364)
(10137)
(10004)
(8725)
(8518)
(8409)
(8140)
(7901)
(7765)
(7717)
(7641)
(7025)
(6982)
学科
(67768)
经济(67717)
管理(41205)
(33752)
方法(26981)
(26393)
企业(26393)
数学(24331)
数学方法(23766)
地方(19528)
中国(18376)
(17878)
(14934)
环境(13944)
业经(13243)
农业(12090)
(11569)
理论(10799)
土地(10284)
地方经济(10230)
(9882)
(9462)
贸易(9454)
(9130)
(9095)
(9045)
(8892)
资源(8511)
城市(8171)
技术(8111)
机构
学院(210468)
大学(205433)
管理(80803)
(79545)
经济(77509)
理学(69995)
理学院(69107)
研究(68670)
管理学(67450)
管理学院(67082)
中国(51797)
科学(45421)
(44403)
(33684)
(33541)
(32734)
中心(32530)
(31670)
业大(31608)
研究所(30808)
(30290)
师范(30038)
财经(27372)
北京(27132)
(26301)
(25955)
农业(25717)
(24747)
师范大学(24026)
经济学(23843)
基金
项目(149794)
科学(118702)
研究(109208)
基金(107203)
(93736)
国家(93043)
科学基金(80719)
社会(69143)
社会科(65585)
社会科学(65568)
(60784)
基金项目(57211)
自然(52747)
自然科(51442)
自然科学(51433)
(50869)
自然科学基金(50380)
教育(49975)
编号(45545)
资助(43006)
成果(34636)
重点(34026)
(33800)
课题(31578)
(31167)
(31039)
创新(29067)
科研(28324)
国家社会(28284)
计划(27015)
期刊
(88722)
经济(88722)
研究(56128)
中国(42221)
科学(30484)
(29622)
学报(29286)
管理(27505)
(24279)
教育(23348)
大学(21949)
农业(20716)
学学(20606)
技术(19421)
业经(16943)
(14482)
金融(14482)
资源(14242)
经济研究(13826)
问题(12650)
财经(11738)
统计(11080)
(11078)
(10935)
(10619)
图书(10532)
(10193)
科技(10071)
现代(9860)
商业(9594)
共检索到300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杰  张洪  
高原湖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必须控制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土地,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和绿色空间,才能维持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滇池流域为例,通过生态约束下的城市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情景模式的理论构架,设计了自然发展、生态约束、集约利用发展和生态约束下的集约利用发展四种城镇村用地模式,运用SLEUTH模型进行了CA情景模拟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约束下的集约利用发展模式是高原湖泊流域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的最佳模式,并给出了滇池流域城镇村发展相关政策建议,从土地利用角度探索了高原湖滨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与湖泊生态保护的新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古维迎  冯长春  沈昊婧  于书霞  
本文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出1988—2008年的6期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控制自然资源因素,比较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对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影响。认为尽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长对于区域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解释更好,对于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以及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而言,规划和政策因素驱动更明显。在政府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拥有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持,土地更趋于粗放利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均更快。提出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促进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政府需要有合理的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李勇辉  徐帆  陈建设  黄梅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二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群扩张研究中,从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二元共生视角提出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新思路。研究表明:(1)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2)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的"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区管控、治理修复与城市用地扩张方面的监测预警、城市更新形成多维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3)基于共生机制框架提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生态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学明  石磊  
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地方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中的重要障碍。本文在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上,以国家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市合肥市为例,分析了以"双向约束"为主的制度创新模式及主要成效。并对进一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瑞敏  千怀遂  张灵  李明霞  
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不同用地规模、等级或区域的城市用地扩张,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它们与连续性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显著的差别。论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1995—2010年生态位值的变化情况,将21个城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4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等级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方法应该基于完全市场化的基本假设,而且需要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诊断。生态位的方法能够恰当地区分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级别,不同生态位的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关联机制。大部分高生态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符合库兹涅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换兆  郝寿义  
我国自1996年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加速城市空间的扩大,大量占用非城市建设用地,而现有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使得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构建了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动态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提出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概念,以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洪  袁磊  张静  
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为例,围绕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从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角度出发,基于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将其划分为3种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并提出了生态约束下高原湖滨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应具备的条件、控制指标和总体模式构想。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滇池生态约束下城镇村链动型,洱海生态约束下城镇村优化型,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阳宗海生态约束下镇村主导型和泸沽湖、程海生态约束下乡村主导型四类城镇村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并对其具体模式设计进行了阐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宏杰  花磊  张雪松  李建豪  袁绪英  吴宜进  田云聪  
开展城市扩张模拟研究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以生态敏感性为基础,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从水土流失、生境、地质灾害和水资源4个方面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研究区开展生态综合敏感性研究,同时基于CA-Markov模型和武汉市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该区域2025年城镇用地进行模拟预测。研究成果:武汉市生态综合敏感性中,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区域面积占到研究区的32.52%。基于CA-Markov模型预测出2025年武汉市城镇用地面积将达到1 845.00km~2;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通过与生态敏感性极敏感区域叠加,最终将武汉市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1 784.16km~2,并划分出武汉市未来城镇建设用地的边界。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城市合理有序的扩张,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宝芬  张耀民  江东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改进的CAABM模型模拟的点对点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传统的CA-ABM模型,而且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的城市用地扩张分布情况。结论可为平衡城市化进程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供重要的理论技术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宝芬  张耀民  江东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山  周蕾  陈升  季增民  
2008年国家出台大规模投资建设经济刺激方案,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城市空间过度扩张。本文以无锡市为案例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与城市空间扩张Cobb-Douglas生产函数修正模型(AC-D模型),通过仿归一化方法提取1991、1998、2001、2005、2008年TM遥感影像上城市空间扩张信息,并与5年城市建设投资数据引入AC-D模型,验证城市建设投资对城市空间扩张的促进程度,同时计算城市建设投资的不同领域对城市空间扩张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根据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总量等约束条件,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建设投资结构优化遗传算法模型(GA模型),得出防止城市过度扩张的最佳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旨在为城市建设投资方向的选择与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媛  姜博  初楠臣  代路伟  李晓庆  马玉媛  张雪松  
利用Landsat TM数据获取2000和2015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矢量数据,构建了一种更为简单可行的城市边缘区空间提取模型,界定了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变化过程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建设用地变化构建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滑动切割"模型,通过设定提取阈值,获取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是可行的;近15年来,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已从二环和四环之间延伸到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集中化与破碎化并存;根据边缘区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城市边缘区扩张模式包括"外延式、跳跃式和稳定式"三种,基本形成了"东张西建",多种扩张模式并存的城市扩张格局;在交通设施、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基本形成了"南工北农"的城市区域空间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和舒敏  黄婷婷  王韵  
基于2006—2016年中原城市群5省30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利用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中原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阶段性、波动性明显,两阶段年均扩张速率分别为6.94%、5.04%;经历了从前期快速扩张到后期平稳扩张的过渡;空间上,经历了由"跳跃式离散扩张"到"阶梯圈层式扩张"的过程,城市用地增长呈现较弱离散现象,区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虹吸效应";城市用地基尼系数缓慢上升,各城市建设用地分布较均衡;城市扩张弹性系数显著上升,绝大部分城市的扩张弹性系数远超合理值,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外商投资是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