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1)
- 2023(9468)
- 2022(7899)
- 2021(7233)
- 2020(5761)
- 2019(13064)
- 2018(12862)
- 2017(23699)
- 2016(13237)
- 2015(14576)
- 2014(14650)
- 2013(14739)
- 2012(13856)
- 2011(12652)
- 2010(13078)
- 2009(12028)
- 2008(12252)
- 2007(11303)
- 2006(10301)
- 2005(9815)
- 学科
- 济(55455)
- 经济(55404)
- 管理(45180)
- 业(39154)
- 企(31973)
- 企业(31973)
- 地方(18873)
- 中国(18577)
- 方法(16756)
- 农(16016)
- 财(15009)
- 业经(14522)
- 学(13791)
- 数学(13242)
- 数学方法(13110)
- 环境(12818)
- 银(12369)
- 银行(12342)
- 制(11990)
- 行(11866)
- 融(11362)
- 金融(11362)
- 农业(11199)
- 发(10703)
- 地方经济(10454)
- 务(9954)
- 财务(9918)
- 财务管理(9889)
- 划(9747)
- 和(9702)
- 机构
- 学院(187656)
- 大学(184276)
- 济(72850)
- 研究(71363)
- 经济(70909)
- 管理(69251)
- 中国(56568)
- 理学(56125)
- 理学院(55330)
- 管理学(54423)
- 管理学院(54030)
- 科学(45848)
- 京(41667)
- 所(38324)
- 财(36985)
- 农(36289)
- 研究所(34578)
- 中心(32689)
- 江(32161)
- 农业(28159)
- 业大(28103)
- 财经(27133)
- 北京(27017)
- 省(26509)
- 州(26267)
- 范(26159)
- 院(25973)
- 师范(25817)
- 经(24479)
- 技术(21873)
- 基金
- 项目(118026)
- 科学(91432)
- 研究(85409)
- 基金(82475)
- 家(73398)
- 国家(72715)
- 科学基金(60841)
- 社会(52507)
- 社会科(49759)
- 社会科学(49745)
- 省(48387)
- 基金项目(43230)
- 划(40623)
- 自然(39220)
- 自然科(38164)
- 自然科学(38151)
- 教育(37791)
- 自然科学基金(37453)
- 资助(33752)
- 编号(33649)
- 发(31554)
- 成果(27667)
- 重点(27613)
- 课题(25315)
- 发展(24817)
- 部(24696)
- 创(24551)
- 展(24371)
- 创新(23035)
- 性(22701)
共检索到312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玉宝 袁宝山 江喜鸿
生态管理与暴发性鱼病赵玉宝,袁宝山,江喜鸿(北京市水产研究所,100075)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困挠水产养殖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精养高产池中,常常引起大规模的死鱼。仅浙江省1989年因暴发性鱼病损失的各种鱼类就达3330万公斤。暴发性鱼病成为制约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
关键词:
建鲤,野鲤,散鳞镜鲤,暴发性鱼病,抗病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永进 方开吉 刘志圣 田淑丽
网箱养殖罗非鱼暴发性鱼病及防治技术刘永进,方开吉,刘志圣,田淑丽(山东省泰安市水利水产局271000)随着近几年网箱养殖罗非鱼的发展,罗非鱼的性状退化、抗病能力下降逐渐暴露出来,1994年7月3日至25日,新泰市东周水库和光明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出现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艾晓辉 左文功 贺路
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的一种传染性鱼病,该病流行地区广,发病季节长,患病品种多,死亡率高。为解除该病之危害,我们利用已经分离到的病原菌,针对几十种抗菌药进行筛选试验,配伍成一种新型鱼用药物——败血宁Ⅰ型。通过两年的抑菌、鱼体防治、毒性等试验,表明该药具有抑菌效果好、安全浓度高等特点。现将败血宁Ⅰ型1992年在生产单位应用于防治暴发性鱼病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治情况试验塘分布在湖北的沙市、江陵、公安、荆门、松滋、孝感、枝江等七个县市,试验用败血宁Ⅰ型共350公斤,试验总水面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本文报道彭泽鲫、异育银鲫及白鲫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6个/ml,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彭泽鲫 10~(-1.?),异育银鲫 10~(-1.61),白鲫 10~(-2.21),差异极显著(PD_(0.01)),彭泽鲫好于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凯彬 石存斌 李新辉 黄志斌 余德光
1999年 8~ 10月广东沿海网箱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ocellatus)流行一种暴发性传染病 ,经抗菌药或杀虫剂处理均无效。为查明病因 ,取病鱼镜检 ,未发现寄生虫 ,也分离不到细菌。电镜观察 ,可见病鱼的脾脏细胞内有截面为六边形、直径约 15 0nm的病毒颗粒 ,且脾、肝、肾都有一定程度的病变 ;用 2对日本所报道的虹彩病毒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在病鱼的脾脏样品中扩增出 2条大小与所报道的虹彩病毒扩增产物吻合的特征带 ,故初步认定虹彩病毒是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先栋 付辉云 饶毅 盛银平 王海华 傅义龙 李彩刚 周永灿
从草鱼体内分离到致病菌株Jxsks1,该菌株对草鱼的LD50值为2.3×103CFU/g鱼体质量,为强致病菌;经生理生化、16s r DNA和gyr B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分型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迄今未见报道的类型。选取丝氨酸蛋白酶AhP、热稳定性肠毒素Ast、气溶素AEr A、热不稳定性肠毒素ALt、鞭毛基因FLA、脂酶LIP等6种毒力基因特异性引物对该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其毒力基因型为AEr A~+、ALt~+、Ast~+、AhP~+、LIP~+、FLA~-。选取28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第二代和第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杰 龙宜楠 黄钧 梁静真 胡大胜 龙苏 牛志伟 彭亚 植淇业
为查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及其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从发病症状典型的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GXGP1,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ATCC 7966T的同源性为99.9%,对黄颡鱼有很强致病力,是引起黄颡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该菌携带有Aer、hly和ahp 3种毒力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淑勤 李新辉 潘厚军 黄志斌
经分级离心提取,电泳分析,发现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鳜内脏组织内存在一种分子量约为1.45×107道尔顿的外源性核酸。病原类型及其相关的病症分析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核酸与鱼发病密切相关。电镜观察到病鳜脾脏细胞内有大量截面呈六角形,直径约150nm的球状病毒颗粒,认为这种外源核酸源自病毒,由此确认病毒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
关键词:
鳜 暴发性传染病 病原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贺路 左文功 蔡传奇 艾晓辉 何介华
1991年6—9月,从湖北省沙市市及江陵县患暴发性传染病的鲢鱼、鳙鱼、团头鲂、白鲫和鲤鱼体内分离到10多株病原菌;这类细菌能够使多种淡水鱼致病,20℃—28℃时,LD_(50)为10~(4.2)—10~(5.0),能够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经鉴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亦是沙市地区暴发性传染病病原之一。
关键词:
暴发性传染病 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琪琰 金丽华 魏海丽 吴建农 陈逢安 刘招生 高以太 刘光军 殷羽中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1989年以来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陕西、云南、内蒙等近20个省市广泛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危害异育银鲫、白鲫、鲫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杰 江南 刘文枝 周勇 文华 曾令兵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在国内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体内发现病毒病原。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病罗非鱼脾脏、心脏以及鳃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大量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囊膜,直径约30~40 nm,与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相近。
关键词:
罗非鱼 流行病 病毒病原 电镜 观察初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昌彬 王金星 刘存仁 吴中华 陈忠科 张红卫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盐度、pH值、温度、氨态氮浓度 ,感染后 5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变为氨态氮浓度、pH值、温度、盐度。我们还进行了混合水平的正交实验 ,即在盐度水平不变 ,氨态氮浓度降到适宜的水平 ,再研究温度、pH值、氨态氮三种因子对带毒对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温度、氨态氮浓度和pH值 ,这与我国养殖对虾发病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