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4)
- 2023(12358)
- 2022(10085)
- 2021(9534)
- 2020(7386)
- 2019(16588)
- 2018(16662)
- 2017(31215)
- 2016(16988)
- 2015(18826)
- 2014(18255)
- 2013(17685)
- 2012(15845)
- 2011(14566)
- 2010(14518)
- 2009(13385)
- 2008(12664)
- 2007(11530)
- 2006(10436)
- 2005(9007)
- 学科
- 济(65055)
- 经济(64991)
- 农(50753)
- 业(48536)
- 管理(41120)
- 农业(34055)
- 企(26799)
- 企业(26799)
- 业经(21791)
- 地方(19935)
- 中国(18728)
- 方法(17777)
- 财(15174)
- 数学(14969)
- 数学方法(14740)
- 制(14349)
- 发(13463)
- 环境(13312)
- 农业经济(12863)
- 学(12144)
- 贸(11195)
- 贸易(11188)
- 易(10806)
- 发展(10762)
- 展(10741)
- 银(10077)
- 银行(10066)
- 体(9998)
- 理论(9892)
- 村(9841)
- 机构
- 学院(227962)
- 大学(215229)
- 济(87329)
- 经济(85224)
- 管理(83191)
- 研究(74960)
- 理学(71177)
- 理学院(70354)
- 管理学(68977)
- 管理学院(68564)
- 中国(59465)
- 农(56179)
- 科学(47011)
- 京(45228)
- 农业(42239)
- 业大(39018)
- 财(38428)
- 江(37532)
- 中心(37217)
- 所(37149)
- 范(33376)
- 研究所(33285)
- 师范(33142)
- 州(30426)
- 财经(29422)
- 北京(27440)
- 省(27324)
- 院(26681)
- 经(26469)
- 农业大学(26259)
- 基金
- 项目(151986)
- 研究(120017)
- 科学(118666)
- 基金(105196)
- 家(90721)
- 国家(89757)
- 科学基金(76458)
- 社会(74736)
- 社会科(70041)
- 社会科学(70023)
- 省(63570)
- 基金项目(56544)
- 编号(54124)
- 教育(53388)
- 划(51060)
- 自然(45560)
- 自然科(44276)
- 自然科学(44269)
- 自然科学基金(43419)
- 成果(43045)
- 资助(39566)
- 发(36442)
- 课题(36324)
- 重点(34020)
- 农(32442)
- 创(32005)
- 部(31897)
- 年(31286)
- 性(30595)
- 国家社会(30313)
- 期刊
- 济(112315)
- 经济(112315)
- 研究(63668)
- 农(61831)
- 中国(52102)
- 农业(41734)
- 学报(33465)
- 科学(32082)
- 教育(30186)
- 财(29243)
- 业经(27206)
- 大学(26295)
- 管理(25069)
- 学学(24733)
- 融(23291)
- 金融(23291)
- 技术(20083)
- 业(19643)
- 问题(15731)
- 农村(15503)
- 村(15503)
- 农业经济(15415)
- 版(14248)
- 经济研究(14137)
- 资源(13620)
- 财经(12725)
- 图书(12111)
- 经济问题(11734)
- 世界(11217)
- 经(11071)
共检索到34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广山 江柯
农户生计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经过一系列治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恶化趋势仍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严峻的生态环境约束下,迫于生计压力农户破坏生态环境的驱动因素仍未消除。促进农户生计方式转型、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助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化解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从促进农户生计方式转型的角度出发,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
农户 生计 生态修复 西南喀斯特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云兰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典型的石漠化区域——广西为例,开展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在分析广西概况及耕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3—2017年广西耕地人均生态足迹、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耕地生态盈余、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和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分析广西耕地生态系统安全状态。2003—2017年广西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平稳,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均大于生态承载力,且呈波动上升趋势,15年间增加了17.03%,导致耕地生态赤字程度不断加剧。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显示,广西耕地生态系统处于重度不安全、弱不可持续状态,且这种状态还在不断恶化。为有效遏制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系统恶化,应强化民众耕地保护意识、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和完善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盖梦迪 杨海娟 李飞 刘玉芳
[目的]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如何作用于家庭主导生计产出,为合理配置特定资源、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方法]以西安市所辖的23个具有特色产业的村庄为例,参考村庄主导产业划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在通过离差最大化法对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确权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户生计资本与其家庭主导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人力资本处在最高水平,自然资本处在最低水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均值处于最高水平的农户分别为村办工业型(0.394)、特色种植型(0.070)、旅游型(0.166)、村办工业型(0.181)和旅游型(0.127);农户的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及作用力大小会随着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结论]针对家庭收入水平处在不同阶段的农户,村庄可根据自身主导产业类型实施相应政策进行引导,从而推进村庄整体的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张江峰
[目的] 通过对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构建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5—2019年三者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1)黔南州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三者系统发展均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强。(2)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大致由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向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演化。两者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度大致分为低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和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两者系统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结论]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助推黔南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崇峰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大连市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但仍然存在着对小农生产的合理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分工体系,强化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小农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小农户的实力及培育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三农”人才体系等方面发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瑶 韩芳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各方面要协同配合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步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大数据、区块链、电商平台等数字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也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出全新要求。当前农村地区的供应链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就现阶段农村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简要分析,并就适合的发展路径做简要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星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可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村整体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但目前农村生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制约。本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者关系,结合现有问题和障碍,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对策,即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配套与衔接、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等,以期能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后阶段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珺 张峻琦
作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责无旁贷。文章在总结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面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效能不高、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及缺乏规范性文件支持等现实问题,探析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而提出增强数字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多元服务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把握文化需求,推进精准服务;完善立法,推动服务规范化发展等策略,以期能更好地助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显石 王俊 谭晓明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阐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将我国职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职业院校具体专业类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精细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工学结合"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 服务 路径 探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诗源 郭雅媛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常态背景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对“三农”领域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探究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对于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