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8)
- 2023(11067)
- 2022(9822)
- 2021(9525)
- 2020(7949)
- 2019(18308)
- 2018(18353)
- 2017(34935)
- 2016(19124)
- 2015(21761)
- 2014(21814)
- 2013(21395)
- 2012(19597)
- 2011(17623)
- 2010(17669)
- 2009(16322)
- 2008(15836)
- 2007(13963)
- 2006(12275)
- 2005(10771)
- 学科
- 济(72987)
- 经济(72902)
- 管理(58260)
- 业(51465)
- 企(44205)
- 企业(44205)
- 方法(35150)
- 数学(29574)
- 数学方法(29131)
- 学(19293)
- 农(19080)
- 中国(18734)
- 财(17359)
- 业经(16786)
- 地方(15288)
- 环境(14871)
- 理论(14451)
- 和(13894)
- 贸(12884)
- 贸易(12875)
- 农业(12656)
- 制(12580)
- 易(12497)
- 技术(12400)
- 划(11993)
- 务(11366)
- 财务(11293)
- 财务管理(11270)
- 教育(11251)
- 企业财务(10645)
- 机构
- 大学(275486)
- 学院(271841)
- 管理(110556)
- 济(98569)
- 理学(96213)
- 经济(96048)
- 理学院(95072)
- 管理学(93097)
- 管理学院(92640)
- 研究(88590)
- 中国(65177)
- 京(60171)
- 科学(59864)
- 所(44714)
- 财(44393)
- 农(44002)
- 业大(43190)
- 研究所(41128)
- 中心(40711)
- 江(39066)
- 北京(38238)
- 范(37704)
- 师范(37332)
- 财经(36048)
- 农业(34480)
- 经(32683)
- 州(32590)
- 院(32406)
- 师范大学(30195)
- 技术(30009)
- 基金
- 项目(190830)
- 科学(149381)
- 基金(137684)
- 研究(137440)
- 家(120343)
- 国家(119363)
- 科学基金(102588)
- 社会(84018)
- 社会科(79348)
- 社会科学(79326)
- 省(74780)
- 基金项目(74118)
- 自然(69172)
- 自然科(67521)
- 自然科学(67506)
- 自然科学基金(66263)
- 划(63214)
- 教育(63086)
- 资助(56840)
- 编号(56439)
- 成果(45504)
- 重点(42223)
- 部(40946)
- 发(39502)
- 创(39243)
- 课题(38421)
- 创新(36485)
- 科研(36401)
- 大学(35461)
- 项目编号(35023)
共检索到390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伯杰 牛栋 于贵瑞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各圈层、各要素以及自然和人为现象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是在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需要,是地球科学向综合集成方向转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全球规模上已经组织了一系列重要国际联合研究计划,企图组织全球的科学家协作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离不开对地球系统要素和圈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综合观测工作的支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区域甚至全球尺度的观测、监测和信息共享网络。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其目的是对生态过程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从而揭示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长期变化,为生态系统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始建于1988年,在中国生态系统动态观测、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在CERN的基础上,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始建立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N),目前已经遴选出了53个台站,开始对农田、森林、草地(含荒漠)和水体(湖泊和海湾)的动态进行观测研究,该网络必将成为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发展地球系统科学角度,讨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文 郭学兵 何洪林 唐新斋
科技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又复杂的工程,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科技资源的管理,阐释CNERN科技资源及其生命周期,将CNERN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资源需求、资源整合、资源保管、资源分析、资源服务和服务评估6个阶段。在分析科技资源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涉及的管理内容基础上,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CNERN科技资源管理框架模型,实现CNERN科技资源的全链条、系统化管理,以提升CNERN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CNERN科技资源开放服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伯杰 刘宇
国际生态系统研究计划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推动了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相关生态系统科学知识的发现和应用。多尺度、多平台集成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有力地支撑了上述计划的实施,进而服务于管理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阐述了国际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计划和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研究发展及其对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启示。全球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计划的发展显示:面对复杂因素驱动的生态系统变化,生态系统研究需要发展多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的研究平台,需要从单纯的生态系统过程机理的研究转向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当前,国际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观测尺度从站点走向流域和区域,关注的对象从生态系统扩展到地表系统,逐渐将自然生态要素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深化了联网观测和联网研究;在观测手段上实现了地面观测和遥感多尺度观测的有机结合,日益注重数据共享和集成,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产生。今后生态观测网络研究需要扩展观测和研究的时空尺度,深化和规范单要素联网观测和研究,有机结合地面观测和遥感观测,强化生物多样性相关监测与研究,发展耦合自然和社会经济的综合研究,拓展国内外合作研究,融入全球尺度的观测研究网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峰
7月5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组织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创新三期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明,吕宪国,刘吉平,杨青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观测结果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科学预测和制定合理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观测始于16世纪对湿地的利用,至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球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立为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地区湿地观测的水平、具体内容及指标不同,北美及地中海地区湿地观测水平较高。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历史、观测内容和指标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要在观测网络的建立、指标体系完整性、先进技术和方法引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观测 进展 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伟成 肖连斌
构建和谐农村金融生态,对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分析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构建和谐农村金融,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促使"和谐农村金融"系统运行的各种农村金融机制。
关键词:
农村金融生态 农村金融体系 反馈系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柯健
构建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分析系统的组成要素;以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平衡与发展等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说明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时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网络教学 信息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孙传远 刘玉梅
学习科学的发展需要从多学科的视角来审视,用生态学的视野审视学习活动就产生了学习生态观。用生态学的整体性视角审视网络学习,也迫切需要人们去构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但由此产生的诸如网络学习生态危机与平衡、网络学习中的情感交互、网络课程的生态设计与开发等新问题又需要人们进一步探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向东 刘志春
我国科技园区迅速崛起,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对其创新系统评价做出针对性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应用生态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构建含态、流、势三个维度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09年之前认定的53家国家级科技园区进行实证研究,并就完善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志峰,胡伟平
从系统的定义出发, 本文简要回顾了提出地球系统科学的背景与过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与热点,并带动和加速了地球信息机理、陆地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海岸带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海岸带研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简要介绍海岸带科学前沿—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计划 (LOICZ)。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顺宝 蒋林
数据分类是数据组织、管理与数据共享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地球系统的圈层结构、研究每个圈层的主要学科和每个学科的主要数据内容,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为14个一级类、88个二级类。该分类体系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得到实际应用。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数据共享 分类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琛
8月11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丁永建和中科院贡嘎山国家野外站站长王根绪访问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介绍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及预期发展。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CERN动态监测数据与生态系统空间信息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的开发、陆地生态系统碳和水热通量观测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多尺度模拟综合集成研究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及其耦合,区域碳汇功能动态,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和过渡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生态监测、模拟与生态信息应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因子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的影响。未来除了履行CERN综合研究中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贵瑞 张雷明 孙晓敏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特别是全球尺度通量塔观测网络的联合观测是实现从生态现象观察和生态要素观测跨越到全球尺度生态系统功能状态变化观测的重大突破。本文回顾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创建及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ChinaFLUX的科学目标和设计理念、观测技术体系、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长期积累;综合评述了ChinaFLUX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的收支评估和交换过程的环境响应、碳通量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在探讨未来全球尺度通量塔观测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ChinaFLUX的主要发展方向、关键科学问题与未来工作重点,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科技支撑
李家洋副院长视察环江喀斯特站并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揭牌与广西区喀斯特生态合作研究进行座谈
生态系统观下的和谐教育
生态系统观视角下的学习分析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率所局级干部国情考察团到中科院亚热带所环江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考察调研
德国马堡大学Christian Opp教授到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考察
水利部专家调研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测度模型研究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能力及实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