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8)
2023(6005)
2022(5331)
2021(4880)
2020(4293)
2019(10178)
2018(10077)
2017(19565)
2016(10955)
2015(12544)
2014(12847)
2013(12973)
2012(12196)
2011(11194)
2010(11409)
2009(10784)
2008(10931)
2007(10091)
2006(8618)
2005(7679)
作者
(34298)
(28841)
(28800)
(27644)
(18102)
(13899)
(13171)
(11353)
(10685)
(10113)
(9835)
(9538)
(9148)
(9141)
(9138)
(9056)
(9037)
(8493)
(8286)
(8278)
(7303)
(7038)
(7030)
(6653)
(6501)
(6486)
(6458)
(6331)
(5913)
(5862)
学科
(50143)
经济(50107)
管理(31273)
(29753)
方法(25696)
数学(22926)
数学方法(22756)
(22450)
企业(22450)
(15100)
环境(11711)
(11707)
(11244)
中国(11153)
地方(10558)
农业(9961)
业经(9913)
(9741)
贸易(9737)
(9451)
(8723)
(7796)
(7743)
生态(6815)
理论(6706)
(6680)
财务(6667)
财务管理(6646)
(6535)
银行(6509)
机构
学院(167063)
大学(166787)
(70422)
经济(68972)
管理(63779)
研究(57658)
理学(55097)
理学院(54456)
管理学(53519)
管理学院(53223)
中国(42618)
科学(37645)
(35449)
(33878)
(30598)
(29969)
业大(28251)
研究所(28144)
农业(26885)
中心(26730)
(25557)
财经(24284)
北京(22265)
经济学(22046)
(21914)
(21838)
师范(21618)
(20229)
经济学院(20148)
(20048)
基金
项目(111845)
科学(86885)
基金(80194)
研究(79525)
(70823)
国家(70265)
科学基金(58851)
社会(49856)
社会科(47263)
社会科学(47245)
(44660)
基金项目(42990)
自然(38290)
(37623)
自然科(37255)
自然科学(37241)
自然科学基金(36568)
教育(35955)
资助(32969)
编号(32217)
重点(25830)
成果(25419)
(25010)
(24767)
(22820)
课题(22053)
科研(21817)
创新(21400)
计划(21357)
教育部(20568)
期刊
(75629)
经济(75629)
研究(44358)
(29882)
中国(29461)
学报(28809)
科学(25658)
(23340)
大学(20802)
农业(20359)
管理(20117)
学学(19794)
技术(14216)
教育(14065)
业经(12882)
(12560)
金融(12560)
(11885)
财经(11773)
经济研究(11643)
问题(10693)
(10153)
资源(9746)
技术经济(9432)
(8944)
统计(8655)
(8020)
商业(8000)
理论(7925)
(7752)
共检索到237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洪志生  张春霞  谢志忠  
在总结前人对生态生产力理解的基础上,解析出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发展,是自然资源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原材料、良好生活环境、废气物回收的综合能力。经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生态生产力具有自然性、地域性、不均衡性、有限性和可开发性等特征,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因此,对处于灰箱状态的生态生产力,应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成员的作用来加以认识与利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铭杰  
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的发展理念、新质的生产资料把握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产力层面上提升推进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因而蕴含着独特的生态内涵。这内在的逻辑机理表现在: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驱动,新时代不论是理念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锚定于生态文明的战略导向,从而使新质生产力具有了生态属性。在生态属性的作用下,新质生产力将生态价值置于重要考量地位,形成其着眼于脱碳转型、降耗增效以及可持续性的生态关切。正因为表达出鲜明的生态关切,新质生产力具有强烈的生态担当,蕴藏了发展绿色生产方式、绿色消费理念与绿色低碳产业的生态效能。为了释放生态效能,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要求实现生态转化,而当前可以从上层建筑、科技研发与人才资源三方面着手将新质生产力的生产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钛  繁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迎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理论上阐述清楚新质生产力,对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这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值得深入解析。本文从技术革命视角探究了生产力演化简史,界定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借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分析了现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现有生产力保护、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学机理。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的实质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第一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保护现有生产力,第二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研究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尤亮   田祥宇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以“新”为出发点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全面提质升级与优化组合,以“质”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进一步,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时代背景强化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采取新型劳动者、高校和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的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最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革非  
技术、生产与生产力于革非技术的实体是什么?是物、或包括着物、抑或根本就不包括物?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如何以及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不仅是技术市场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诊断的前提,而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林忆   黄志高  
在前后历史阶段的生产力质态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演进表现为,由新型生产要素及其关联要素对生产力系统结构的重塑所引发的生产活动全场域的变革,即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新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其他要素而形成的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从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总体趋势来判断,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以及数字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对生产力要素的质性改造效果显著,是引起主导技术体系变更,进而推动产业变革的覆盖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关键变量。目前,以数据要素为根本、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对生产力量态、质态等方面的解构和重构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以技术渗透、空间生产、生态增效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未来的行动框架上,需继续增强数字经济的技术驱动效应、发掘产业聚集融合的新经济空间、释放数字经济的生态效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化根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靳清  齐建国  贾全星  
尝试用"布鲁塞尔器"分析生产过程。得到如下结论:在科技进步与生产资料适配的条件下,生产力发展可以形成新结构,这与"产业结构升级"依靠科技进步一致;生产力的增强依赖于科技进步,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一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国  
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定义,提出了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同时,还对林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森林经营的四点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银卯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站在社会系统之上的更大系统(人与自然形成的系统)中来认识的生产力,它反映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客观性质,具有鲜明的特征,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生态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其主要表现是:(1)它聚集的物质、能量、信息及所形成的物质财富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2)它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协调作用;(3)它的发展形成一种限制各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与人类自身正常发展的制约力量;(4)它和社会生产力一道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状况,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更;(5)它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商标准,检验人类活动的最终标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四和  
信息社会的最主要特征是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提供经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因此,有人把信息时代也称为“知识”,“智力”社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振月  
管理也是生产力庞振月(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问题一直是人们着力探索的重大问题。生产力范畴,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一1774)。继之,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孟海贵  隋东苏  
政治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把生产力看作是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看作是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门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力(以下简称物质生产力),如工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商业也是一个经济部门,但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孔庆新  
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在生产力中占有特殊地位、具有支配作用,在生产力的研究、认识、解放、开发、提高、发展中,都应高度重视"人"这个特殊要素,都应抓住"人"这个核心,都应充分发挥"人"的关键作用。提出"人本"生产力观,就是要在生产力的研究、认识、解放、开发、提高、发展中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把研究人作为研究生产力的重点,把认识人作为认识生产力的重点,把解放人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重点,把开发人作为开发生产力的重点,把提高人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点,把发展人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