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44)
- 2023(18356)
- 2022(15407)
- 2021(14112)
- 2020(11720)
- 2019(26300)
- 2018(26037)
- 2017(48935)
- 2016(25950)
- 2015(28462)
- 2014(28054)
- 2013(27560)
- 2012(25534)
- 2011(23076)
- 2010(23099)
- 2009(20926)
- 2008(19900)
- 2007(17609)
- 2006(15491)
- 2005(13422)
- 学科
- 济(122732)
- 经济(122631)
- 管理(74887)
- 业(71109)
- 企(56635)
- 企业(56635)
- 方法(46055)
- 数学(40359)
- 数学方法(39944)
- 中国(33529)
- 农(32410)
- 地方(32114)
- 业经(26715)
- 财(24574)
- 学(23142)
- 农业(22251)
- 技术(21934)
- 环境(20503)
- 贸(19441)
- 贸易(19427)
- 制(19207)
- 易(18759)
- 融(17495)
- 金融(17494)
- 地方经济(17486)
- 银(17453)
- 银行(17410)
- 行(16783)
- 和(16582)
- 发(16173)
- 机构
- 学院(361410)
- 大学(357485)
- 济(156757)
- 经济(153777)
- 管理(139822)
- 研究(126318)
- 理学(120460)
- 理学院(119141)
- 管理学(117163)
- 管理学院(116500)
- 中国(94959)
- 科学(76862)
- 京(74636)
- 财(67505)
- 农(63262)
- 所(62549)
- 中心(58692)
- 研究所(56967)
- 业大(55298)
- 江(55295)
- 财经(53531)
- 农业(49160)
- 经(48732)
- 经济学(48130)
- 范(46976)
- 北京(46516)
- 师范(46409)
- 院(45993)
- 州(43640)
- 经济学院(43082)
- 基金
- 项目(248574)
- 科学(196906)
- 基金(179728)
- 研究(179722)
- 家(157809)
- 国家(156460)
- 科学基金(134911)
- 社会(116918)
- 社会科(110926)
- 社会科学(110902)
- 省(100901)
- 基金项目(95854)
- 自然(86976)
- 自然科(84972)
- 自然科学(84951)
- 自然科学基金(83432)
- 划(83357)
- 教育(82375)
- 资助(71700)
- 编号(70656)
- 发(58653)
- 重点(56639)
- 创(55810)
- 成果(54917)
- 部(53909)
- 创新(51562)
- 课题(50120)
- 国家社会(48574)
- 科研(47443)
- 发展(46350)
- 期刊
- 济(178231)
- 经济(178231)
- 研究(105443)
- 中国(76925)
- 农(57792)
- 学报(56381)
- 管理(54040)
- 科学(52897)
- 财(50577)
- 大学(43356)
- 学学(41054)
- 农业(39644)
- 教育(38786)
- 技术(34391)
- 融(33703)
- 金融(33703)
- 业经(29854)
- 经济研究(28830)
- 财经(26423)
- 经(22948)
- 问题(22867)
- 业(21441)
- 技术经济(19570)
- 科技(18887)
- 资源(17186)
- 商业(16914)
- 统计(16833)
- 贸(16611)
- 策(16476)
- 版(16414)
共检索到545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宓泽锋 曾刚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综合的全方面行动,而关于"波特假说"的相关研究提出多规制会综合影响生态创新,因此本文通过拓展"波特假说"提出从多方面综合规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创新和经济发展影响,并阐述了该影响的机理。用我国1999-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态省建设的综合规制对生态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生态省建设能够间接提升生态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支持了本文提出的观点。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生态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秀兰 沈志渔
在环境规制对企业生态创新及生态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问题上,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规制虽然会增加社会福利,但由于增加了成本而不利于企业绩效提升;波特假说则认为环境规制会激励企业进行生态创新,引导企业寻找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方法,通过先发优势减少企业成本或者提高销售收入,从而建立竞争优势。本文对波特假说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企业生态创新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从企业生态创新的概念界定、生态创新的驱动机理以及生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三个主要方面,比较了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和研究结论,对现有文献成果进行了评述,指出关于企业生态创新的驱动机制及创新绩效的研究仍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一些有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鹤 庞婉玉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2—2018年我国26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城市及邻近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条路径提升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包含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在内的不同城市特质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冲击效应不同。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生态福利绩效 空间误差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鄢亚晨 黄阳华
以熊彼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为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熊彼特经济发展假说,即一国的汇率波动以该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为中介对企业家的创新基金产生冲击,使得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理论拓展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二期模型,通过二期均衡解的分析推导出实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外金融制度安排的条件。此外,本文建立了非线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利用GMM方法估计了汇率制度灵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有关开放经济中熊彼特经济发展的基本假说。
关键词:
汇率制度 金融支持 创造性毁灭 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蒙大斌 于莹莹
构建了一个创新生态与“波特假说”相结合的框架,重新解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机理,并对关键变量进行识别和检验。结果表明:(1)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具有“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2)在绿色创新网络中,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对创造新的绿色知识是积极的,其中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贡献效果更显著;(3)绿色创新网络在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过程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4)绿色创新网络的调节效应可以通过网络广度和网络深度发挥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雨柯
环境规制引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弱波特假说"得到诸多研究文献的实证检验,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绩效以补偿环境遵循成本的"强波特假说"却很少得到相关研究的验证。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Homamoto的两阶段法对"强波特假说"进行分析,并讨论政府财政分权是否会产生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环保研发投入,但会抑制企业非环保研发投入,环保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与竞争力不产生显著影响,非环保研发投入则存在显著正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强制型环境规制驱使企业将研发资金转向环保创新,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张雅文 文传浩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呈正"N"型曲线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重庆 经济发展 影响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动 王国印
反传统经济学理论下的捍卫环保主张的"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保政策不仅可能抵消企业的环保成本,而且对于促进中长期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及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战略意义。本文对我国东中部地区有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较发达东部地区的情况支持"波特假说",而较落后的中部地区则不支持。这一结论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应适合我国国情并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路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卫红 白杨
在"波特假说"及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规制下企业"创新补偿"效应的生成过程,发现"创新补偿"效应主要受企业创新动机、行为和绩效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创新补偿"效应生成的可能性。综合企业内外因素构建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引发企业创新动机的主要因素并非环境规制,而是市场竞争与企业自身需要,但环境规制强度会影响企业R&D投入水平和创新绩效。在竞争环境中,只要具备较高的研发效率、知识吸收水平和技术成果转化率,在政府补贴政策激励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经济绩效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环境管理成本。尤其当企业间开展合作创新时,"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王莹 肖贵秀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耿芳艳 王莹 肖贵秀
论文从乡村生态旅游入手,利用2011—2020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作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控制变量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接待设施水平对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大。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融合;(3)实施乡村生态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建华 姜照华
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有影响的几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其适用条件,然后从区域创新能力和投资能力这两个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出发,在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古典”区域,应采取“再造战略”;河南等“中部”区域,应采取“对接战略”;对于落后的西部地区则应选择“融合战略”。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投资能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嘉鑫 孙梦娜
环境规制能否发挥绿色发展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企业治理转型升级?已有研究发现,碳排放收紧引致较高的碳风险会抑制利息税盾的使用,降低财务杠杆,这与经典的环境规制有助于引导企业向资本市场开拓,从而增加财务杠杆的观点并不一致,被称之为绿色发展与治理转型的"波特假说之谜"。本文以2016年我国签署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为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风险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密集型企业在该协定签署后显著降低了财务杠杆,且财务困境风险是影响碳风险降杠杆效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水平较高的公司,上述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碳排放收紧情境下碳风险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债务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并抑制"短贷长投"现象。以上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主动寻求治理转型,通过降杠杆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文不仅丰富了环境规制与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还为深化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关键词:
碳风险 巴黎协定 降杠杆 财务困境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世明 林孟涛
国际经验业已实证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当今时代,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历史性赋予人力资本生态型界定。国内外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测算丰硕,但囿于分离标准、技术与方法等,难以计量出生态型人力资本的贡献。定性分析认为,生态型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与提升、三次产业"生态化"及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消费模式转变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具有促进作用。建议指出,为使生态型人力资本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应弘扬、塑造生态型人才观,科学建制以"育选引用"生态型人才;以多元主体投资生态型人力资本,公平收入分配,激活、提升生态型人力资本流量和存量;推崇与实施生态技术,依托生态型人力资本强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探究生态型人力资本贡献的计量标准与技术方法,树立生态型标杆;切实进行生态改革,以生态型人力资本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