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6)
- 2023(6707)
- 2022(5660)
- 2021(5282)
- 2020(4394)
- 2019(9615)
- 2018(9737)
- 2017(17343)
- 2016(9891)
- 2015(11250)
- 2014(11452)
- 2013(10979)
- 2012(10046)
- 2011(9323)
- 2010(9413)
- 2009(8861)
- 2008(8592)
- 2007(7909)
- 2006(7177)
- 2005(6496)
- 学科
- 济(34179)
- 经济(34133)
- 管理(28940)
- 业(22209)
- 企(17215)
- 企业(17215)
- 学(13149)
- 方法(13010)
- 农(11183)
- 数学(10500)
- 环境(10485)
- 中国(10416)
- 数学方法(10306)
- 制(8598)
- 财(8469)
- 理论(8048)
- 业经(8039)
- 地方(7575)
- 体(7462)
- 农业(7214)
- 和(6857)
- 划(6711)
- 银(6596)
- 生态(6587)
- 银行(6554)
- 融(6427)
- 金融(6420)
- 行(6294)
- 教育(5930)
- 资源(5652)
- 机构
- 学院(141578)
- 大学(141342)
- 研究(56737)
- 济(49849)
- 经济(48475)
- 管理(47539)
- 中国(41913)
- 理学(39754)
- 科学(39517)
- 理学院(39192)
- 管理学(38144)
- 管理学院(37927)
- 农(34876)
- 京(33045)
- 所(31247)
- 研究所(28800)
- 农业(27881)
- 业大(27430)
- 中心(25457)
- 江(23918)
- 财(23411)
- 院(21215)
- 北京(20961)
- 省(20192)
- 范(19570)
- 技术(19494)
- 师范(19167)
- 州(18719)
- 农业大学(17800)
- 财经(17656)
- 基金
- 项目(98618)
- 科学(75030)
- 基金(68524)
- 研究(67471)
- 家(64005)
- 国家(63491)
- 科学基金(51418)
- 省(40230)
- 社会(39756)
- 社会科(37437)
- 社会科学(37426)
- 基金项目(35325)
- 自然(35117)
- 划(34791)
- 自然科(34160)
- 自然科学(34142)
- 自然科学基金(33509)
- 教育(30748)
- 资助(28538)
- 编号(26831)
- 重点(23530)
- 成果(22270)
- 发(21869)
- 计划(21114)
- 课题(20536)
- 部(20137)
- 创(19973)
- 科技(19562)
- 科研(18959)
- 创新(18803)
共检索到222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国霞 赵学涛 吴琼 潘韬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目标的关键点之一,但很多研究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生态系统资产的概念相混淆。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边界、核算单元、核算框架和核算方法,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面临的主要困境。认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流、支持服务和非生物服务等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范围。提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资产存量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的变化,二是生态系统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杨 李晖 王晓媛 Juha M.Alatalo 江波 王敏 刘文俊
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生态资产提供的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总和,是生态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资产对人类福祉的主要贡献。论文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生态资产和GEP的内涵、关联与核算体系,评价了云南省2010年生态资产状况及其为受益者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2010年生态资产状况总体良好,林地、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属于良等级;农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差;生物多样性质量水平优。云南省
关键词:
生态资产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核算 云南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杨 李晖 王晓媛 Juha M.Alatalo 江波 王敏 刘文俊
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生态资产提供的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总和,是生态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资产对人类福祉的主要贡献。论文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生态资产和GEP的内涵、关联与核算体系,评价了云南省2010年生态资产状况及其为受益者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2010年生态资产状况总体良好,林地、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属于良等级;农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差;生物多样性质量水平优。云南省2010年GEP总量为29 869.51亿元,其中,直接产品价值为4 132.69亿元,间接服务价值为25 736.81亿元。2010年GEP是当年该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13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资产与GEP的核算,可以定量反映生态系统状况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并为评估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成效及建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资产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核算 云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博 李冬冬 李婷伟 龚晶 陈俊红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概念界定,采用实地调查、网络数据抓取、文献资料整理等方法获得数据,围绕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历经"功能认识""功能量化核算",并逐渐向"消费量核算"演进。(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是指被人类社会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生产法计量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存量价值,后者采用消费法计量已实现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3)近20年,中国居民日常与外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论文主要贡献在于弥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理论与量化研究的不足,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研究,力求为相关施政方针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 概念界定 量化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博 李冬冬 李婷伟 龚晶 陈俊红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概念界定,采用实地调查、网络数据抓取、文献资料整理等方法获得数据,围绕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1)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研究历经"功能认识""功能量化核算",并逐渐向"消费量核算"演进。(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是指被人类社会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生产法计量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存量价值,后者采用消费法计量已实现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价值。(3)近20年,中国居民日常与外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论文主要贡献在于弥补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理论与量化研究的不足,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领域研究,力求为相关施政方针制定与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 概念界定 量化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康瑛 赵文力 胡佳 谢富贵 李之乔
成都是中国“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先行示范区,研究其大型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成效意义重大。论文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公园为对象,开展2020和2021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探析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会改变生态系统组成与景观格局,短期内造成物质产品价值略有增加、调节服务价值略有降低,而文化服务价值快速增加。基于环城生态公园GEP构成特征和城市特色,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转化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瑒焱 徐昔保
合理的生态保护空间管控可以有效权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重要生态保护空间是区域中最具有保护价值的优质生态产品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CASA、RUSLE等生态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价值估算方法,估算分析长三角2000—2017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时空变化格局,采用STARS突变检验,结合自然保护区,尝试提出基于GEP的区域重要生态保护空间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GEP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0年4.6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7.12万亿元,分别为同年GDP的2.06、0.36倍。(2)三大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占比最大,分别占2000年和2017年GEP总值的89.1%、64.9%;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2000年占GEP总值比例分别为9.60%、1.33%,2017年分别提升至20.83%、14.31%。(3)GEP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平原和沿海区域的单位面积GEP偏低,而山地丘陵地区较高。(4)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保护空间占国土空间面积的12%,其中,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分别占国土空间面积的11%、12%、13%、13%,与生态保护红线具有较好的空间耦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琼 施涵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引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学者以外的经济学家、会计核算和统计研究人员等的关注,但不同学科人员对其核心概念产生了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为此,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首个国际统计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 CF)和准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SEEA EEA)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接着,阐明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所涉若干核心概念——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交换价值和自然资本——的内涵,并就上述核心概念在《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2008 SNA)、SEEA CF和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方案下的定义差异,及其与国民核算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特别分析了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研究进展、理论缺陷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最终目标暨核算框架,阐述中国现阶段开展生态系统核算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并对中国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特别是生态系统核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帅 朱斌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对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界定,并从内外部适应性主体、创新要素客体等视角,阐述了两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反应-刺激模型以及基于生态学中的物种竞争和协同视角,研究了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竞争和协同的演化机制,分析了两者在演化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和协同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兵 丁访军
论述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和总体设计。提出了从森林生态站建站、运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观测方法、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的总体方案,对于指导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森林生态站及其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网络化研究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小平
文章针对生态安全的定义、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运用了熵值法确定统计指标权重;并据此对郑州市生态系统安全保证方面做了量化分析。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铠军
创新理论正从创新系统范式和相关产业政策开始向创新生态系统范式转变。然而,创新环境的复杂性和自上而下政策的单一性,促使学者自下而上地进行微观视角研究。区分微观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对宏观、中观、微观创新生态系统3个层次进行了重新划分,对理论发展和创新治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
微观视角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系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李雅素 李文华
Tansley提出的生态系统概念为众多生态现象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框架,但随着应用的深入,该概念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性和歧义性愈发显露出来,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方法所假定的其在空间上的封闭性、均质性和物种可替代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物种自然选择作用的弱化、生态稳定性的尺度和物种扩散等问题。由于生态系统在空间上是开放的、异质的,自然选择是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过程,只强调功能而削弱物种角色的生态系统概念不足以成为解释生态现象的一般理论,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概念和理论必须能很好地解决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生态系统概念并加以完善和优化,有助于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炜 付超 刘健 刘宇 封志明 于秀波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BasedAdaptation)(简称EBA)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当今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断增加,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支柱之一。介绍国际上EBA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关定义与特点进行,阐述了EBA的应用原则和相关分析工具,简要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实施EBA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龚艳青 谭荣
"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的关键挑战是知识的积累和转移。一方面,"社会—生态系统"的情景依赖使得很难得出有关有效治理的一般结论;另一方面,通用的制度设计又可能由于过于抽象而无法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这看似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比较分析现实中成功或失败的治理案例,为寻找"社会—生态系统"治理之道提供了可能。在"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研究中,原型揭示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反复出现的规律(pattern),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论文厘清了原型的概念与特征,阐述了原型分析的意义,梳理并评述了原型分析在"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领域的进展。研究发现:(1)原型分析在一个中间抽象层次上探索解释某个现象的重复模式,可视为案例中的"积木";(2)应将原型分析作为一种基于整体主义的方法论(methodological holism)来理解,而不是一种特定的方法、框架或理论;(3)原型分析能促进案例研究知识的积累与转移、"兼容"多种研究方法并在"社会—生态系统"治理中实现一定程度的预测性;(4)原型分析基于"类型—子类型"的多层次分析,有助于找到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强"因果关系;(5)原型不仅是研究的结果,也是研究的起点,对原型的测试、修正、完善和可信度检验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