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2)
- 2023(16724)
- 2022(13921)
- 2021(12738)
- 2020(10473)
- 2019(23739)
- 2018(23936)
- 2017(45523)
- 2016(24789)
- 2015(27896)
- 2014(28209)
- 2013(27946)
- 2012(25790)
- 2011(23560)
- 2010(23860)
- 2009(21914)
- 2008(21120)
- 2007(18800)
- 2006(17103)
- 2005(15640)
- 学科
- 济(120027)
- 经济(119907)
- 管理(68586)
- 业(66299)
- 企(50958)
- 企业(50958)
- 方法(42639)
- 数学(36302)
- 数学方法(35952)
- 中国(33603)
- 农(33537)
- 地方(31007)
- 业经(26790)
- 学(25452)
- 农业(23210)
- 财(22935)
- 环境(19659)
- 制(19278)
- 贸(17684)
- 贸易(17670)
- 地方经济(17488)
- 和(17457)
- 发(17334)
- 银(17226)
- 银行(17177)
- 融(17116)
- 金融(17112)
- 易(16984)
- 理论(16968)
- 行(16581)
- 机构
- 大学(359510)
- 学院(358786)
- 济(150507)
- 经济(147280)
- 管理(138348)
- 研究(129670)
- 理学(118146)
- 理学院(116759)
- 管理学(114844)
- 管理学院(114200)
- 中国(96285)
- 科学(79186)
- 京(78613)
- 财(66361)
- 所(65986)
- 农(59923)
- 研究所(59828)
- 中心(57162)
- 江(54442)
- 业大(52691)
- 财经(52276)
- 北京(50585)
- 范(49695)
- 师范(49254)
- 经(47378)
- 院(46855)
- 农业(46045)
- 经济学(45446)
- 州(44074)
- 经济学院(40470)
- 基金
- 项目(238617)
- 科学(187187)
- 研究(176624)
- 基金(171260)
- 家(148890)
- 国家(147585)
- 科学基金(126049)
- 社会(111901)
- 社会科(105902)
- 社会科学(105875)
- 省(93496)
- 基金项目(90790)
- 自然(79728)
- 教育(79614)
- 划(78300)
- 自然科(77750)
- 自然科学(77734)
- 自然科学基金(76300)
- 编号(72322)
- 资助(69935)
- 成果(59262)
- 发(55309)
- 重点(53599)
- 部(51862)
- 课题(50545)
- 创(48832)
- 国家社会(45977)
- 创新(45559)
- 科研(44623)
- 发展(44579)
- 期刊
- 济(180118)
- 经济(180118)
- 研究(112887)
- 中国(74458)
- 农(56892)
- 学报(55850)
- 管理(52830)
- 科学(52693)
- 财(48066)
- 大学(42350)
- 教育(41690)
- 学学(39700)
- 农业(39079)
- 融(33696)
- 金融(33696)
- 技术(31961)
- 业经(29399)
- 经济研究(28427)
- 财经(25832)
- 问题(23435)
- 经(22183)
- 图书(19547)
- 业(19529)
- 技术经济(18678)
- 科技(17366)
- 理论(17135)
- 现代(17083)
- 资源(16590)
- 世界(16198)
- 商业(16151)
共检索到551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银东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移民以新的方式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相结合,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生态移民城镇化经济发展中的难点,提出了以下对策:构建小城镇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乡镇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文化适应进程。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城镇化 文化适应对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越浦 黄新建
本文通过将定性分析与关系图描述相结合,提出H1:城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H2:城镇化可通过消费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3:城镇化可通过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发展、H4:城镇化可通过出口渠道影响经济发展四项研究假设。进一步,根据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发达与欠发达两类地区。设定经济发展变量PGDP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化变量UR、城镇化与投资交互项变量UR×PFI、城镇化与消费交互项变量UR×HC和城镇化与出口交互项变量UR×PE为被解释变量,采用2000~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F检验、HaUsman检验,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假设H1...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发展 影响及其渠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闫恩虎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深刻理解城镇化的内涵和城镇化的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持久推动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县域经济 深化 持久动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军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分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与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指标数据为样本,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复合、增长等模型分析以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区域集聚能力、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示范作用越来越强、规模以上工业规模越来越大以及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各区域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镇化 层次分析法 辐射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翠莲
城镇化(Urbanization)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必然过程。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刚 白红升 赵本合 张国良
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有移民9.2万人,其中外迁3.8万人,内安5.4万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丹江口市财政局继2010年圆满完成了凉水河镇惠滩河村移民外迁驻村包户任务后,2011年初,又启动了三官殿办事处高家沟村的移民内安工作。为使移民搬得出,快发展、能致富,丹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应世昌
当前,席卷全球的移民浪潮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美国是各国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上述现象在美国尤为突出。研究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分析探讨美国移民的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少维
在世界经济环境变幻不定、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有助于使农村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从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也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加快城镇化步伐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剩余资源的资本化。另外也应注意抓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需求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瑞 史文中
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在ArcGIS以及GeoDa的支持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广东省2002—2012年城镇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2012年,广东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化已经全部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有较大的异质性,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都集中在东莞以及周边地区,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偏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同时,第一产业对城镇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作用较大,不同的产业构成也有各自的空间布局特点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特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在近10年均衡性变弱,东部比重减少较快;第二产业趋于沿海分布,差异性减弱,空间分布均衡性提高;第三产业差异缓慢增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分析,从而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布局以及时空变化特点,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经济 空间分析 广东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时福
本文在探讨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就我国城镇化道路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城镇发展与区域发展城镇萌芽于奴隶社会末期,大发展于产业革命以来,纵观数千年中外城镇发展进程,城镇作为区域人口集聚与活动中心,区域点线面空间结构中的节点群结构,其产生、兴衰、演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城镇是社会劳动分工和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优化社会劳动分工和促进区域深入开发与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王江涛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采用非参数方法,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城镇化与人均GDP增加的幅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由此构建了一个城镇化与人均GDP二次多项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递增的趋势。
关键词:
非参数 城镇化 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宇 郑静 涂训华
数字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各地的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和低排放城市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还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强度 门槛效应 城镇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朋 胡宜挺
探究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2004—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在详细梳理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模型、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2004年到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从0.341上升到0.610,乡村经济发展综合得分从0.343上升到0.516,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北疆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优于南疆地区,且南北疆的差距呈拉大趋势。总体来说,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北疆地区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南疆地区。新疆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地集约化利用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系统规划,坚持两大战略协调驱动,积极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哈拜提·帕热提 左停 周宁
构建由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各子系统指标的权重以及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在1990—2014年间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系统中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的权重高于经济结构;城镇化系统中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权重明显高于产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1990—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关系经历了从低度耦合到中度耦合再到高度耦合3个阶段。
关键词:
城镇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新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月敏 李卫东
中国的文化内核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与指导,消化吸收与重拾传统文化是中国大经济振兴的希望。各种文化遗产与地方特色是发展城镇化,提高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要素,对其进行寻找、挖掘与宣传是释放文化潜能,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发展中也要注意文化生态的保护,为脆弱的地方文化、民间风俗、优良传统保留一片发展的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