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0)
2023(13978)
2022(12407)
2021(11661)
2020(9895)
2019(23126)
2018(23206)
2017(44799)
2016(24700)
2015(28166)
2014(28656)
2013(28529)
2012(26359)
2011(23886)
2010(23928)
2009(22096)
2008(21641)
2007(19269)
2006(16650)
2005(14511)
作者
(73423)
(61410)
(61109)
(58099)
(38830)
(29581)
(27746)
(24274)
(23185)
(21908)
(20940)
(20566)
(19282)
(19259)
(18972)
(18955)
(18816)
(18123)
(17494)
(17410)
(15419)
(14956)
(14845)
(13868)
(13815)
(13780)
(13604)
(13602)
(12421)
(12328)
学科
(103246)
经济(103142)
管理(68578)
(67671)
(52848)
企业(52848)
方法(49385)
数学(43342)
数学方法(42905)
(34648)
(25563)
中国(25211)
(23772)
农业(23616)
地方(23408)
业经(23155)
(18001)
贸易(17996)
环境(17735)
(17426)
(17183)
(16349)
理论(15729)
(15199)
财务(15127)
财务管理(15092)
技术(14263)
企业财务(14231)
(13990)
(13960)
机构
大学(357677)
学院(357174)
管理(141971)
(138944)
经济(135708)
理学(123568)
理学院(122165)
管理学(120007)
管理学院(119382)
研究(118261)
中国(86188)
科学(77047)
(75791)
(64807)
(61654)
(60592)
业大(57866)
研究所(55691)
中心(54309)
(52054)
农业(50616)
财经(49759)
(48135)
师范(47687)
北京(47632)
(45079)
(42461)
(42366)
经济学(41102)
师范大学(38351)
基金
项目(247174)
科学(192304)
研究(178966)
基金(177476)
(154767)
国家(153459)
科学基金(130505)
社会(110476)
社会科(104385)
社会科学(104351)
(98111)
基金项目(95729)
自然(85810)
自然科(83643)
自然科学(83620)
自然科学基金(82086)
(81976)
教育(81643)
编号(74355)
资助(72707)
成果(60113)
重点(55245)
(54021)
(52919)
课题(50509)
(50380)
科研(47500)
创新(46969)
教育部(45642)
大学(45575)
期刊
(152298)
经济(152298)
研究(99558)
中国(63599)
(60926)
学报(60738)
科学(54951)
管理(47103)
(46317)
大学(45010)
学学(42504)
农业(41946)
教育(36614)
技术(30012)
业经(27156)
(26949)
金融(26949)
财经(23205)
经济研究(22814)
问题(20725)
(20530)
(19604)
图书(19237)
(18624)
科技(17752)
技术经济(17670)
理论(17566)
资源(17275)
实践(16295)
(16295)
共检索到506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冰  宋媛  张体伟  乔召旗  
我国生态移民的迁移形式有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三种形式。作者以云南省永善县马楠易地扶贫工作为案例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搬迁形式各有优势,其中农户自主搬迁的成效最大,返迁率为零,是一种有效的脱贫形式。政府应对农户自主搬迁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加以规范管理;政府组织搬迁是大规模移民的主要形式,但应尽量减少直接的行政行为;目前企业尚未形成独立承担搬迁的条件,然而在配合政府组织、接收、安置大规模移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政府应明确自身与企业间的职能和职责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国栋  谭静池  李玲  
陕南移民搬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搬迁移民240万人,比三峡移民多100万人。移民搬迁是集地质灾害移民、洪涝灾害移民、生态建设移民、扶贫移民、工程移民为一体,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陕南移民搬迁规划十年完成,目前已开展两年有余。认真总结移民搬迁的工作成效,分析政策执行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的举措,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民生经济,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艾泽民  
广大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衰落、农村凋敝等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这为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彰显新时代"三农"改革发展新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丽霞  林志斌  李小云  
本文以宁夏西吉县和云南沧源县的自愿移民为例,分析搬迁农户的特征和原居地的发展情况,发现自愿移民中目标瞄准偏离的现象同样存在: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和同一社区中相对比较富裕的农户获得了搬迁,并在安置地生产和生活得到了发展,原居地的居民生活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文章还从农户生计特点和政府行为特点两个层面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伟  
在以往研究中,政府与农民的冲突往往被归结于发展过程中因目标不同所造成的利益对立,但是,对L县水电开发与移民搬迁过程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目标下,政府与农民也会出现明显利益对立。原因是在水电建设过程中,虽然政府与农民有着"以水致富"的共同目标,但是当地政府过于追求工程速度与效率、移民安置的城镇化率以及搬迁任务完成与否的"发展"逻辑,与希望通过"搬迁致富"、避免增大生活风险和以暂时"牺牲"来获取未来利益保障的农民"生存"逻辑都产生了较大冲突。事件背后,思考如何才是真正的发展,以及认清唯经济增长的狭隘"发展"逻辑得以产生的集体"误识"原因,将是我们从理论层面化解政府与农民"共同求富而民未富"矛盾的主要任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明放  彭洁  
陕南作为山区,其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分布面广且呈频发趋势,这对山区居民"依山傍水"的居住传统和方式形成了挑战。为规避洪涝和地质灾害,采取"座山临水"的居住方式有着更大的优越性和现实可能性。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座山临水"的居住方式。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锡广  申鹏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选择相关指标测度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生计资本。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现状,研究表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值为0.539,说明移民生计具有不可持续特征,需要围绕生计资本内涵培养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累积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金香  夏淑琴  冯利盈  
移民搬迁的迁入区条件有较大差异,致使移民户收入差距拉大。以宁夏为例,采用典型调查法选取"十二五"期间移民搬迁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移民安置点,设计出反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将不同安置点划分为4类,比较各类特点以及农户生计特点;对分布在四类安置点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用描述统计方法比较家庭收入的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不同迁入区移民户收入来源及其差异,并对差异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农户收入与地域有直接关系,各类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政策扶持差异而导致移民收入有较大差距。移民区公共投入建设的力度、政府组织培训、劳务输出对移民收入及来源有很大影响;各地的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君  陈长瑶  
结合山区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实际,推进山地贫困区农户移民搬迁,鼓励其迁移到条件较好、有发展空间的区位成为当前居民点调整的一种主要趋势。基于对河南省巩义市温堂村69户搬迁农户的调查,对农户居住迁移的空间特征、搬迁前后居住空间效用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村庄"居住场势"的非均衡性是推动农户实施移民搬迁的基本背景。随着农户由低"居住场势"村庄向高"居住场势"村庄移动,农户在迁入村庄获取了更多的居住空间效用。一方面,农户的出行及购物便利性明显提高,其与外界空间联系程度逐步扩大,总体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农户居住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佳美  刘智全  钟瑾  王天威  王相权  孙昌荣  高树琴  潘庆民  
发展生态草牧业是我国新时代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南方草山草坡可利用面积约4.7×105 km2,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牧草生长期长、生产力高,蕴藏着巨大的生态草牧业发展潜力。同时,南方草山草坡地形复杂,植被和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但是,迄今对南方草牧业模式的探索较少。为此,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开展生态草牧业科技示范工作,根据不同海拔的气候和植被特点,探索适合云贵高原不同海拔的草山草坡草牧业发展模式。得出:在高海拔(2 500 m以上)地区,发展以放牧为主的草牧业模式;在中海拔(1 500~2 500 m)地区,发展放牧与舍饲结合的草牧业模式;在低海拔(1 500 m以下)地区,发展以舍饲为主的草牧业模式,从而在云贵高原形成生态草牧业立体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南方草山草坡发展生态草牧业需进一步考虑草畜平衡、生态草牧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以及"科技+政府+企业+农牧户"模式的推广,以期为南方草山草坡生态草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伟  徐洁  黎洁  
[目的]探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搬迁农户生计适应能力及其对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制定及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基于Pandey等(2011)提出的适应能力评估框架,采用2015年底抽样调查的600多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农户生计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生计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并选择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搬迁农户适应能力对其生计适应策略的影响。[结果]不同适应性水平搬迁户之间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人均耕地面积、住房面积、物质资产、人均纯收入、生计多样化指数、对他人信任度和对政策了解程度等农户生计适应能力指标均是影响农户生计适应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结论]生计资源致使农户生计适应能力表现各异,进而影响农户选择不同的适应策略。农户提升物质资产水平、积累金融储蓄能力、增强农户社会资本和网络,均有利于提升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能力,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勇智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将动迁33万移民。为了实现和谐搬迁,有必要了解待迁移民对搬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丹江口库区农村待迁移民194例入户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得到结论:目前农业收入比重、偏远村、较远村、成员平均年龄、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忙是否换工、户主受教育年限每变化一个单位,相应的愿意搬迁的发生比分别是26.6,8.7,3.1,0.9,0.7,0.5,0.2和0.1;其中,后5个变量是负向影响。由此可知,目前较高的非农收入比重,较好的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和政治资源,会显著降低搬迁意愿。因此,选择经济水平较高的安置地是提高搬迁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应针对各群体的不同预期,采用分步搬...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聪  柳玮  黄谦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在陕南山区1400个入户调查样本,本文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的测度指标,并通过描述性对比和似不相关估计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搬迁农户家庭的生计资本总体优于非搬迁家庭;搬迁工程影响着生计资本的获得和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农户的自然资本受到一定程度损失,但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同时,集中安置在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黎洁  李聪  李树茁  
研究陕南移民搬迁农户的贫困类型和成因有利于建立精准的扶贫工作机制。本文基于2011年陕南安康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移民搬迁农户贫困类型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收入和消费标准,可以将移民搬迁农户分为选择性贫困、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三种类型。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比贫困线低的农户所占比例为28.57%,这种贫困类型属于选择性贫困。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自愿搬迁和集中安置对农户摆脱持久性贫困有显著帮助,而2011年的搬迁农户更容易走出选择性贫困陷阱。此外,农户的家庭和社区特征以及生计类型对他们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烁晨  余劲  
本文采用2014—2017年陕西南部地区3市42村的跟踪调研数据,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对移民与非移民家庭的脆弱性进行分解,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测算移民搬迁对农户脆弱性所产生的净效应,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农户家庭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移民搬迁整体上有效降低了家庭经济脆弱性。风险与差异性是构成家庭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从多个维度以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对脆弱性、生态移民理论以及移民的后续生计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