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1)
2023(5912)
2022(5085)
2021(4701)
2020(3670)
2019(8768)
2018(8852)
2017(16689)
2016(8945)
2015(10154)
2014(10027)
2013(9943)
2012(8927)
2011(7987)
2010(8152)
2009(7241)
2008(6784)
2007(5574)
2006(5059)
2005(4379)
作者
(25280)
(21243)
(20792)
(19670)
(13247)
(10102)
(9475)
(8149)
(8024)
(7493)
(7331)
(7156)
(6917)
(6609)
(6450)
(6346)
(6164)
(6158)
(6044)
(5768)
(5160)
(5039)
(4856)
(4732)
(4682)
(4655)
(4560)
(4536)
(4372)
(4232)
学科
(31993)
经济(31965)
管理(23189)
(19905)
地方(12465)
中国(12132)
(11657)
企业(11657)
环境(10279)
(10099)
方法(10098)
数学(8521)
数学方法(8387)
(8279)
农业(6995)
业经(6925)
城市(6872)
服务(6681)
工作(6435)
资源(6324)
生态(6255)
土地(5897)
(5635)
(5616)
(5581)
理论(5573)
(5349)
服务业(5149)
地方经济(5127)
(5040)
机构
学院(117910)
大学(117004)
管理(44987)
(40667)
研究(40566)
经济(39175)
理学(38160)
理学院(37595)
管理学(36836)
管理学院(36607)
中国(30541)
科学(27770)
(27176)
(19994)
中心(19931)
(19668)
业大(19458)
(18627)
(18411)
师范(18220)
研究所(18064)
(17010)
北京(16985)
(15837)
(15578)
农业(15469)
师范大学(14836)
财经(13434)
技术(13273)
(12890)
基金
项目(86518)
科学(67440)
研究(63064)
基金(60829)
(53530)
国家(53081)
科学基金(45770)
社会(39143)
社会科(36888)
社会科学(36880)
(34870)
基金项目(33981)
自然(30105)
(29330)
自然科(29255)
自然科学(29250)
自然科学基金(28662)
教育(27038)
编号(26026)
资助(22922)
成果(20242)
(19941)
重点(19350)
课题(17915)
(17413)
(17070)
创新(16306)
计划(15961)
国家社会(15883)
科研(15857)
期刊
(48411)
经济(48411)
研究(31362)
中国(26123)
学报(18151)
科学(17678)
(16956)
管理(14730)
大学(13655)
学学(12443)
(12378)
农业(11803)
图书(11723)
教育(11706)
技术(11577)
资源(9821)
书馆(8558)
图书馆(8558)
业经(8428)
城市(8370)
(7924)
问题(7882)
(7754)
金融(7754)
(6523)
科技(6185)
现代(6168)
经济研究(6039)
(5980)
情报(5696)
共检索到17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俞孔坚  石春  林里  
本文提出改变通常城市公园的建设理念和方法,以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案例是一个22hm2的公园,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人掩鼻,临建破败,不堪入目,土壤盐碱。景观设计师应用生态恢复和再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地形设计,创造出深浅不一的坑塘,有水有旱,开启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乡土植被引入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包括雨洪利用、乡土物种的保护、科普教育、审美和游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砚梅  佘璐  
当今土地资源紧张,需开发闲置土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废弃地自身价值的开发和生态环境恢复是重要课题。用生物改善土壤,合理利用原场地材料有利于对场地改造设计和环境的修复;研究历史文化价值是否被破坏、环境是否被修复可用于比较和评价各个案例的优与劣;工业遗产修复利用进一步发展应该沿着追求生态化、数据化、合理化的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艳平  罗福周  王博俊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秀艳  雷海清  李发勇  闫田力  吴志钢  何家骅  
采用方差分析及隶属函数等方法对苍南矾矿废弃地引入的18种环境修复植物的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分蘖高生长量在草本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冠幅生长量在木本植物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SOD和CAT酶活性)在18个植物种间呈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植物对矾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性是不同的,进行植物筛选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必要环节。综合生长与生理适应性表现,认为美丽胡枝子、新银合欢、构树和香根草是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适生先锋物种,特别是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美丽胡枝子和新银合欢对废弃土壤中N元素及有机质的积累有积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煜  刘洁羽  周艳  胡荣云  冯磊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引入生态恢复学理念,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使原本污染、破败的工矿废弃地环境得以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对景观环境进行重建,实现工矿废弃地的更新和再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俭民  王家骥  刘晓春  
本文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恢复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向及蕴藏的产业机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高述超  康文星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对冰冻灾害前后湖南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的栾树、杜英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表水、土壤、林木及死地被物的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灾害后,林地地表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K、Ca、Mg含量明显减少,Zn、Mn、Pb含量显著增加;林内土壤含水量、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Cu、Pb、Co含量增加,Fe、Zn、Mn、Cd、Ni含量减少;林木枝、叶、干中含水量均显著减少,树干中N、P、Ca、Mg、Cu、Zn、Mn、Cd、Ni、Pb、Co含量增加,树枝和树叶中P、K、Mg减少,而Cu、Fe、Zn、Mn、Cd、Ni、Pb、Co含量却增加;林地上的死地被物中K...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平  付艳华  张广新  郭爽  
城市工业废弃地可能已经受到原有生产活动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原有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废弃矿山,土壤重金属重度污染,生态恢复极为困难。植物群落的修复成为矿区生态系统修复中最为关键性的一步。通过对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并测定矿区的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能力,筛选出适合矿区土壤状况的重金属忍耐型植物,然后优选植被配置模式,并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完成植物修复工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锦义  于艺婧  王雅云  宋雁航  
包含矿山废弃地的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废弃采石场等特殊的矿山开采迹地景观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创造该类型农业园的特色观光景点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宜兴市金山农业生态园和宜兴市华东生态休闲园为案例,从环境水系整治、边坡处理、宕口迹地、废弃建筑物、局部地形地势、坡地复垦种植等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休闲农业园中矿山废弃地的改造利用方式和创意设计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星  石炼  
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案例,探讨了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构建城市可持续水生态系统的理念、方法及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以节水为核心,构建安全、高效、人水和谐的水循环利用模式的规划设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正举  刘金平  杨贺  马莉  
以物-场模型为基础,将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理解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周围影响对象以及生态环境影响场三要素有机组合所形成的系统效应或功能,进而将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定义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与周围环境敏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包含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环境敏感要素敏感程度以及距离系数的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最后,以徐州市辖区采石废弃地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以期为管理决策部门进行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安排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正举  刘金平  
以采石废弃地地质环境调查资料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和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两方面构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以GIS作为系统运行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距离衰减法则、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等方法,测算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并通过构造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矩阵对其进行分级。以徐州市铜山区实例分析表明,铜山区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柳泉镇、茅村、利国镇;铜山区北部采石废弃地比铜山区南部更需要治理,研究成果可为政府科学地进行采石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筛选急需生态环境治理的采石废弃地提供一种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波  包志毅  
矿区废弃地等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目前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的研究往往只进行定性分析,因此,不能为成功地恢复和重建受损景观提供更准确的量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土地利用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景观异质性指标对受损景观的生态恢复和重建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泽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伦来  王祎茉  任雪萍  
本文以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建立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划分为不进行复垦、以耕地复垦为主、以耕地及林地综合方式复垦、以林地复垦为主等4种情景,并以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为例证测算这4种不同复垦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分别为5.21亿元、309.16亿元、311.59亿元、343.69亿元,说明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不同情景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存在较大差异,复垦后土地的生态效益均优于不复垦的生态效益,且以林地为主要复垦方式获得的生态效益最佳;复垦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