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6)
2023(12873)
2022(10824)
2021(9586)
2020(7790)
2019(17077)
2018(16820)
2017(31232)
2016(16090)
2015(17772)
2014(17373)
2013(17383)
2012(16544)
2011(15213)
2010(15784)
2009(14736)
2008(14228)
2007(12882)
2006(11911)
2005(11058)
作者
(47406)
(39821)
(39635)
(37392)
(25296)
(18856)
(17692)
(15227)
(15084)
(14348)
(13767)
(13095)
(12941)
(12757)
(12388)
(12267)
(11804)
(11287)
(11258)
(10950)
(10165)
(9757)
(9542)
(9166)
(9013)
(8874)
(8778)
(8707)
(7985)
(7827)
学科
(93913)
经济(93857)
管理(53609)
(51409)
(42257)
企业(42257)
地方(28390)
方法(26134)
中国(26030)
(21911)
业经(21881)
数学(21795)
数学方法(21631)
技术(19687)
地方经济(17622)
环境(17571)
(16860)
农业(14977)
产业(14849)
(14487)
金融(14487)
(14029)
银行(14010)
(13995)
(13890)
(13748)
(13641)
技术管理(13365)
(13073)
贸易(13059)
机构
学院(241042)
大学(235634)
(113701)
经济(111698)
管理(92083)
研究(89088)
理学(77868)
理学院(77009)
管理学(75992)
管理学院(75525)
中国(67343)
科学(50948)
(50267)
(47435)
(44438)
研究所(39886)
中心(38938)
(38322)
财经(36797)
(35414)
经济学(35321)
(33089)
北京(32548)
(32257)
(31684)
师范(31409)
业大(31366)
经济学院(31309)
(30725)
科学院(27075)
基金
项目(154804)
科学(124052)
研究(116907)
基金(110837)
(95315)
国家(94517)
科学基金(82235)
社会(78058)
社会科(74351)
社会科学(74336)
(64117)
基金项目(58024)
(51598)
教育(51219)
自然(49267)
自然科(48068)
自然科学(48059)
自然科学基金(47214)
编号(45008)
资助(43708)
(41310)
(37973)
成果(35397)
重点(35330)
创新(34642)
发展(34397)
(33835)
课题(33270)
国家社会(32682)
(32656)
期刊
(141484)
经济(141484)
研究(78721)
中国(55676)
管理(39764)
(34217)
(33958)
科学(31999)
学报(30557)
教育(25937)
(25352)
金融(25352)
技术(24317)
大学(23911)
业经(23722)
农业(23334)
经济研究(23322)
学学(22568)
财经(18614)
问题(17639)
(16473)
技术经济(15375)
科技(13855)
(13256)
商业(13130)
(13097)
世界(12530)
国际(12032)
(11953)
现代(11926)
共检索到387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呈显著倒“N”型特征,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得出,当产业链协同创新跨过第一门槛值,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产业链协同创新介于两个门槛值之间,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当产业链协同创新跨过第二门槛值,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据此,提出逐步调整生态约束策略、联合实施创新与生态约束激励机制、设定多元政策工具,以期发挥生态约束政策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双向驱动作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呈显著倒“N”型特征,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得出,当产业链协同创新跨过第一门槛值,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产业链协同创新介于两个门槛值之间,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当产业链协同创新跨过第二门槛值,生态约束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据此,提出逐步调整生态约束策略、联合实施创新与生态约束激励机制、设定多元政策工具,以期发挥生态约束政策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双向驱动作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文章以2010—2019年黄河流域78个城市为样本,在测算经济发展、绿色创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基础上,对其时空协同演变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绿色创新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但近年来生态环境系统相对滞后;空间上呈“中上游落后、下游发达”的分布格局;城市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部分城市表现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局部趋同特征;样本期内,黄河流域整体、中上游及下游地区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但不同区域的收敛速度和驱动因素存在差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广勤   方扶星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产业多样化是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城市绿色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一线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绿色创新质量,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创新,还间接推动其他地区的绿色创新;当数字经济发展处于2.429~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高于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且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颖文   于焱  
随着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相关的研究着眼于此,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很多的研究,但是整体缺乏系统展示两者之间关系。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数字经济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与测度方式,并总结各研究在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技术发展的中介影响,主要提出数字金融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聚集效应三方面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俊  
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可以产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个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利用我国发明专利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表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提升了城市每单位发明专利存量的经济产出水平,并增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对城市创新悖论的治理效应。同时,随着审批中心设立时间的增长、进驻部门和事项的增多,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不断增强。审批中心设立主要通过技术多样化和技术—产业匹配两条路径产生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但未能有效地激活产业多样化这一路径。据此,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和优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庆婕  赵守国  
基于城市和城市群的视角,以2013—2020年我国284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首先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在持续提升,绿色创新是改善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的关键;其次在城市和城市群视角下,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空间差异的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兵   李艺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