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1)
- 2023(14012)
- 2022(11242)
- 2021(10415)
- 2020(8700)
- 2019(19584)
- 2018(19304)
- 2017(37625)
- 2016(20004)
- 2015(22285)
- 2014(22093)
- 2013(21189)
- 2012(18522)
- 2011(16381)
- 2010(16032)
- 2009(14734)
- 2008(14045)
- 2007(11857)
- 2006(10216)
- 2005(9104)
- 学科
- 济(79693)
- 经济(79579)
- 管理(63221)
- 业(56385)
- 企(46964)
- 企业(46964)
- 方法(34303)
- 数学(30058)
- 数学方法(29648)
- 农(23294)
- 财(22731)
- 中国(21675)
- 业经(19418)
- 制(18604)
- 学(16313)
- 环境(15759)
- 农业(15306)
- 地方(14618)
- 务(14113)
- 财务(14058)
- 财务管理(14025)
- 体(13795)
- 企业财务(13350)
- 划(12629)
- 贸(12549)
- 贸易(12543)
- 银(12497)
- 银行(12480)
- 技术(12326)
- 易(12242)
- 机构
- 学院(271200)
- 大学(270337)
- 济(112259)
- 经济(110108)
- 管理(108494)
- 理学(94346)
- 理学院(93379)
- 管理学(91757)
- 管理学院(91255)
- 研究(86017)
- 中国(65590)
- 京(55562)
- 财(53489)
- 科学(51010)
- 财经(42859)
- 中心(41270)
- 农(40756)
- 所(40159)
- 江(39897)
- 业大(39227)
- 经(39124)
- 研究所(36503)
- 经济学(35570)
- 范(34435)
- 师范(34100)
- 北京(33592)
- 院(32457)
- 财经大学(32165)
- 经济学院(32126)
- 农业(31486)
- 基金
- 项目(192938)
- 科学(155046)
- 基金(143212)
- 研究(142775)
- 家(124213)
- 国家(123249)
- 科学基金(108055)
- 社会(94445)
- 社会科(89677)
- 社会科学(89660)
- 基金项目(76213)
- 省(74556)
- 自然(68688)
- 自然科(67033)
- 自然科学(67018)
- 自然科学基金(65780)
- 教育(65589)
- 划(62867)
- 编号(56817)
- 资助(56056)
- 成果(44524)
- 重点(43675)
- 部(43439)
- 发(41212)
- 制(41048)
- 创(41023)
- 国家社会(40351)
- 课题(38522)
- 创新(38459)
- 教育部(37950)
- 期刊
- 济(119976)
- 经济(119976)
- 研究(75339)
- 中国(53238)
- 财(42477)
- 管理(39977)
- 学报(38433)
- 科学(38237)
- 农(37510)
- 大学(30959)
- 学学(29416)
- 教育(26326)
- 农业(25250)
- 技术(23693)
- 融(23453)
- 金融(23453)
- 财经(21108)
- 业经(21035)
- 经济研究(18567)
- 经(18144)
- 问题(16472)
- 资源(13046)
- 版(12885)
- 业(12778)
- 科技(12508)
- 现代(12326)
- 理论(12056)
- 技术经济(11924)
- 财会(11716)
- 商业(11363)
共检索到387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睿
研究目的:研究生态用地是否应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土地用途,提出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设计思路。研究方法:法律解释分析,立法学分析。研究结果:生态用地应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土地用途;在静态区分方面生态用地应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呈并列关系,生态用地分类的决定性依据为土地资源之社会功能而非自然属性;在动态约束方面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应针对生态用地承受的市场失灵趋势具备动态适应性,能够抑制生态用地流失或侵占其他土地用途类型。研究结论:《土地管理法》应作出相应的稳健更新,在此过程中应借鉴生态价值定量评估、生态补偿核算方面的技术和自然生态空间管制试点成果,确保法律对生态用地进行有效的静态区分和动态约束,并确保法律在更新过程中得到及时优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群 吴次芳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土地管理制度体系中核心和基础的组成部分,其确立与发展的过程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演进历程的重要一环。多年来,这项制度保证了我国耕地数量的基本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伴随着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推进,农地非农化、小产权房、城市无序蔓延等现象逐渐涌现,用途管制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复杂的现实困境,亟须调整和优化。在"空间治理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域空间用途管制"等土地制度改革大讨论的背景下,探讨土地用途管制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为民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特别是土地用途变更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尽合理,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国际城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梳理,将其发展演变过程分为零星管制、严格管制和局部弹性管制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演变原因、主要管制方式及其优劣势,指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要求仍要坚持,规划编制上要更加注重弹性和增加混合用地的供给,以及管理上要建立快速的规划变更机制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土地用途管制 演变特征 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建华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在土地利用上的通行做法,其中英国的土地用途管制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本文在系统介绍了英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现状,并提出了从规划管制、体制管制、机制管制、法制管制建立与实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初步构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党国英
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已经争论多年,中央则在争论声中出台了一些改革的意见和举措;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探索。然而总体上看,改革的步伐不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尚未得到清晰、有力的贯彻。解决土地改革的一些难题在操作层面上不易形成共识,应该是影响改革进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形下,讨论改革难题的解决办法,可能比理念的讨论更重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迎春 刘琦 文贯中
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典型的行政计划型配置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种严格的政府管制,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在土地市场上发挥作用,在实际运作当中引起了许多不利的后果。为了建立开放竞争、统一有序的土地市场,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必须回归匡正市场失灵的辅助本色,加强公众的民主参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变静态规划为动态规划,并构筑土地用途管制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土地用途 管制 市场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遂全 赵薇
已初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国家,应把国家活动都纳入法制。即使借鉴外国也需"本土化试验"。它可防止积累法制外不可控的不安定因素,保障试验区和非试验区在法律上的平等及跨区的市场交易公平。基于此,需修订法律提案和委托立法的规则;细化试点的立项、实施、结论等法定程序;变政府主导为人大主导;理清试验区与其他地区的各种法律关系,防止演变成地区或部门争抢利益。不过,要预防制度试验法制化的要求成为改革的制度障碍。
关键词:
突破现行法 科学创新 制度试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志鑫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是否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需求与挑战,寻求相应的应对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不仅具有转化为法律制度的需求,而且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管制要素从生态环境转向生态空间,管制权利从旁落转向衡平,管制体系从管理转向治理。研究结论:在借鉴国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生态空间"概念及其用途管制政策转换成具体法律制度的应对路径:(1)树立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空间的法律理念,以支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2)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以保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机制的顺利运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李宪文 刘康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城乡建设和农业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功能破坏、生态系统退化。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静波
试论土地用途管制于静波我国在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和建立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如果对土地使用用途不加以管制,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土地用途管制成为当前土地管理改革的关键。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不完善的土地市场与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黄金升 李宁
研究目的:对土地制度系统中的关键制度——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制度的制度关联性进行分析,揭示制度关联性对土地制度演进变革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与理论模型法。研究结果:(1)土地登记与用途管制在生态用地与耕地保护方面存在明显交集,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在不同的场域中,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的制度关联性特征不同;(3)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制度的演进绩效性质不同,并且制度关联性影响其演进。研究结论:制度关联性影响土地制度的演进或变革,土地制度改革时应当强调土地制度的顶层设计,关注土地登记制度与用途管制制度之间的关联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征学 祁帆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不同空间的用途管制,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实行"空间用途管制",标志着用途管制从平面的土地正式走向立体的空间、从割裂的单要素管制迈向"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综合管制、从耕地和林地保护通向生态空间管制。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全面完成,长
关键词:
用途管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全景 欧名豪 王万茂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省际差异,探讨耕地保护绩效的可提升潜力空间,以期为该项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虚拟变量模型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运用虚拟变量模型,采用基本建设投资作为变量因子,定量研究了土地用途管制在全国尺度的耕地保护绩效;构建耕地保护绩效系数ICLPE,据此定量分析了耕地保护绩效的省际差异;依据综合指标对中国30个省区的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4级分级。研究结论: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有效阻滞了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对于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应长期坚持;耕地保护绩效表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应继续完善该项制度,进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文刚 庞笑笑 宋玉祥
探讨了由于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管制外部性与内部性问题,这种外部性与内部性问题导致土地利用中存在几个问题:管制弹性的缺乏与资源市场配置相左,导致土地配置效率受损;管制中的区域外部性造成土地利用收益分配失衡,加剧区域发展不协调;内部性问题的存在使得寻租现象较为严重,并导致建设用地过量供给与农用地(或生态用地)低水平利用的共存。基于此,提出了现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应进行制度改进,建立市场增进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简单探讨了一个制度改进的政策工具——区域间土地利用功能置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