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2)
2023(4875)
2022(4249)
2021(4090)
2020(3286)
2019(7698)
2018(7601)
2017(14509)
2016(7845)
2015(8568)
2014(8139)
2013(7778)
2012(7317)
2011(6524)
2010(6503)
2009(5850)
2008(5440)
2007(4596)
2006(4094)
2005(3530)
作者
(21285)
(17978)
(17623)
(16878)
(11268)
(8759)
(8092)
(6871)
(6809)
(6190)
(6145)
(5994)
(5770)
(5685)
(5507)
(5442)
(5237)
(5188)
(5168)
(5034)
(4491)
(4297)
(4136)
(4123)
(3910)
(3909)
(3859)
(3810)
(3686)
(3486)
学科
(29697)
经济(29679)
管理(21433)
(14963)
环境(14729)
地方(12828)
(10971)
企业(10971)
(9814)
方法(9389)
(8401)
数学(7956)
数学方法(7865)
(7693)
生态(7064)
中国(6900)
农业(6735)
资源(6653)
业经(6398)
规划(6244)
环境规划(6042)
地方经济(6008)
(5721)
(5116)
(5054)
城市(4238)
理论(3978)
(3928)
区域(3923)
土地(3921)
机构
学院(99802)
大学(98545)
管理(37199)
研究(35317)
(35287)
经济(34283)
理学(32030)
理学院(31473)
管理学(30846)
管理学院(30675)
中国(26094)
科学(24971)
(24897)
(17730)
中心(17567)
(17131)
业大(16994)
(16538)
师范(16408)
(15925)
研究所(15870)
北京(15828)
(14684)
(13799)
农业(13730)
师范大学(13531)
(13068)
财经(11767)
(11463)
资源(11286)
基金
项目(74943)
科学(59275)
研究(54073)
基金(53687)
(47266)
国家(46883)
科学基金(40753)
社会(34370)
社会科(32499)
社会科学(32489)
基金项目(30631)
(30032)
自然(27200)
自然科(26356)
自然科学(26349)
自然科学基金(25825)
(25813)
教育(22701)
编号(21721)
资助(19784)
(17635)
重点(17028)
成果(16053)
(15434)
课题(15173)
(14978)
创新(14448)
科研(14297)
计划(14109)
国家社会(14029)
期刊
(42994)
经济(42994)
研究(26665)
中国(22128)
科学(15965)
学报(15866)
(15224)
大学(11751)
(11023)
学学(10855)
管理(10771)
农业(10731)
资源(10436)
教育(9468)
业经(7763)
技术(7310)
图书(6682)
(6591)
(6143)
金融(6143)
(6118)
问题(6045)
城市(5908)
生态(5443)
科技(5395)
经济研究(5236)
地理(5209)
(5162)
现代(5161)
书馆(4814)
共检索到146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磊  万荣荣  胡海波  董雅文  
研究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地区的生态用地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境退化的影响,而且还应重视生态用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调节与改善效应。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对维护其"山水林城"的环境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得出全市生态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5%,按功能的适宜性与相近性,归并划分出水源涵养、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4个类型区,且前两个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优势;选取表征环境功能重要性的12个指标,评价得到极重要区占全市生态用地19%,较重要区占56%,重要区占25%;综合考虑生态用地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空间发展的环境调控作用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在城市化与居住郊区化的进程中,居住空间分化是难以避免的社会与地理现象。试图将居住社区的空间分化与社会排斥勾连起来,从空间可及性控制角度切入探析社会排斥问题,并结合实证调研的成果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和分析。最后在借鉴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居住社区空间整合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崇刚  孙伟  曹玉红  陈晨  
乡村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腹地价值,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对生态服务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在乡村实体地域范围基础上进行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测度研究,利用遥感定量测量和CASA模型测算分析南京市1985—2016年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研究表明:(1)1985—2000年,乡村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都存在降低的趋势;2000—2016年,除水源涵养功能外,其他各种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仍存在降低的趋势。(2)第一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第二阶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北部和北偏西方向有了提升,其他方向均有不同程度减少。(3)乡镇工业化阶段,生态服务功能受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阶段,城市扩展对乡村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更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包蓉  罗小龙  吉玫成  邬登悦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在中国城市大量涌现。在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下,以南京市为例,研究权力变迁与新城空间生产的关系。政府权力的变迁影响了新城空间生产的重点、方向和时序,也因此带来了新城空间的无序拓展。此外,历届政府在空间生产的手段和类型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受当时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地方行政长官偏好的影响。同时,在新城空间生产的不同时期,空间生产的手段也不尽相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力  徐逸伦  
在回顾空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政策测量方法存在的重内容轻目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对空间政策的测量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权力结构和行政程序安排,建立分层次、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指标体系,确定各阶段的核心指标,通过无量纲处理完成数据指标的统一化处理,从部门协同和阶段协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协调性权重修正,以减少指标内生性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差。最后,以南京市近十年的空间政策对空间扩展的影响评价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南京市空间扩张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发展均质化等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力  徐逸伦  
在回顾空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政策测量方法存在的重内容轻目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对空间政策的测量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权力结构和行政程序安排,建立分层次、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指标体系,确定各阶段的核心指标,通过无量纲处理完成数据指标的统一化处理,从部门协同和阶段协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协调性权重修正,以减少指标内生性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差。最后,以南京市近十年的空间政策对空间扩展的影响评价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南京市空间扩张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发展均质化等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旭  徐逸伦  钟宜根  
信息化浪潮的侵袭以及文化战略的实施使南京市面临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新信息技术应用对象、使用主体、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南京市新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从城市文化传播、新信息技术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的融合、新信息技术对文化空间的重构三个层次来分析新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影响,从而使南京城市特色文化得到推广,文化产业衍生出新的产业,文化设施产生扩散,文化产业形成集聚。最后给出了南京市文化空间的发展建议与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宝强  徐建刚  蒋海兵  
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以GIS分析技术为手段,选取影响该地区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的高程、坡度、坡向、洪水、地质、水域、植被七个因子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将该地区划分为规划调控区、引导开发区和严格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开发策略,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詹美旭  葛幼松  
从南京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过程分析入手,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体系。以1995年各指标数据为基准,进行标准化后得到了1995~2004年各指标的具体变化数值,改变传统测定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改进的信息熵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数据加权的方式量化得到了1995~2004年城市用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结果表明:1995~2004年南京城市用地扩展规模偏大,扩张速度偏快,并出现了局部发展失衡,但总体上城市用地的综合效益不断改善。南京市已从注重经济增长进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其中土地的经济效益呈现阶段性提升的特征,社会、环境效益则持续改善,但工业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昼  张捷  祁秋寅  
文章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采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了城市居民对不同城市的城市雕塑及其环境空间类型的主观印象。结果表明,受众心理环境的感受与所在环境空间景观效果在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视觉满意度评价中占有很大分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立兵  金雪婷  吴群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用地一直以较低廉的成本和较大的规模支撑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工业用地供应规模过大、价格偏低、用地粗放、用地结构失衡等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要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建立有效的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比价的实质是价格间的比率,其基础仍然由供求关系决定。一方面,土地价格由市场竞争内生形成,且由于供给弹性较小,主要受需求端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鑫  姜海  范宇  赵勇  韩肖锋  
研究目的:从经济增长贡献和人口用地公平出发,构建区(县)建设用地指标配置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南京市进行例证分析,为改进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提供思路与建议。研究方法:C-D生产函数、协调度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2006—2014年建设用地扩展对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低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地区经济增长对土地总体依赖度持续降低;(2)不同区(县)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指标过度配置和配置不足现象并存,区际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率提升空间大;(3)从常住人口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来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刚  丁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鑫  姜海  范宇  赵勇  韩肖锋  
研究目的:从经济增长贡献和人口用地公平出发,构建区(县)建设用地指标配置评价体系与方法,以南京市进行例证分析,为改进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提供思路与建议。研究方法:C-D生产函数、协调度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2006—2014年建设用地扩展对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低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地区经济增长对土地总体依赖度持续降低;(2)不同区(县)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指标过度配置和配置不足现象并存,区际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率提升空间大;(3)从常住人口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来看,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公平性较高,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变化率的关系显示建设用地指标地区间配置公平性需要提升。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所处发展阶段与主体功能定位,兼顾经济效率与地区公平;(2)应引进价格竞争和绩效竞争,提升地区间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效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凯  邹欣庆  
根据空间感知规律,南京与同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且均受吴越文化影响的上海、无锡、苏州和杭州均有可能产生城市旅游形象替代效应。为了分析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独特性,将五座城市的城市旅游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京城市级别比上海低,但文化、自然遗产丰富;整体竞争力比无锡高;旅游基础不如苏州,但产品结构与体系较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比杭州好等。(2)旅游视觉形象优势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3)旅游服务形象评价较高,城市居民形象各具特点等。提出了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特色的构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