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2)
2023(7881)
2022(6668)
2021(6211)
2020(4997)
2019(11488)
2018(11476)
2017(21315)
2016(11891)
2015(13240)
2014(12841)
2013(12907)
2012(12447)
2011(11526)
2010(11559)
2009(10721)
2008(10246)
2007(9522)
2006(8671)
2005(7549)
作者
(36594)
(30893)
(30537)
(29091)
(19348)
(15264)
(13934)
(12125)
(12041)
(11160)
(10568)
(10539)
(10250)
(9650)
(9584)
(9436)
(9432)
(9073)
(8834)
(8764)
(7811)
(7701)
(7461)
(7313)
(7141)
(6982)
(6809)
(6803)
(6578)
(6502)
学科
(47325)
经济(47258)
(31086)
(29672)
管理(26741)
农业(21563)
地方(16858)
(15993)
企业(15993)
方法(14540)
业经(13325)
(12570)
数学(12545)
中国(12506)
数学方法(12374)
环境(11096)
(9956)
(9837)
(9160)
农业经济(8343)
地方经济(7457)
收入(7226)
发展(7113)
(7100)
(7092)
贸易(7088)
(7073)
(6923)
生态(6854)
土地(6844)
机构
学院(166709)
大学(164410)
研究(64098)
(60971)
经济(59264)
管理(57836)
理学(49162)
理学院(48364)
中国(48074)
管理学(47269)
管理学院(46973)
(44312)
科学(43448)
(37180)
(34418)
农业(33591)
业大(31595)
研究所(31518)
中心(30341)
(28047)
(26431)
(26051)
师范(25740)
(24531)
北京(23320)
(23088)
(22364)
农业大学(21570)
科学院(20587)
师范大学(20573)
基金
项目(116425)
科学(89093)
研究(84023)
基金(81237)
(73502)
国家(72739)
科学基金(59544)
社会(51445)
社会科(48033)
社会科学(48017)
(47702)
基金项目(43888)
(40198)
自然(38818)
自然科(37628)
自然科学(37612)
自然科学基金(36918)
教育(36358)
编号(35266)
资助(32138)
成果(29130)
(27648)
重点(26715)
课题(24777)
(24365)
(24211)
(23164)
计划(22728)
科研(22180)
创新(21676)
期刊
(80420)
经济(80420)
(47352)
研究(46237)
中国(40377)
学报(33739)
农业(31619)
科学(30084)
大学(24714)
学学(23258)
(19321)
教育(18858)
管理(17536)
业经(17302)
(16094)
金融(16094)
(14375)
技术(12074)
资源(11458)
(11347)
问题(11096)
图书(10957)
业大(10331)
农业经济(10067)
农村(9985)
(9985)
经济研究(9501)
财经(9099)
农业大学(8665)
科技(8387)
共检索到260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孔炜莉  
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在新时期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解决贫困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农民的迁入,生态移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否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对宁夏同心县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进行调研,探讨了留守儿童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留守儿童的文化权益保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爱萍  张玉梅  
在对宁夏生态移民新村信息化建设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目前生态移民新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剖析出尚且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移民新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以提高宁夏生态移民新村信息化建设水平。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萍  王岗  
以宁夏闽宁镇生态移民用户为对象进行实证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数据,研究此区域用户阅读行为及影响因素,提出移民区阅读相关对策、建议,旨在倡导全民阅读,促进民族团结和谐、阅读融合的社会氛围,为宁夏乡村过渡地域完善文化建设和公共阅读服务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东梅  李晓明  刘乔巧  
本文以宁夏为例,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移民瞄准精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对生态移民项目的瞄准精度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初期,那些居住在贫困村或少数民族村或生态环境恶劣村的农民的迁移概率较大,说明生态移民初期的瞄准目标较宽泛;而随着生态移民项目的推进,到2007年只有那些居住在同时是贫困村、少数民族村和生态环境恶劣村的村民们才更有可能迁移,说明此时的瞄准精度更高。除此之外,户主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家庭财产状况及基本生存条件也会对移民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桑敏兰  
本文在对宁夏“吊庄移民”即生存移民的弊端分析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移民的内涵及其目标,提出了宁夏实行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进一步探索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当前生态移民地区初中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失,进而导致职业生涯教育价值观偏离、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内容空泛、教育形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在"立足乡土,面向世界"职业生涯教育观的指导下,建立生态移民地区职业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移民地区各级教育之间的衔接与合作,并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依据,重视地方性知识,加强乡土类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凤琴  高晶晶  
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总体适应良好,民族、年龄、移民时间是影响民族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移民年龄和移民时间是影响地域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文化适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丽燕  
生态移民是实现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必然选择。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期面临着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既能缓解贫困,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宁夏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明确此次移民的战略布署,制定有力的保障措施,打好这场扶贫和生态的攻坚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东梅  王桂芬  
生态移民是配合国家扶贫、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尝试。本文以宁夏南部贫困山区未搬迁农民和红寺堡扶贫开发区搬迁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生态移民项目实施对移民和非移民的收入及其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搬迁使移民的收入显著提高,已接近非移民的收入水平;在收入结构内部,移民的种植业纯收入虽然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2007年的非移民收入,这表明移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都是为了缓解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实现环境保护和减贫的双重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口异地安置。与政策安置移民相伴生的是移民的流动,包括政策安置移民的二次流动和非政策移民的自发流动。宁夏的经验表明,移民为农村人口流动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人口流动。现有的移民社会治理机制主要服务于异地安置,很难应对移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这在实施精准扶贫中表现尤其明显。移民是一个持续的移动过程,需要改变以户籍和居住地为载体的管理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都是为了缓解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实现环境保护和减贫的双重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口异地安置。与政策安置移民相伴生的是移民的流动,包括政策安置移民的二次流动和非政策移民的自发流动。宁夏的经验表明,移民为农村人口流动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人口流动。现有的移民社会治理机制主要服务于异地安置,很难应对移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这在实施精准扶贫中表现尤其明显。移民是一个持续的移动过程,需要改变以户籍和居住地为载体的管理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凤琴  刘钊  景娟娟  
文化适应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必然产物,包含文化与心理双重变化的过程,并具有代际差异性。本文基于差异检验和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宁夏中部干旱带老一代与新生代生态移民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宁夏中部干旱带新生代生态移民比老一代生态移民移民态度更积极,文化融入、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更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移民态度是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文化融入、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代际差异的重要因素,并且文化融入和社会文化适应也是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心理适应代际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代际差异的视角对老一代与新生代生态移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快老一代和新生代生态移民融入移民社会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学武  
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是指安置地不再为迁入的移民提供耕地,而是直接在城镇为其安排住房,将移民安插到企业务工或为移民提供就业平台,努力使移民通过在企业务工或自谋职业来满足其家庭生计。针对无土安置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在地理时空上的交织耦合结果,依据各个安置区区位、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特色等关键性要素,在宁夏40个无土安置区中判别出6个"安置特征区",运用AHP模型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了安置区风险因子的风险程度及排序,为生态移民建设及无土安置区风险防范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树雄  
宁夏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进行生态移民,采取县内移民与县外移民相结合,也就是用五年的时间把西海固干旱带上的不适宜生存的35万农民进行移民,时间之紧、任务之重,是历史罕见,但宁夏基本按计划圆满完成了35万人的大移民。然而移民后的原居住区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遗留问题,本文以西海固的泾源县六盘山镇的花果村为例,分析当前生态移民后存在着现实面紧迫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胜连  张丽颖  黄立军  李雨康  杨蕾  
文章在人力资本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了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后其发展能力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数学法对目前宁夏异地搬迁生态移民的发展能力进行了初步衡量。结果显示:搬迁安置虽然使生态移民的发展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并没有彻底改变移民贫穷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此,着重分析了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